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张静;杨维中;郭元吉;徐红;张烨;李梓;郭俊峰;王敏;梁国栋;王文杰;李正懋;孙新华;肖东楼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监测, 流行特征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1~2003年全国流感监测网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以及爆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3年,中国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为12月或次年1月,南方地区则为4、5、7、8月和11、12月.北方、南方地区ILI就诊百分比基线值分别为13.68%、13.08%.ILI的年龄构成与流感流行季节类型有关.流感爆发疫情以5月份多(32%),一般在6月前后流感疫情毒株类型发生改变.结论中国南、北方流感流行特征有所不同.南方地区可能存在春季流行高峰,尚需进一步监测和分析.南方地区4~6月期间流感爆发的毒株类型变化值得关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检测SARS患者血清中抗-SARS-CoV IgG的四种试剂盒比较

    目的比较4种试剂盒检测SARS患者血清中抗-SARS-CoV Ig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和2种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试剂盒分别检测18例SARS患者的99份系列血清及123份阴性参比血清标本中抗-SARS-CoV IgG.结果在患者发病第1周,4种试剂盒均未检出抗-SARS-CoV IgG;自发病第2周,除EIA甲未能检出外,EIA乙和2种IFA 均从血清中检出抗-SARS-CoV IgG,其阳性率分别为57.1%(4/7)、57.1%(4/7)和42.9%(3/7).4种试剂盒早检出时间分别为发病后第16、12、13和9天.于发病后第3周该4种试剂盒的检出率分别为52.6%(10/19)、94.7%(18/19)、78.9%(15/19)和84.2%(16/19).但自发病第4周后,该4种试剂盒的检出率相同.检测123份阴性参比血清表明,除EIA乙的特异度为94.9%外,其余3种试剂盒的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2种IF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2种EIA高;2种国产EIA试剂盒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刘学恩;李杰;李永华;王玲;李彤;陆海英;王广发;朱万孚;高晓明;王佑春;赵振东;徐小元;庄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院内真菌感染监测及临床意义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越来越多.为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现状,对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报告的真菌进行分析.

    作者:任南;文细毛;徐秀华;吴安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的危险因素、PD家族史与其他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及遗传因素对PD易患性的相对作用.方法选取齐鲁医院就诊的157例PD患者及157例对照作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家族史、脑力劳动、杀虫剂、饮酒、抑郁史与PD有正关联,吸烟与PD有负关联.分析PD家族史与杀虫剂、饮酒、抑郁史之间的交互作用,其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依次为55.2%、34.0%和41.4%,超相对危险比RERI依次为8.96、3.31和7.85.PD患者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36.86%±5.76%,二级亲属的遗传度为20.66%±6.81%.结论家族史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存时对PD表现为正相加模型交互作用.遗传因素在PD发病中所起作用小于环境因素.

    作者:谭现花;王束玫;薛南青;滕文涛;冯月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logistic回归应用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logistic 回归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中, logistic 回归是经常用到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在随访研究和横断面调查中,logistic 回归的应用也较为普遍[1-5].与多元线性回归相比,logistic回归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对正态性和方差齐性不做要求,对自变量类型不做要求、系数的可解释性等.正是这些优点,使得logistic 回归成为流行病学研究中广受欢迎的分析工具.

    作者:冯国双;陈景武;周春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DKN2A位点p16INK4a、p14ARF基因变异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p16INK4a和p14ARF基因变异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PCR甲基化分析法和RT-PCR分别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16INK4a和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突变、CpG岛甲基化及mRNA表达状况.结果 (1)胃癌组织p16INK4a和p14ARF基因总缺失率为35.4%(17/48),癌旁组织均未见纯合性缺失.(2)31例无纯合性缺失的胃癌及癌旁组织均未见p16INK4a和p14ARF基因点突变.(3)胃癌组织p16INK4a和p14ARF基因总甲基化率为47.9%(23/48),癌旁组织仅2例甲基化,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4)胃癌组织p16INK4a mRNA缺失率为47.9%(23/48),其中E1α和E2共甲基化者p16INK4a mRNA缺失率(100%,6/6)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甲基化者(11.8%,2/17)(P<0.01);胃癌组织p14ARF mRNA缺失率为45.8%(22/48),其中E1β和E2共甲基化者p14ARF mRNA缺失率(100%,3/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甲基化者(15%,3/20)(P<0.05).(5)低未分化癌组p16INK4a和p14ARF mRNA共同缺失率(36.7%,11/30)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组(5.6%,1/18)(P<0.05).结论胃癌中p16INK4a和p14ARF基因失活多由纯合性缺失和5'CpG岛甲基化所致,其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汤绍辉;杨冬华;罗和生;于皆平;舒建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Nipah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从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在马来西亚Perak、Negeri Sembilan和Selangor三个州爆发了病毒性脑炎,总共有265人患病,其中105例死亡,病死率近40%,患者大部分为养猪场工人,与此同时,这些患者所在猪场的一些猪也出现了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1999年3月间,新加坡一家屠宰场的11名工人发生了脑炎或肺炎,其中1例死亡[1,2].该病发病凶险,死亡率高,引起了广泛的恐慌.研究证明,引起这种病毒性脑炎爆发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副粘病毒,该病毒首次从马来西亚Perak州Nipah镇的一个死亡病例中分离得到,所以命名为Nipah病毒.本文拟通过回顾Nipah病毒性脑炎爆发过程来阐明其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鲁向锋;汪志国;王滨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浙江省常山县一起水型甲型副伤寒爆发的调查

