学术投稿

福州地区海洛因依赖者艾滋病毒、肝炎病毒及梅毒感染调查

彭小斌;张国安;施水兰;刘小朋

关键词:海洛因, 依赖者, 艾滋病毒, 肝炎病毒, 梅毒
摘要:[目的]对福州地区海洛因依赖者的艾滋病毒(HIV)、肝炎病毒(H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福州地区120名吸毒者检测了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庚肝病毒(HGV)及梅毒感染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20名吸毒者中HIV感染为0,HBV、HCV、HDV和HGV单独感染率分别为25.8%、9.2%、0和4.2%.HV混合感染率为14.1%,HV总感染率为53.3%,梅毒的感染率为5%.[结论]在福州地区的海洛因依赖者中存在梅毒和HV的感染,并以HBV和HCV感染占绝对优势.未发现HIV感染.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供电作业人员心电图结果分析

    电力生产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工人健康已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报道却不多.为此,我们于1998年5月间对三明电业局的356名工人作心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选择司机、变电、检修、线路、送电、配电工种356人(男265人,女91人)为观察组,平均年龄35.51岁(20~60岁),平均工龄18.15年(1~40年);选择办公室工作人员158人,(男93人,女65人)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7.28岁(20~60岁),平均工龄20.09年(1~41年).两组的年龄、工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心血管病史.

    作者:戴延生;杨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

    药物流产近年来已被人们逐渐接受而广泛应用,其流产率达到满意效果.为探讨药物流产后妊娠结局及与人工流产后妊娠结局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选1996年10月-199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370例,妊娠≥38周,年龄20~38岁,平均25岁.均正常分娩.其中有药物流产史者120例(药流组),有人工流产史者250例(人流组).药流组指曾用抗早孕药物流产,未再行清宫术者;人流组为曾采用吸管负压吸引胚胎组织流产者.

    作者:翁晓媚;余莲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加射频透热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目的]总结浅表性膀胱癌对射频热化疗的防复发效果.[方法]对30例浅表性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术后应用大剂量丝裂霉素C(MMC)(40 mg)进行膀胱灌注,同时给予射频透热并随访总结复发率.[结果]射频热化疗膀胱癌的复发率为20%.[结论]大剂量MMC(40mg)膀胱灌注加射频透热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术后膀胱癌复发.

    作者:许恩赐;陈仕平;林震;周小林;张铭斌;李珲;翁明高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台湾艾滋病近况

    据截止2000年6月统计,台湾地区共检出HIV阳性者2895人,患者941人;其中本地藉2632人,外藉263人(9.1%);发病者本地藉923人,外藉18人(1.9%);总感染率为12.6/10万.本地藉感染者男性占92.0%,女性占8.0%.感染者年龄以20~39岁组为主,占69.3%;40~49岁组次之,占13.0%;亦有见于9岁以内之小儿(占0.6%)与80岁以上之老人(0.2%).职业分布上,以商人与工人较高,分别占16.0%与14.8%,服务业13.3%,无业22.7%.依危险因素统计,异性恋者占41.5%,男性同性恋占28.3%,男双性恋占15.8%,吸毒者占2.0%,血友病患者占2.0%,接受输血(1 000ml)者占0.5%,母婴垂直感染占0.3%,不详占9.7%.时间分布1984年仅9例,1985~1990年每年都在40例以下,但1991年起阶梯上升,1999年476例.地区分布较广,台北市占26.0%,台北县占23.1%为高,桃园县占8.2%,高雄市占6.7%,台中市占6.0%次之,台中县占4.4%,高雄县占3.0%,其它都为散在发生.外藉感染者以泰国藉为主,占52.5%;美国次之,占9.1%;柬埔寨占6.5%;缅甸占5.7%;马来西亚占5.0%.摘自:台湾<疫情报导>,2000.16(7):156-161.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福建各地抗生素厂生产菌株污染噬菌体的电镜监测

    [目的]监测抗生素厂在生产庆大霉素、金霉素与四环素过程中遭到噬菌体污染的情况.[方法]用电镜负染法,在污染季节,及时对各种噬茵体的形态进行观察,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电镜监测,指导生产.[结果]3年来,共检测送检标本71份,其中阳性率达47%.同时,对10种噬菌体形态及分类进行了描述,有的尚属初次报道.

