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

熊慧夷;聂达荣;彭美玉

关键词:跟骨痛, 骨质增生, 中药外治, 封闭
摘要:跟骨骨质增生症,又称骨刺性跟痛症,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麻木、肿胀,行走困难,查体压痛明显,可触到骨性隆起或僵硬组织.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共50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福建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性2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调查研究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性2级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共调查了400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组各200例,采用由Croog SH提出,Testa MA博士等进行简化,并经杜勋明教授结合我国国情构造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生理症状、身体化症状、睡眠状况、生气或活力、焦虑、压抑、强迫症状、工作状态、敌对等项目上评分高于西药治疗组,二者之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性功能失调与人际关系敏感2个项目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性2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亮

    作者:肖君芳;蔡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钻孔疗法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37例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面退行性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我院骨科自1998~2001年,采用钻孔疗法治疗本病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成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活血凉血汤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

    笔者经过临床观察,自拟活血凉血汤(丹皮15 g,赤芍15 g,川芎6 g),根据不同病情,加入相应的药物配合治疗,效果较满意.应用此汤治疗肺系疾病临床常见的症状:喉部不适发痒,咳嗽痰少气喘,喷嚏鼻塞流涕,耳鼻眼发痒,前额疼痛,皮肤起丘疹,瘙痒难忍等.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邵禄生;邵岩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36例

    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蔡福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除萎平异汤与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60例临床观察

    为了寻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其伴随的肠化、不典型增生更有效的方剂,笔者用除萎平异汤治疗CAG 100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和木;肖颖;宋霖;阮能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益胃抗癌解毒汤治疗进展期胃癌45例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患者临床确诊时大多已为进展期胃癌,故手术前后及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减少转移复发率,从而减轻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笔者自1999年6月~2001年6月用自拟益胃抗癌解毒汤治疗胃癌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赛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0例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法,配合外治及西药治疗糖尿病足30例,并同时用单纯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发现中西医结合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简小兵;戴莲仪;魏丹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环跳穴治疗跟痛症108例

    跟痛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包括跟骨骨刺、跖筋膜炎等,临床上治疗本病方法较多,笔者近5 a来采用长毫针针刺环跳穴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力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影响老年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敏感性中医易患因素的临床分析

    本文旨在分析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中医易患因素加重其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并影响糖代谢过程,出现空腹血糖异常(IFG).提示对暴露于中医易患因素的老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应监测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的变化;通过对中医易患因素的干预,能否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IR),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松鹰;杨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与X线分期关系初探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多发病、疑难病.骨质破坏是其特征性改变,X线检查对RA的诊断及治疗愈后的判断意义重大.通过对182例第一诊断为RA的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及X线分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RA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主要证候表现与X线分期之间分布不同,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卫;彭剑虹;何羿婷;欧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六味四屏汤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以六味四屏汤为主方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选择慢性乙肝患者47例,随机选取14例为干扰素对照组,其余33例依据中医辨证,以六味四屏汤进行加减治疗.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症状、体征、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及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干扰素组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但中药组对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干扰素组,且疗效较稳定持久.说明六味四屏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在临床有较好的实用性.

    作者:李淑芬;黄庆华;陈庆耀;陈扬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以胃电频谱为指标观察针刺对足三里效应的影响

    近几年来,体表胃肠电的频率变化规律正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上,胃电频谱是体表胃肠电图经过傅立叶变换后,产生不同频率段的胃电功率谱,它真实体现体表胃肠电各个频率段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本文以胃电频谱为指标,观察摄入奶油及针刺足三里后胃电频谱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针刺对足三里效应的影响,为利用胃电频谱这一指标观察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打下基础.

    作者:赖玉链;杨广印;许金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李秀亮教授辨治小儿厌食症的学术思想

    导师李秀亮教授从医30余载,专攻小儿脾胃疾病,辨证思治,师古博今,学验俱丰.现就导师辨治小儿厌食症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作者:徐世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析咯血病名的沿革

    病名即某种疾病或病证的名称.任何一个病名的认识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咯血这个病名是当今的统一认识.临床表现特点是血由肺来,经气道咳嗽而出,或一咯即出,血色鲜红,常间夹泡沫或痰血相间.根据这一规定凡经气道而出的血都应属于咯血范畴,但是祖国医学在远古的时候,由于解剖学的局限,描写从口里出来的血有很多名称,如:咳血、唾血、溢血、吐血、嗽血、咯血等,不胜枚举.中医的每个病名都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医疗实践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病名确实有它的实用性和群众性,但也有它的症状性和笼统性的不足[1],在区分疾病时容易造成混乱,有必要对咯血的病名沿革进行探讨.

    作者:方显明;黄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蝉蜕钩藤散治疗小儿夜啼32例临床观察

    小儿夜啼多见于婴幼儿,以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为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功能不成熟或体质有关.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蝉蜕钩藤散加减治疗小儿夜啼,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庆;殷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失眠32例

    1990年1月~2001年2月,笔者采用针刺、拔罐治疗失眠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书伟;胡志强;谭奇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

    跟骨骨质增生症,又称骨刺性跟痛症,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麻木、肿胀,行走困难,查体压痛明显,可触到骨性隆起或僵硬组织.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共50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慧夷;聂达荣;彭美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祛痹方治疗骨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自2001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祛痹方治疗骨关节炎35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本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体经络穴位按摩配合足部按摩治疗常见病

    中医推拿足部按摩法,经实践证明是一种简便易学,同时又经济、适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在我国推广和发展,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镭;董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痹症的辨证施护

    痹证是因遭受风寒湿热邪的侵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疾病.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和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西医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痛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骨关节病等.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痹症病人,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福建中医药杂志

福建中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中医药大学

主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