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凯
病名即某种疾病或病证的名称.任何一个病名的认识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咯血这个病名是当今的统一认识.临床表现特点是血由肺来,经气道咳嗽而出,或一咯即出,血色鲜红,常间夹泡沫或痰血相间.根据这一规定凡经气道而出的血都应属于咯血范畴,但是祖国医学在远古的时候,由于解剖学的局限,描写从口里出来的血有很多名称,如:咳血、唾血、溢血、吐血、嗽血、咯血等,不胜枚举.中医的每个病名都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医疗实践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病名确实有它的实用性和群众性,但也有它的症状性和笼统性的不足[1],在区分疾病时容易造成混乱,有必要对咯血的病名沿革进行探讨.
作者:方显明;黄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1995年以来,笔者以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气虚为主的眩晕患者4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金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经过临床观察,自拟活血凉血汤(丹皮15 g,赤芍15 g,川芎6 g),根据不同病情,加入相应的药物配合治疗,效果较满意.应用此汤治疗肺系疾病临床常见的症状:喉部不适发痒,咳嗽痰少气喘,喷嚏鼻塞流涕,耳鼻眼发痒,前额疼痛,皮肤起丘疹,瘙痒难忍等.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邵禄生;邵岩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畲族民间医药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同时,受汉医药的影响,通过长期的交流、融化,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间医药.
作者:宋纬文;刘桂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0年1月~2001年2月,笔者采用针刺、拔罐治疗失眠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书伟;胡志强;谭奇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M)或异型增生(ATP)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重视癌前病变的治疗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笔者自拟益气清胃方治疗CAG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邱峰;邓祥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几年来,体表胃肠电的频率变化规律正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上,胃电频谱是体表胃肠电图经过傅立叶变换后,产生不同频率段的胃电功率谱,它真实体现体表胃肠电各个频率段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本文以胃电频谱为指标,观察摄入奶油及针刺足三里后胃电频谱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针刺对足三里效应的影响,为利用胃电频谱这一指标观察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打下基础.
作者:赖玉链;杨广印;许金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跟骨骨质增生症,又称骨刺性跟痛症,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麻木、肿胀,行走困难,查体压痛明显,可触到骨性隆起或僵硬组织.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共50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慧夷;聂达荣;彭美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患者临床确诊时大多已为进展期胃癌,故手术前后及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减少转移复发率,从而减轻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笔者自1999年6月~2001年6月用自拟益胃抗癌解毒汤治疗胃癌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赛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护理液的需求量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ICU病房,口干、口臭、口腔溃疡等症状一直是引起患者困苦的重要因素之一,易引发感染,延长患者在ICU病房的治疗时间,所以口腔护理已成为ICU病人不可缺少的护理措施之一.笔者就福州市第二医院口腔护理液运用状况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葛莉;林和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8年7月以来,采用中药加味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西药胃肠动力药治疗胃轻瘫1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鹤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临床以多饮、多尿、多食为典型症状.常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出现,可因疲劳、房室、饮酒或感染等因素使病情加重.祖国医学多责之于恣食肥甘或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等,因郁热内蕴,气化失常,津液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泄,以致阴虚燥热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表现.
作者:吴宽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牙子、狼牙、狼牙草、龙牙草,系蔷薇科植物牙草(Agrimonia pilosa L.)的全草,传统主要用于各种出血证、崩漏带下、劳伤脱力.近年来由于仙鹤草的神奇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绦虫、阴道滴虫、糖尿病、美尼尔氏病、顽固性失眠症、乳糜尿等.
作者:范尚坦;李金兰;左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莪术为姜科姜黄属多种植物的根茎,药典2000年版规定3种: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莪术(Curcuma wenyujia Y.H.Chen et C.Ling).性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功效.主要用于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挥发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早孕、降酶等功用,目前已从中分离出莪术醇、异莪术醇、莪术二酮、莪术烯醇等20多种成分.现就其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寻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其伴随的肠化、不典型增生更有效的方剂,笔者用除萎平异汤治疗CAG 100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和木;肖颖;宋霖;阮能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经行头痛常发生于妇女月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头痛为主症,呈周期性、规律性发作,且反复难愈.笔者采用疏肝养肝法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华;李秀云;林韶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胃肠激素存在于胃肠道粘膜内,现已分离提纯,并已测知其成分有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t)等,这些激素与早已知道的胰岛素、胰高糖素等,在迷走神经的参与下共同调节消化系统的协调活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益脾汤对脾虚模型大鼠血浆中胃泌素、胃动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以进一步证明胃肠激素的变化与脾虚证有关,以及中医益气健脾方药可以调整胃肠激素的紊乱从而治疗脾虚证.
作者:刘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目前仍无特殊治疗方法,而且疗效不满意.笔者从1999年1月~2000年6月治疗颈椎病356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木南;吴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杰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小儿夜啼多见于婴幼儿,以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为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功能不成熟或体质有关.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蝉蜕钩藤散加减治疗小儿夜啼,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庆;殷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