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调查

吴德林;王阁;王昌霞;张明磊;汪家玺

关键词:江苏省, 赣榆县, 合征出血热, 热流, 自然疫源性, 年均发病率, 疾病监测点, 系统收集, 人间疫情, 流行因素, 科学合理, 经济因素, 防制对策, 动物宿主, 资料, 省级, 调查
摘要:江苏省赣榆县自建立省级疾病监测点以来,系统收集有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动物宿主、社会经济因素及其他自然疫源性因素资料,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赣榆县HFRS防制对策,现调查了HFRS相关流行因素.1991~2003年赣榆县HFRS年均发病率为12.47/10万(1637/13 127 289),历经三个阶段.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灭菌乳中污染过氧化氢所致食物中毒的证实

    2001年9月13日天津市区6所小学学生在上午10时饮用课间加餐奶后10 min,部分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至11时发病愈400例.对可疑食品加工过程调查和实验检测,证实食物中毒的原因系袋装奶中污染过氧化氢(H2O2)所致.

    作者:张之伦;张耀亭;白世基;张明月;江国虹;冯鹤鸣;常改;王燕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哈尔滨市流行性感冒1998~2002流行年度监测结果分析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因结构不断发生变异,人群特异免疫状况不稳定,所以对流感进行监测十分重要.我们对哈尔滨市1998年10月至2003年3月流感监测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用灭菌的MEM液采集发病3天内、症状典型、疑似流感患者的咽含嗽液或咽拭子,标本采自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样品用抗生素处理,采用鸡胚双腔法接种培养(2002~2003年同时用MDCK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了病毒分离),收获液经血凝试验检查HA活性,病毒鉴定用红细胞凝集抑制方法.

    作者:怀清杰;刘晓慧;李晓鹏;赵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在淋球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淋球菌进行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用4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提取淋球菌基因组DNA,对其优劣进行比较;并运用RAPD对淋球菌菌株进行区分及对经性伴传播的淋病病例进行RAPD指纹图谱比较.结果运用经典的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法可以抽提较完整的基因组DNA,获得良好的RAPD指纹图谱;各菌株的RAPD指纹图谱间有明显不同DNA多态性;性伴传播的病例中获得了非常相似的RAPD指纹.结论选择佳的DNA抽提技术,运用RAPD可以对淋球菌进行有效基因分型,并可用于分子流行病学对传染源的追踪.

    作者:张铁军;任燕华;张颖华;周晓明;俞顺章;姜庆五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一起C组β型溶血链球菌引起食源性感染爆发的调查

    2003年5月28~30日石家庄市某大学86名教师相继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C组β型溶血链球菌感染所致.5月26日该校在SARS流行期间实行全校封闭,学生在学院食堂用餐,教师228人由石家庄市某饭店供应快餐盒饭,28日中午有200人吃该饭店盒饭,据调查盒饭中粉肠有异常气味,于当天下午2时至5月30日凌晨1时,有86人发病,发病率为43%,有28人没有吃该饭店盒饭,没有发病.临床症状比较重的51名教师住院治疗,其余35名教师在单位门诊观察治疗.在发病初期,因当时特殊情况没有取到食物标本,但经流行病学调查,考虑到食源性感染,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停止该饭店盒饭供应,使疫情得到控制.

    作者:杨国明;邢亚静;孙武装;赵增仁;杨秀芬;赵媛媛;付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临床菌株中幽门螺杆菌主要蛋白抗原的表达及感染者血清抗体水平的调查

    了解不同地区幽门螺杆菌(Hp)菌株主要蛋白抗原的分布及Hp感染者血清中抗体水平,为选择疫苗及诊断试剂盒抗原、了解Hp免疫性及其特点提供重要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收集2003年1~9月浙江地区157例尿素酶阳性患者胃活检和血清标本,其中慢性胃炎88例(浅表性胃炎58例、活动性胃炎15例和萎缩性胃炎15例)、消化性溃疡69例(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6例和复合溃疡7例).所有患者采样前2周内未接受抗炎、抗生素和抗酸药物的治疗.

