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聪
畲族民间医药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同时,受汉医药的影响,通过长期的交流、融化,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间医药.
作者:宋纬文;刘桂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观察补肾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慢性肾小球肾炎54例及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服用补肾排毒汤,另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服用西药作为对照,经治疗6个疗程(半年)后对比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补肾排毒汤能有效增强肾小球滤过功能,排除体内毒素,从而不同程度地恢复肾功能.
作者:王礼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偏头痛是以血管性头痛为主的颅脑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笔者近年来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洪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临床以多饮、多尿、多食为典型症状.常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出现,可因疲劳、房室、饮酒或感染等因素使病情加重.祖国医学多责之于恣食肥甘或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等,因郁热内蕴,气化失常,津液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泄,以致阴虚燥热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表现.
作者:吴宽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几年来,体表胃肠电的频率变化规律正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上,胃电频谱是体表胃肠电图经过傅立叶变换后,产生不同频率段的胃电功率谱,它真实体现体表胃肠电各个频率段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本文以胃电频谱为指标,观察摄入奶油及针刺足三里后胃电频谱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针刺对足三里效应的影响,为利用胃电频谱这一指标观察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打下基础.
作者:赖玉链;杨广印;许金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1989年2日~1999年1月,笔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外固定支架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83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丹宏;辜志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自2001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祛痹方治疗骨关节炎35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本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郑孙谋主任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善于治疗疑难杂病,对心脏病治疗尤有心得.谨将郑老诊治冠心病经验初步整理如下.
作者:刘懿;林韶冰;邵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病名即某种疾病或病证的名称.任何一个病名的认识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咯血这个病名是当今的统一认识.临床表现特点是血由肺来,经气道咳嗽而出,或一咯即出,血色鲜红,常间夹泡沫或痰血相间.根据这一规定凡经气道而出的血都应属于咯血范畴,但是祖国医学在远古的时候,由于解剖学的局限,描写从口里出来的血有很多名称,如:咳血、唾血、溢血、吐血、嗽血、咯血等,不胜枚举.中医的每个病名都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医疗实践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病名确实有它的实用性和群众性,但也有它的症状性和笼统性的不足[1],在区分疾病时容易造成混乱,有必要对咯血的病名沿革进行探讨.
作者:方显明;黄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蔡福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慢性荨麻疹病程长,以往以抗组胺药治疗后易复发.笔者近年来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7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红;高国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面退行性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我院骨科自1998~2001年,采用钻孔疗法治疗本病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成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经足量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后,其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者,称为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笔者于1994~2000年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本病6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简永平;陈优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经过临床观察,自拟活血凉血汤(丹皮15 g,赤芍15 g,川芎6 g),根据不同病情,加入相应的药物配合治疗,效果较满意.应用此汤治疗肺系疾病临床常见的症状:喉部不适发痒,咳嗽痰少气喘,喷嚏鼻塞流涕,耳鼻眼发痒,前额疼痛,皮肤起丘疹,瘙痒难忍等.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邵禄生;邵岩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旨在分析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中医易患因素加重其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并影响糖代谢过程,出现空腹血糖异常(IFG).提示对暴露于中医易患因素的老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应监测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的变化;通过对中医易患因素的干预,能否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IR),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松鹰;杨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小儿夜啼多见于婴幼儿,以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为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功能不成熟或体质有关.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蝉蜕钩藤散加减治疗小儿夜啼,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庆;殷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杰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经行头痛常发生于妇女月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头痛为主症,呈周期性、规律性发作,且反复难愈.笔者采用疏肝养肝法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华;李秀云;林韶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华蟾素(Cinobufacini)是中华大蟾蜍皮水溶性成分制成的注射液.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验表明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可靠[1,2].目前已试用于某些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等的治疗.华蟾素是以蟾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水溶性制剂,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尚未有文献报道其有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的作用.笔者观察了华蟾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为应用华蟾素治疗白血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杨海燕;朱宁希;洪用伟;虞荣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内耳眩晕病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我科自1999年6月~2000年6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内耳眩晕病3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以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