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肝养肝法治疗经行头痛40例

李秀华;李秀云;林韶冰

关键词:疏肝养肝, 治疗, 现报告如下, 经行头痛, 临床效果, 周期性, 月经期, 规律性, 妇女
摘要:经行头痛常发生于妇女月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头痛为主症,呈周期性、规律性发作,且反复难愈.笔者采用疏肝养肝法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福建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性2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调查研究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性2级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共调查了400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组各200例,采用由Croog SH提出,Testa MA博士等进行简化,并经杜勋明教授结合我国国情构造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生理症状、身体化症状、睡眠状况、生气或活力、焦虑、压抑、强迫症状、工作状态、敌对等项目上评分高于西药治疗组,二者之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性功能失调与人际关系敏感2个项目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性2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亮

    作者:肖君芳;蔡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4例

    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经足量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后,其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者,称为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笔者于1994~2000年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本病6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简永平;陈优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荨麻疹79例

    慢性荨麻疹病程长,以往以抗组胺药治疗后易复发.笔者近年来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7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红;高国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六味四屏汤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以六味四屏汤为主方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选择慢性乙肝患者47例,随机选取14例为干扰素对照组,其余33例依据中医辨证,以六味四屏汤进行加减治疗.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症状、体征、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及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干扰素组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但中药组对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干扰素组,且疗效较稳定持久.说明六味四屏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在临床有较好的实用性.

    作者:李淑芬;黄庆华;陈庆耀;陈扬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内耳眩晕病33例

    内耳眩晕病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我科自1999年6月~2000年6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内耳眩晕病3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以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益气清胃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M)或异型增生(ATP)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重视癌前病变的治疗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笔者自拟益气清胃方治疗CAG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邱峰;邓祥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0例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法,配合外治及西药治疗糖尿病足30例,并同时用单纯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发现中西医结合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简小兵;戴莲仪;魏丹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轻瘫110例

    1998年7月以来,采用中药加味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西药胃肠动力药治疗胃轻瘫1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鹤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龙胆泻肝汤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9例

    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好发于10岁左右儿童,一般认为本病是由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感染所引起.临床上常用抗菌素、激素等治疗,疗效差,且医疗费用大,甚至可能延误病情,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本院在近几年内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该病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贾浙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除萎平异汤与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60例临床观察

    为了寻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其伴随的肠化、不典型增生更有效的方剂,笔者用除萎平异汤治疗CAG 100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和木;肖颖;宋霖;阮能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痹症的辨证施护

    痹证是因遭受风寒湿热邪的侵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疾病.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和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西医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痛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骨关节病等.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痹症病人,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以胃电频谱为指标观察针刺对足三里效应的影响

    近几年来,体表胃肠电的频率变化规律正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上,胃电频谱是体表胃肠电图经过傅立叶变换后,产生不同频率段的胃电功率谱,它真实体现体表胃肠电各个频率段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本文以胃电频谱为指标,观察摄入奶油及针刺足三里后胃电频谱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针刺对足三里效应的影响,为利用胃电频谱这一指标观察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打下基础.

    作者:赖玉链;杨广印;许金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12例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与中医血瘀证关系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紊乱疾病,患者易出现微血管(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特征性病变,而甲襞微循环(NFM)是人体皮肤微循环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状态.笔者对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NFM检测,观察NFM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糖尿病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

    作者:陈小燕;李芹;郑碧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钻孔疗法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37例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面退行性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我院骨科自1998~2001年,采用钻孔疗法治疗本病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成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仙鹤草的不良反应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牙子、狼牙、狼牙草、龙牙草,系蔷薇科植物牙草(Agrimonia pilosa L.)的全草,传统主要用于各种出血证、崩漏带下、劳伤脱力.近年来由于仙鹤草的神奇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绦虫、阴道滴虫、糖尿病、美尼尔氏病、顽固性失眠症、乳糜尿等.

    作者:范尚坦;李金兰;左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华蟾素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的实验研究

    华蟾素(Cinobufacini)是中华大蟾蜍皮水溶性成分制成的注射液.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验表明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可靠[1,2].目前已试用于某些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等的治疗.华蟾素是以蟾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水溶性制剂,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尚未有文献报道其有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的作用.笔者观察了华蟾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为应用华蟾素治疗白血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杨海燕;朱宁希;洪用伟;虞荣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之辨证分型与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临床以多饮、多尿、多食为典型症状.常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出现,可因疲劳、房室、饮酒或感染等因素使病情加重.祖国医学多责之于恣食肥甘或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等,因郁热内蕴,气化失常,津液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泄,以致阴虚燥热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表现.

    作者:吴宽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体经络穴位按摩配合足部按摩治疗常见病

    中医推拿足部按摩法,经实践证明是一种简便易学,同时又经济、适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在我国推广和发展,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镭;董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莪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实验研究进展

    莪术为姜科姜黄属多种植物的根茎,药典2000年版规定3种: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莪术(Curcuma wenyujia Y.H.Chen et C.Ling).性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功效.主要用于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挥发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早孕、降酶等功用,目前已从中分离出莪术醇、异莪术醇、莪术二酮、莪术烯醇等20多种成分.现就其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MDC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椎病356例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目前仍无特殊治疗方法,而且疗效不满意.笔者从1999年1月~2000年6月治疗颈椎病356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木南;吴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福建中医药杂志

福建中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中医药大学

主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