    作者:修文琼;刘书锋;何爱华;赵莉莱;关家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

    裂头蚴病是曼氏裂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所致.其幼虫可移行至人体的皮下、肌肉、内脏等任何部位并引起相应的病症.现报告1例曼氏裂头绦虫幼虫感染后移行至腹部皮下形成肿块后,因搔痒抓破,虫体自行爬出的裂头蚴病.患者男,11岁,小学二年级学生.1999年2月1日在背部左肩胛下方10 cm处的皮下发现一核桃大小的肿块,有压痛感.1年后此肿块由左肩胛下方游走至右腹股沟上方皮下3 cm处,肿块大小3 cm×0.5 cm,周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2000年3月26日,因肿块搔痒抓破,发现一条白色的虫子从抓破处钻出.虫体头端扁圆,体呈链状,在生理盐水内不断伸缩,经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作者:张榕燕;陈宝健;许贤让;林金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胎儿窘迫6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原因,降低新生儿窒息.[方法]对1998年住院分娩的690例胎儿窘迫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窘迫占分娩总数的15.5%,胎儿窘迫因素前3位为:脐带血运受阻、胎膜早破、过期妊娠;胎儿窘迫中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低(P<0.001),胎儿窘迫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2).[结论]加强产前监测,对胎儿窘迫早发现早处理,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刘青闽;苏彦钊;郑锦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水针注射应用于分娩镇痛50例效果观察

    无痛分娩是产妇、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心愿,我们借鉴他人的经验,于2000年3~5月间采用水针注射法对50例要求止痛产妇进行了分娩镇痛,并与同期未加干预、自然分娩的50例初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1 操作方法在产妇宫口开大2~3 cm时采用水针注射止痛.嘱产妇左侧卧位,取其腰椎、棘突划一纵行中线,左右各距2 cm为注射点,由该两点向下2 cm为注射点,4个点内各皮内注射无菌注射用水0.5 cm,形成直径约1.5 cm的皮丘.疼痛判定标准:根据产妇的主观感觉分显效(基本不痛)、有效(缓解和稍缓解)、无缓解3个级别.

    作者:张玉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CO2激光、红外线和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CO2激光、红外线和微波3种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对404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观察各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副反应和治愈率.[结果]红外线和微波组疗效快,术后2个月治愈率明显高于激光组(P<0.05),3个月后3组治愈率依次为82.5%、86.8%和87.6%,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反应激光组的术中出血多于其它两组,但腹痛、阴道流水时间短、宫颈痂皮脱落快,与另两组相比较,差异高度显著(P<0.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各有长短,但均效果佳,治愈快,治愈率高,是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较好方法.

    作者:何映凝;林明英;林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泉州市后渚港区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检测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泉州市后渚港区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源情况,泉州卫生检疫局与泉州市卫生防疫站检验科配合完成了为期一年(1991.5-1992.4)的鼠类监测.对捕获的鼠类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抗体检测,进一步查明传染源种类、密度、带毒率的季节分布,为灭鼠防病提供了生物学依据.泉州后渚港离市区10 km,位于东海之滨泉州湾内,东经118°42'58”,北纬24°53'18”,处于洛阳与晋江的汇合处,港区面积约17.6万m2.港区周围为江陵坡地,植被丰富,属我国华南地区闽广沿海亚区,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1.4℃,相对湿度75%,年降雨量836.9mm,鼠类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作者:陈秀恋;苏触景;陈超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梅毒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998-1999年住院妊娠合并梅毒的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65例妊娠梅毒者有异常孕产史占40%,分娩孕周小于37周的占24.6%,先天梅毒儿占42.6%.[结论]妊娠期梅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孕妇均应在早孕检查时作梅毒血清学筛查.

    作者:陈小梅;郑巧玲;李艳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使用含氟牙刷后唾液中游离氟浓度的变化

    采用同群体前后对照法,对17名成人在使用含氟牙刷刷牙,自来水漱口后几小时内的唾液氟离子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使用含氟牙刷后唾液中氟离子浓度有一个低水平的上升,并在3 h内保持轻微的高水平,提示使用含氟牙刷刷牙可使牙齿表面增加氟离子量,有利牙齿防龋性能的增加.

    作者:林章恩;郑振俭;王志红;陈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AIDS合并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

    2000年5月,我市发现1例AIDS合并肺结核和泛发性带状带状疱疹病例.患者男,43岁,已婚.以发热、乏力、咳嗽20余天,体重减轻5 kg,每日腹泻2~3次,排黄色稀水样便,于2000年3月2日入院治疗,入院时体温37℃~39.5°C,检查颈前和双侧腹股沟可扪及蚕豆大小淋巴结.呼吸音较粗,肺CT显示左下肺有1.4 cm阴影,WBC 3.4×109/L,ALT530U/L,诊断为肺结核.患者1989年到泰国从事导游工作2年多,这期间曾有一固定性伴侣,承认有性乱史,1991年回国,入境时未接受体检,否认有吸毒史,手术史,输血和注射血液制品史.患者的血清经福建省艾滋病监测中心确认试验结果:①ELISA(OPGQNON,HIV1+2):阳性;②WB(GENELABS,HIV BLOT2.2):阳性(gp160,gp120,p66,p55,p51,p41,p39,p31,p24,p17出现反应条带,HIV-1抗体阳性).确认为艾滋病,可能是在境外经性接触途径而感染HIV.