    2003年4月8日至7月14日,浙江省常山县第四中学发生一起水型甲型副伤寒局部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按照GB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使用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统一规定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资料输入微机,运用EXCEL、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作者:易槐明;韩成星;徐青华;张进;段庆安;戴建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江西省宜春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江西省宜春市精神疾病患病率及其治疗率,我们以2002年3月1日零时作为调查时点进行调查.1.资料与方法:采用初级单位含量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宜春市内首先按区县分层,按人口比例分配调查单位(50户),区县分为县城、近郊、远郊、边远地区四个层,按人口比例再每层随机抽出一个乡(镇)街道.根据所分配调查单位的多少,随机抽出所需调查的居委会(行政村),根据花名册随机确定第一个调查对象,顺序调查完50户.

    作者:朱贤苟;万纯;兰胜作;陈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浙江省嘉善县人群结直肠癌发病与有机氯污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有机氯污染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高低在嘉善县抽取11个乡镇,再随机抽取行政村、自然村,采集各自然村的大米和稻田土壤样品,测定其中各有机氯指标的含量,结合各乡镇的结直肠癌发病资料,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米和土壤中农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HCH)、滴滴涕(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各乡镇的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各乡镇大米中的δ-HCH、γ-HCH、五氯酚钠以及土壤中的δ-HCH含量差异存在显著性;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与大米中总DDT含量、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与大米中总DDT、1,1-双(对-氯苯基)二氯乙烯(PP'-DDE)含量、结肠癌标化发病率与大米中多氯联苯(PCBs)的1245组分含量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6、0.691、0.716、0.658,P值均<0.05.结论直肠癌与有机氯农药(主要是大米中总DDT、PP'-DDE)含量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相关关系,而结肠癌与大米中PCBs的1245组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作为生态学研究,其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确证.

    作者:陈坤;赵玉婉;马新源;张立军;郑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苯那普利抗高血压治疗患者血压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介绍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在降压治疗中对血压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的应用.方法利用在上海市南市区开展的一项以社区为基础的苯那普利上市后3年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3年中血压水平的变化趋势.用作拟合的是患者每3个月1次的血压重复测量值.结果对收缩压和舒张压拟合的较适模型为曲线线性模型.而对脉压进行了分段拟合,即用药后前9个月为曲线线性模型,9个月后为线性模型.服用苯那普利期间,患者的血压水平表现出长期稳定的降压效果.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血压水平、降压速度和加速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变异.患者年龄越大,表现出收缩压越高、舒张压越低、脉压越大.抗高血压治疗表现出初的血压水平越高,降压速度越快,降压幅度越大.结论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在应用于纵向数据的分析时,尤其是在处理缺失数据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更充分地利用可得信息.

    作者:吕筠;李立明;何平平;曹卫华;詹思延;胡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的调查

    目的检测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36例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抗原.结果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纳米细菌感染率为8.0%,用ELISA法检测为8.0%,免疫组化法为5.7%.两方法间比较无差异.男女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年龄≤30岁组较≥60岁组感染率低(P<0.05).年龄、性别并未增加纳米细菌感染的危险.结论部分健康人群血清存在纳米细菌感染.

    作者:王学军;刘威;杨竹林;魏红;文宇;李永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上海市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成本效果、效益与效用分析

    目的研究上海市1992~2001年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的成本效果、效益与效用.方法运用项目成本测算方法计算乙肝疫苗接种成本;估计接种乙肝疫苗后减少人群携带HBsAg人数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人数为直接效果指标;运用调查表形式调查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患病时间与治疗费用;专家访谈了解乙肝患者的治疗与病程;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计算乙肝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运用失能调整生命年计算其疾病负担作为效用指标.结果乙肝疫苗接种成本投入501 129.49元将会减少1例肝癌发生,10例肝硬化发生,100例慢性乙肝患者发生,1000例HBsAg阳性率携带者;上海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10年总成本为0.24亿元,获得总效益为41.22亿元,成本效益比是1∶172元;估计挽回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疾病总负担为59 762.55个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挽回1个DALY的成本为402.50元.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一种低成本投入高效果产出策略.

