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内耳眩晕病33例

李以松

关键词:刺五加注射液, 治疗, 内耳眩晕病, 现报告如下, 内科常见病, 静脉点滴, 多发病, 应用, 疗效, 患者
摘要:内耳眩晕病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我科自1999年6月~2000年6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内耳眩晕病3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福建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除萎平异汤与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60例临床观察

    为了寻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其伴随的肠化、不典型增生更有效的方剂,笔者用除萎平异汤治疗CAG 100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和木;肖颖;宋霖;阮能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郑孙谋主任治疗冠心病经验初探

    郑孙谋主任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善于治疗疑难杂病,对心脏病治疗尤有心得.谨将郑老诊治冠心病经验初步整理如下.

    作者:刘懿;林韶冰;邵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六味四屏汤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以六味四屏汤为主方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选择慢性乙肝患者47例,随机选取14例为干扰素对照组,其余33例依据中医辨证,以六味四屏汤进行加减治疗.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症状、体征、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及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干扰素组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但中药组对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干扰素组,且疗效较稳定持久.说明六味四屏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在临床有较好的实用性.

    作者:李淑芬;黄庆华;陈庆耀;陈扬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失眠32例

    1990年1月~2001年2月,笔者采用针刺、拔罐治疗失眠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书伟;胡志强;谭奇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析咯血病名的沿革

    病名即某种疾病或病证的名称.任何一个病名的认识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咯血这个病名是当今的统一认识.临床表现特点是血由肺来,经气道咳嗽而出,或一咯即出,血色鲜红,常间夹泡沫或痰血相间.根据这一规定凡经气道而出的血都应属于咯血范畴,但是祖国医学在远古的时候,由于解剖学的局限,描写从口里出来的血有很多名称,如:咳血、唾血、溢血、吐血、嗽血、咯血等,不胜枚举.中医的每个病名都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医疗实践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病名确实有它的实用性和群众性,但也有它的症状性和笼统性的不足[1],在区分疾病时容易造成混乱,有必要对咯血的病名沿革进行探讨.

    作者:方显明;黄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轻瘫110例

    1998年7月以来,采用中药加味旋覆代赭汤加减,配合西药胃肠动力药治疗胃轻瘫1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鹤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软坚通脉合剂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和人类高龄化,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越来越高.我科应用软坚通脉合剂,治疗ASOⅠ、Ⅱ及Ⅲ期Ⅰ级坏死病人9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光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活血凉血汤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

    笔者经过临床观察,自拟活血凉血汤(丹皮15 g,赤芍15 g,川芎6 g),根据不同病情,加入相应的药物配合治疗,效果较满意.应用此汤治疗肺系疾病临床常见的症状:喉部不适发痒,咳嗽痰少气喘,喷嚏鼻塞流涕,耳鼻眼发痒,前额疼痛,皮肤起丘疹,瘙痒难忍等.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邵禄生;邵岩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疏肝养肝法治疗经行头痛40例

    经行头痛常发生于妇女月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头痛为主症,呈周期性、规律性发作,且反复难愈.笔者采用疏肝养肝法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华;李秀云;林韶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钻孔疗法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37例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面退行性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我院骨科自1998~2001年,采用钻孔疗法治疗本病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成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益气清胃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M)或异型增生(ATP)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重视癌前病变的治疗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笔者自拟益气清胃方治疗CAG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邱峰;邓祥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临证用药心得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疏利枢机之主方.方中柴胡能疏少阳之郁滞而利肝胆之枢机;黄芩味苦,能清胸腹之蕴热以除烦满;柴芩合用,可外解于表,内清于里,中和于肝胆之枢;黄芩、生姜、半夏调理胃气而降逆;人参、炙甘草、大枣和中而扶正.本方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除了用于和解少阳外,对于各种杂症如疟疾、黄疸、产后或经期感受风邪,见有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者,皆可用本方治疗.

    作者:唐新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补肾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100例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补肾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慢性肾小球肾炎54例及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服用补肾排毒汤,另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服用西药作为对照,经治疗6个疗程(半年)后对比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补肾排毒汤能有效增强肾小球滤过功能,排除体内毒素,从而不同程度地恢复肾功能.

    作者:王礼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益气聪明汤治疗眩晕的体会

    自1995年以来,笔者以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气虚为主的眩晕患者4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金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13例

    从1993年1月~1994年10月对本院门诊就诊的习惯性流产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配合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疗效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文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仙鹤草的不良反应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牙子、狼牙、狼牙草、龙牙草,系蔷薇科植物牙草(Agrimonia pilosa L.)的全草,传统主要用于各种出血证、崩漏带下、劳伤脱力.近年来由于仙鹤草的神奇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绦虫、阴道滴虫、糖尿病、美尼尔氏病、顽固性失眠症、乳糜尿等.

    作者:范尚坦;李金兰;左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12例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与中医血瘀证关系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紊乱疾病,患者易出现微血管(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特征性病变,而甲襞微循环(NFM)是人体皮肤微循环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状态.笔者对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NFM检测,观察NFM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糖尿病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

    作者:陈小燕;李芹;郑碧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

    跟骨骨质增生症,又称骨刺性跟痛症,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麻木、肿胀,行走困难,查体压痛明显,可触到骨性隆起或僵硬组织.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共50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慧夷;聂达荣;彭美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痹症的辨证施护

    痹证是因遭受风寒湿热邪的侵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疾病.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和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西医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痛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骨关节病等.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痹症病人,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止血宝合归脾丸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例

    我科用止血宝合归脾丸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培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福建中医药杂志

福建中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中医药大学

主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