    作者:谢汉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福州地区海洛因依赖者艾滋病毒、肝炎病毒及梅毒感染调查

    [目的]对福州地区海洛因依赖者的艾滋病毒(HIV)、肝炎病毒(H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福州地区120名吸毒者检测了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庚肝病毒(HGV)及梅毒感染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20名吸毒者中HIV感染为0,HBV、HCV、HDV和HGV单独感染率分别为25.8%、9.2%、0和4.2%.HV混合感染率为14.1%,HV总感染率为53.3%,梅毒的感染率为5%.[结论]在福州地区的海洛因依赖者中存在梅毒和HV的感染,并以HBV和HCV感染占绝对优势.未发现HIV感染.

    作者:彭小斌;张国安;施水兰;刘小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山区结核病控制的难度及对策(附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山区农村结核病防治现状.[方法]对1996-1999年就诊资料分析整理,分析农村结核病防治的难点.[结果]结核病从就诊到确诊延时较长,全程规范用药者61.3%,服药不规范及不化疗者,治不彻底,给传染源控制带来困难.[结论]结核病在农村仍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病人就诊率和规范治疗率,方能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作者:王麟生;王志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贵州省1951-1999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猩红热流行的防治对策.[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省1951年以来的猩红热疫情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病率由1958年的12.96/10万下降到90年代中后期的0.75~2.46/10万,1994年以后无死亡;但报病县由70年代的23.90±4.72个/年逐步增加到80、90年代的39.20士5.64个/年,且由农村转移到中等发达城镇或城乡结合部,发病有明显的夏季高峰,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1~15岁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9.7%.[结论]我省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

    作者:姚光海;吕太富;何平;陶沁;潘家秀;聂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职业性慢性苯及其化合物中毒发病分析

    [目的]探索职业性慢性苯及其化合物的发病规律、中毒时间与工龄和年龄关系.[方法]研究福建省1996-2000年6月发生的职业性慢性中毒案例的发病时间与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与发病工龄等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5.12±7.41岁,平均发病工龄(2.50士4.06)年.国有企业的患者的发病年龄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发病工龄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在26岁以下,接毒工龄在1年以内的工人应作为职业卫生监护的重点人群.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应作为我省开展职业卫生监督的重点.

    作者:陈新;魏木水;王文勇;龚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西洋参制剂的抗疲劳作用

    [目的]研究西洋参的抗疲劳作用.[方法]每日经口给予小鼠西洋参冲剂、西洋参丸、西洋参口服液,连续30天后,对小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检测运动后小鼠的乳酸、肝糖原、尿素氮指标.[结果]各种制剂的不同剂量均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同时,小鼠运动后产生的乳酸含量、肝糖原消耗量、血清尿素氮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结论]西洋参不同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疲劳作用.

    作者:何聆;陈冠敏;刘少娟;黄宗锈;林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福建省三资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掌握三资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为政府制订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断面和试点调查方式,对接触员工进行体检和意向问卷调查.统一调查方案并进行质量控制.数据库汇总后用SPSS for Windows 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39家企业中,鞋革业占49.6%.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率51.1%,个人防护率37.4%,就业前体检率24.1%,作业环境监测率61.1%,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率19.1%.4 263名接触苯和甲苯员工,作业环境苯和甲苯超标1倍以上者分别为29.3%和11.8%.体检:头晕21.3%,乏力20.0%,血象:血红蛋白下降男性90.2%,女性76.2%.[结论]福建三资企业的职业危害以鞋革业的有机溶剂所占比例较大.接触员工临床症状阳性率较高,血红蛋白数量明显下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亟待改善.

    作者:王文勇;陈新;罗颖;龚斌;柳曦;杨文举;程俊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学术论文撰写方法与要求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自1995年公开发行以来,每年收稿量约增加25%,1999年达1400余篇.来稿中不乏好的和较好的文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除了内容缺乏新颖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外,很主要的原因是不甚了解学术论文撰写规范和要求,在写作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参照有关国家标准,介绍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

    作者:方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