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中药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范

王宝宽;邱萍

关键词:
摘要:中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对中药安伞性的认识从早期误认为安伞无毒,到近年来的过分担忧,甚至对中药的全盘否定,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持续发展.笔者从中药使用角度出发探讨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散剂治疗带状疱疹验案二例

    带状疱疹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以腰背部为多见.带状疱疹初起时患部往往有瘙痒、灼热或痛的感觉,有时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振等前驱期症状.

    作者:邵卫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28例临床观察

    雷诺氏病(Raynaud disease)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间隙性肢端小动脉痉挛所致的手、足颜色改变的周围血管疾病.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中两医结合方法治疗雷诺氏病28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阁;王伟;吕占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临床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对于颅脑损伤病人要注意其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加强各项护理措施.

    作者:相龙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64例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指轻度颅脑外伤3个月以后仍有神经精神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尢阳件体征,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注意力不能集中等,是颅脑损伤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其发生率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西医临床上多以心理治疗为主,给予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药物、脑代谢激活药物,并予对症治疗,如给予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但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给患者及其家庭均造成极大的痛苦.

    作者:王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脑脉宁片剂治疗急性脑梗死41例观察

    目的:观察脑脉宁片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予脑脉宁片剂治疗,对照组38例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有效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4.10,P>0.05),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大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脉宁片剂治疗脑梗死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舒宁宁;侯安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党参蒸制法浅析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GM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是一味常用的补气药,具有补中益气,健睥牛津的功效.现全国各地大多以生品,米炒党参或蜜炙党参入药.

    作者:赖昌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

    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手术仍为基本、有效的手段.但手术中的创伤可能会产生一些并发症,术后的化、放疗会引发毒副反应,术后还可能出现复发、转移等情况,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本篇综述根据前人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各方面的经验,从临床辨证分型施治、专方研究两方面论述,总结出:经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在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亦是中医优势所在,因而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广阅的前景.

    作者:刘礼臣;葛洪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针灸、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体会

    面瘫西医又称为而神经麻痹,它又分为巾枢性和周围性二种,这里着重淡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的发病机理,中医认为是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太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而西医认为是由于一侧面部或耳后较长时间受病毒感染冷风吹袭,而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管内的鞘膜水肿也可使面神经受压而导致功能障碍而发病.笔者对此病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正交试验法考察丹参酮ⅡA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丹参酮ⅡA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优选超声提取法的佳工艺条件.结果: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佳提取工艺为:4倍量95%乙醇超声2次,30min/次.丹参酮ⅡA在25.2~126μg/m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超声技术操作简便,快捷,试验重现性好.

    作者:王猛;孙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析痛经的辨证论治

    痛经辨证重在分虚实,必须四诊合参,准确辨别证候,论治才能有效.痛经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栾玲玲;林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议中药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范

    中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对中药安伞性的认识从早期误认为安伞无毒,到近年来的过分担忧,甚至对中药的全盘否定,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持续发展.笔者从中药使用角度出发探讨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王宝宽;邱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44例雷诺氏综合征中医辨证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雷诺氏综合征的适用性及其疗效.方法:将收治的44例雷诺氏综合征患者根据辨证分为血虚寒凝型、阳虚寒凝型、气虚血瘀型、四末失荣型、瘀血毒热型5型,分别采用当归四逆汤、阳和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十全大补汤、四妙勇安汤加减分而治之,对本病的治疗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5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0.91%,治疗期间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雷诺氏综合征是一种可靠、可行、安全的方法,治疗本病应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作者:李平平;孙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34例湿热型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用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对照组66例用诺氟沙星治疗,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用药3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疗效满意.

    作者:徐劲松;徐文冲;霍志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神补脑滴丸中葡萄糖苷的含量

    目的: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安神补脑滴丸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流动相选用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该方法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X=99.6%,RSD%=1.043%.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了制剂质量.

    作者:王德民;朱晓玲;孙大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细辛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本文主要从细辛药理作用以及它的临床应用来描述细辛,后总结细辛在临床上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其用量因病情而异,且与荆型有关.

    作者:何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坤净栓提取工艺及基质筛选研究

    考察了坤净栓合理的提取工艺,以柴胡皂苷a为检测指标,考察了加热提取时间及不同醇沉浓度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基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筛选确定了提取工艺及基质的选择.

    作者:王巍;张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期辨证防治四肢骨折术后并发症

    随着科学进步及交通业的发展,四肢骨折的损伤程度越来越重.现在治疗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也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伤口疼痛,肢体肿胀以及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深静脉栓塞,关节僵硬,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也较前增多.我科在临床治疗中,术后三期辨证用药可有效避免或缩短上述症状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士勇;刘现金;张启恩;陈志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对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联合辛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静滴,两组应用其他常规治疗药物相同.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冠脉血流量,从而降低猝死率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建议推广.

    作者:王万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炎26例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是以双侧肾小球慢性弥漫性或局灶件炎症改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起病隐匿,病情迁延,进展缓慢,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作者:于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软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目的:对六味地黄软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平皿记数法,分组分别使用5种实验菌验证.试验组取供试液加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菌液组分别取各实验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稀释剂对照组取稀释剂加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供试品对照组取供试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采用观察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与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相同环境下的培养来验证控制菌的检查方法.结果: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稀释剂对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采用常规法可以进行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陈妍;李朝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黑龙江中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