    作者:邵浙新;严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若干方法学问题

    伤害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伤害流行病学研究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但也应看到在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诸多方法学问题.由于伤害(事故)具有可反复多次发生以及伤害类型、发生伤害的原因、发生地点、就诊场所等的多样性的特点,因而在进行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时应对伤害研究的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简单地将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在伤害研究领域会出现诸多问题并可能导致错误,本文仅就有关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中涉及的部分方法学问题作一讨论.

    作者:孙业桓;余德新;黄子惠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新型流感疫苗

    传统来活疫苗有三种类型:全病毒疫苗采用完整来活病毒颗粒物因瓜原性脂质而造成许多不良反应.

    作者:舒俭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调查

    江苏省赣榆县自建立省级疾病监测点以来,系统收集有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动物宿主、社会经济因素及其他自然疫源性因素资料,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赣榆县HFRS防制对策,现调查了HFRS相关流行因素.1991~2003年赣榆县HFRS年均发病率为12.47/10万(1637/13 127 289),历经三个阶段.

    作者:吴德林;王阁;王昌霞;张明磊;汪家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河北省承德林区莱姆病血清学初步调查

    河北省承德地处我国华北农牧区和东北林区的交界处,有多种适合莱姆病生存的环境,为查明该地区是否有莱姆病的感染,于2002年6月对承德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区进行了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陈晓宁;杜娈英;孙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指数模型拟合法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持久性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的指数模型拟合方法.方法利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接种后5年的观察数据拟合指数模型,用第8年的观察数据对模型的预测值进行验证.结果根据国产YDV接种5年后的数据所拟合的指数模型为:=165.67exp(-0.019X);决定系数R2为0.98;到第8年时,实际测定值为35 mIU/ml,模型预测的结果为27 mIU/ml,比实际值低8 mIU/ml.接种12年时,其预测的平均抗体水平为10.74 mIU/ml,仍维持在10 mIU/ml的保护性水平以上.结论在疫苗接种后,对符合指数线性趋势的抗体数据可拟合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预测抗体水平持久性.实例拟合的结果表明,由于在第8年时,模型预测值低于实际测定值,因此,模型预测的结果具有可靠性.

    作者:罗凤基;董春明;沈永刚;黄长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广州至深圳高速公路1998~2000年交通伤危险因素分析

    为了解我国南方发达地区高速公路车祸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防治高速公路交通伤,对广州至深圳(广深)高速公路1998~2000年所发生车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培;吴广球;赵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支原体感染的状况研究

    支原体是人类呼吸道和尿道的常见病原体,近年来被认为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系.国外学者陆续报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关节腔和关节、心脏瓣膜修复部位分离到人型支原体.鉴于国内外尚无SLE患者咽部、睑结膜部和泌尿道支原体感染状况的研究报道.我们于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收集了120例SLE患者的咽、睑结膜、泌尿道拭子以及血清标本,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进行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发酵支原体(Mf)、关节炎支原体(Mar)核酸检测,并将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亚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与混杂

    对偏倚与混杂的认识和定义虽然在不断深入和改变,但流行病学家们从未忽略控制偏倚和混杂的重要性.历史上,对于偏倚的定义已经包含三个主要意思:①观察者的偏见;②器械错误造成的偏差;③错误的研究设计造成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偏倚类型学对于定义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偏离真实值的情况有很大的帮助[1,2].

    作者:任涛;詹思延;沈霞;孟凡亚;胡永华;李立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3基因改变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3基因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有关研究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3基因改变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纳入Meta分析的14篇研究吸烟的文献中,吸烟与P53蛋白高表达、p53基因改变(P53蛋白高表达+p53基因突变)的合并OR值分别为1.99(95%CI:1.30~3.06)、1.64(95%CI:1.13~2.37)(P<0.05),吸烟与p53基因突变的合并OR值为1.11(95%CI:0.47~2.76)(P>0.05).11篇研究饮酒的文献中,饮酒与P53蛋白高表达、p53基因突变和p53基因改变的合并OR值分别为1.30(95%CI:0.83~2.04)、1.13(95%CI:0.67~1.90)和1.22(95%CI:0.87~1.72),合并OR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与p53基因改变有显著联系,饮酒与p53基因改变未见显著联系.