    作者:武桂英;龚幼龙;于淑丽;邵瑞太;秦怀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唐山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25名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行胃镜检查,采取胃黏膜标本用于菌培养和病理诊断;Hp感染的检测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法和ELISA法;全部调查资料采用χ2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煤矿工人Hp总的感染率为69.9%,井下工人的Hp感染率比井上工人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4);大兴矿、鲍店矿、唐山矿工人Hp的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影响煤矿工人Hp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未成年时月人均经济收入、未成年时住房形式、现家庭人口数等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嗜好中的饮酒状况.影响井下工人Hp感染还有家庭进餐形式.结论井下工人Hp感染率比井上工人的高;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嗜好、家庭进餐形式.

    作者:范红敏;袁聚祥;徐应军;田立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佐剂流感疫苗及其研制进展

    作者:舒俭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起戊型肝炎爆发的调查

    2002年1月4日至 4月13日,北京铁路局某单位发生一起戊型肝炎(戊肝)爆发,流行时间56天,33人患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33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相同的同一单位未发病的72人作为对照组.将发生戊肝的单位作为暴露组,选择工作性质相同的未发生戊肝的另一单位作为未暴露组.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调查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爆发前2个月的外出史、饮食、饮水史,与肝炎患者接触史、单位及家庭密切接触者情况,检测抗-HAV IgM、HBsAg、抗-HCV IgM、抗-HEV IgM、抗-HEV IgG、HEVR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调查单位饮食、饮水等卫生学情况.

    作者:印惠俊;高秀媛;史如晶;蔡金妹;张源源;王慧芬;倪秀云;王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44例心血管病患者拔牙牙科焦虑症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前牙科焦虑症(DA)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DAS)对144例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前DA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该类患者拔牙DA发生率为7.6%;麻醉前焦虑水平高;对拔牙的认知程度消极、女性、60岁以下、有既往拔牙痛苦史或未拔过牙、心血管病单一、初次心电监护下拔牙、复杂牙拔除的患者拔牙前DAS得分高,男女间、不同认知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对心血管病患者拔牙DAS得分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认知程度、性别、拔牙经历、心血管病史单一否、年龄、是否为复杂牙拔除、是否是初次监护下拔牙等.其中认知程度有非常显著性影响(P=0.000).结论 7.6%的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前存在DA,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予以术前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护理.

    作者:薛振恂;崔涛;侯锐;居云;陆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州市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冠状病毒(CoV)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方法在对广州市3家大型野生动物市场从业人员进行SARS-CoV抗体检测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SARS-CoV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资料.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营其他畜类(猫、狗)、野生畜类(狸、山猪、黄猄)、其他野生类(蝙蝠、巨蜥、穿山甲等)、水产类(甲鱼、龟、鳗鱼、蛙等)动物、采购销售等是SARS-CoV感染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意义的因素是经营野生畜类(狸、山猪、黄猄)(P<0.001)和经营家禽(鸡、鸭、鹅、鸽子)(P=0.04),OR值分别为12.28、0.41.结论接触狸类动物是该从业人员感染SARS-CoV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鸣;徐慧芳;张周斌;邹晓忠;高阳;刘小宁;鲁恩洁;梁彩云;潘冰莹;吴石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567例婴幼儿重症肺炎高危因素分析

    肺炎是我国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为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对湖南省13家县级以上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开展了前瞻性研究.

    作者:吕媛;易银沙;邓昶;易尚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国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遗传学意义

    目的根据中国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其遗传背景.方法利用实验研究中rRNA基因指纹图(ribotyping)、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及插入序列(IS)等方面工作的原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手段,探究中国鼠疫菌株间的遗传学距离,分析各种方法作为鼠疫菌分子识别特征的意义.结果 rRNA基因指纹图型与脉冲场电泳型之间是相对应的,但同属于7拷贝rRNA基因的田鼠菌株与西藏仲巴菌株,其间的遗传学距离,却较6拷贝rRNA基因的菌株还远.而随机扩增型与rRNA基因型之间对应关系较不明确,有较多的例外情况.用相似值可以表示这些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结论中国的鼠疫菌具有多种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其中新疆灰旱獭疫源地和西藏南部冈底斯山地理环境复杂,有较多的自然屏障,使鼠疫菌在流行过程中,限于局部地区,各自独立进化,产生了相互混合存在的多种基因类型.

    作者:海荣;俞东征;魏建春;夏连续;史献明;张志凯;张恩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两种灭活甲型肝炎疫苗免疫1~3岁儿童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观察

    为了解巴维信灭活甲型肝炎病毒疫苗(AvaximTM)160对13~36月龄儿童免疫后其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我们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了209名儿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符艳;黎正伦;劳世军;王敏;陈奇漂;陈垂基;李建国;张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