    作者:王波;张艳;徐德忠;王安辉;张磊;孙长生;李良寿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广西灵川县两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发病死亡的调查分析

    广西灵川县于2003~2004年间共发生狂犬病9例,其中有2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发病死亡.[病例1] 67岁男性,于2003年9月10日被犬咬伤手臂,伤情不严重,当时到村医生处就诊,未进行伤口处理,只接种狂犬病疫苗5支(疫苗来源不明),接种程序按照0,3,7,14,30天进行,于同年10月9日全程接种完,10月13日发病,16日死亡,病程4天.

    作者:叶源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青海边远牧区藏族人群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为掌握青海边远牧区藏族人群中性病流行状况,于2003年7~8月在同仁县瓜什则、多哇乡和河南县柯生、多松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被调查者每人采血5 ml,并进行全身皮肤、生殖器部位、生殖道分泌物的相关检查.实验室检验项目包括梅毒(血清反应RPR试验)、淋病(生殖道分泌物涂片染色培养)、尖锐湿疣(局部醋酸白试验)、艾滋病(HIV血清抗体初筛试验).

    作者:李承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接触和诊治SARS患者的医务人员造成感染SARS的可疑危险因素,以SARS患者为病例,未被感染者为对照,用SPSS10.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SAS 6.12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49种因素中,27种与SARS感染显著关联,其中22种因素为保护性因素,5种为危险性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戴眼镜、受分泌物喷溅污染、穿防护服、从事现职时间、与患者接触方式和口罩类型等6种因素在SARS院内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医务人员在诊治SARS患者中,其医疗活动所涉及诸多因素与促使或造成感染有关,建议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治SARS患者时,防护重点应放在口罩、眼罩和防护服的穿戴上.

    作者:马淮健;王宏伟;方立群;江佳富;魏茂提;刘玮;赵秋敏;马静;曹务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浙江省首次从空调冷却塔水中分离到军团菌

    经过研究发现,水是军团菌的自然栖息地,所以含军团菌的水产生的气溶胶就成为传播军团菌病的关键环节.我们对杭州市外环境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的军团菌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水荣;叶菊连;孟真;陈恩富;杨仕贵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蓬莱市1993~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山东省流行趋势是自西向东逐渐蔓延,早在1970年在德州、泰安等地均有发病,至1980年烟台地区有的县市开始发病,蓬莱市居烟台地区东面,于1993年发现首例HFRS后,疫情不断发生,疫区逐年扩大,虽然每年发病例数不多,但危害严重,病程长、病死率高,给患者身体造成很大损害,同时造成很大经济负担.为探讨该病的流行规律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蓬莱市1993~2003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此期间共发病240例,死亡6例,平均发病率为4.50/10万,死亡率为0.11/10万,病死率为2.50%,1999年为发病高峰年,发病率为15.39/10万.疫区自西向东逐年扩散,病例分布范围相当广泛,1993年仅有1个乡镇1个村发病1例,至1997年已扩散到7个乡镇,到2001年全市18个乡镇均有发病.病例多以村为单位呈散在分布.病例大多集中在蓬莱西半区乡镇.主要发生和流行于农村(91.7%,220/240),城市发病较少,仅占8.3%(20/240).

    作者:罗昌生;迟立宗;孙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改变在食管癌预后作用中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改变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Dersimonian-Laird模型对有关p53改变与食管癌预后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共入选27篇文献,累计病例2174例,p53阳性1150例,阳性率52.9%.结果对入选27篇文献一致性检验,q值为59.88,P<0.005,文献具有异质性,合并相对危险比为2.07,95%可信区间为1.58~2.70.结论 p53改变可能是食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一个生物标志物,有利于食管癌的治疗决策.

    作者:王小利;张春梅;施侣元;余红平;徐顺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