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君;任爱国;郝玲;朱慧萍;朱江辉;赵文睿;周敏霞;孙霞美;姜梅芳;陈海兰;张伯兰;李竹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1主要流行区的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来自全国11个省(区)的HIV-1阳性病例(包括母婴病例)的gag基因和env基因的部分区域进行扩增并测序,采用DNA分析软件进行系统树和距离等分析.结果共完成gag基因p17测序60例,env基因C2~V4区测序69例.新疆自治区和河南地区的流行株均很单一,前者为C亚型,河南省及周边地区为泰国B亚型(B'),云南地区主要为C和E亚型,而在北京和上海地区有A、B、C、E等多种不同亚型.新疆的病毒株与云南地区的C亚型极为相似,来源相似.在32对母婴病例中,主要为B和C亚型,E亚型1例,未定型2例.B亚型母亲的母婴传播率(50.0%)较明显地高于C亚型(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部分地区HIV-1的亚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亚型对母婴传播的影响尚不清楚.
作者:李关汉;陈志伟;陈铮;魏飞力;梅珊;黄耀新;张林琦;曹韵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对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PWV检测,其中男87例,女31例,年龄64~83岁,平均(67.12±10.26)岁.结果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与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PWV关系密切(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导致大动脉扩张性降低,年龄、收缩压与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密切相关.
作者:张志勉;梁济乐;高海青;李曼;高西美;米丰花;陈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由于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的检出与所用培养基关系密切,因此可直接导致各种文献报道中相似人群感染率不同的结果.为了解南京地区性病门诊及妇科门诊就诊者中Uu和Mh的临床感染情况,科学地评价支原体的致病作用,并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对某医院性病门诊就诊者和某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同时采用常用国产培养基与法国Bio-Merieux公司试剂进行两种支原体的培养、半定量计数以及一致性分析.
作者:王蓓;赵季文;王长娴;艾静;孔园园;郭海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和控制策略如何对中国结核病疫情产生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方法利用全国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和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1979-2000年结核病疫情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和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卫V项目)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核病涂阳患病率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人均GDP、人口密度呈负相关,而与农村人口比例呈正相关,且均为中等程度相关;卫V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的人均GDP增长幅度相似(分别为77.2%和77.8%),但肺结核涂阳患病率的下降幅度相差较大(分别为44.4%和12.3%);在西部地区中,卫V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人均GDP在10年间增长幅度分别为74.5%和67.5%,年递增率分别为14.7%和11.9%,而患病率的变化却呈相反的趋势,项目地区呈下降趋势,非项目地区却为增长趋势.结论社会经济因素,对于结核病患病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对于降低结核病患病率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剑君;么鸿雁;刘二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拜读贵刊2004年第5期第376页庄辉教授关于<加强新生儿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述评文章,文中提出了我国乙型肝炎(乙肝)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免疫策略及我国乙肝计划免疫新的工作重点.我深表赞赏.
作者:倪健儿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侵袭细菌的噬菌体可以被该菌株的细胞壁提取物所抑制,既细菌的提取物与噬菌体颗粒混合培育后,如果噬菌体与有受体活性的细菌提取物发生不可逆作用,就不能再感染细菌.本项研究选育鞭毛发育良好的霍乱弧菌菌株,利用有鞭毛的细菌在含有0.1%石炭酸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以失去鞭毛的特性,选育鞭毛发育不良的菌株.提取上述两种菌株的脂多糖和外膜蛋白,并分别与噬菌体VP4钝化作用.通过噬斑计数测定,比较钝化作用的差异,分析VP4的受体成分.
作者:赵英伟;王多春;李燕萍;卢明俊;刘延清;高守一;阚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Ⅰ相代谢酶CYP1A1、2E1、2D6和Ⅱ相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吸烟与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检测217例肺癌患者和200例对照CYP1A1、2E1、2D6和GSTM1基因型频率分布以及与吸烟的关系.结果肺癌组GSTM1缺陷型频率为58.5%,与对照组(4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CYP1A1、2E1、2D6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GSTM1有协同作用,与CYP1A1、2E1、2D6未见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吸烟和GSTM1缺陷型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GSTM1缺陷型有吸烟行为的人更易患肺癌,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伟英;赖百塘;湛秀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选择性化疗为主的防制措施控制日本血吸虫病感染的效果.方法利用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资料,采用Meta分析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化疗控制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结果经化疗后1年,居民感染率在10%以上的观察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患者和人群感染度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0.15%、22.91%和33.93%,其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6.95~31.48、14.69~30.34和11.69~50.68;居民感染率在6%~10%之间的观察村,化疗仍可以明显降低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24.50%,其95%CI为5.35~39.83,但感染率<6%的观察村,感染率不再明显下降;患者和人群感染度在居民感染率≤10%的观察村,均维持在原有的水平.结论以选择性化疗为主的防制措施仍能有效降低中国血吸虫病的病情,并将其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很难达到阻断血吸虫病的目的.
作者:周艺彪;姜庆五;赵根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调查了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住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脑卒中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脑卒中诊断,共计488例;调查步骤:(1)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每位入选患者血,进行D-二聚体(D-dimer)、血栓调节蛋白(TM)和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2)于发病7~10天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当日或次日复查D-dimer和AT-Ⅲ;(3)高度可疑DVT的患者一周后重复超声检查;(4)研究结束前记录脑卒中的治疗情况.通过比较脑卒中并发DVT与脑卒中无DVT的患者,筛选脑卒中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率为21.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655,95% CI:1.005~2.725)、女性(OR=1.993,95%CI:1.221~3.253)、卧床(OR=3.275,95%CI:1.653~6.486)和DVT危险性评分≥2(OR=5.019,95%CI:2.685~9.381)是总体脑卒中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2.828,95%CI:1.242~6.438)、白细胞计数>10.0×109/L(OR=2.032,95%CI:0.897~4.602)和DVT危险性评分≥2(OR=8.809,95%CI:3.081~25.188)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OR=2.167,95%CI:1.072~4.381)、卧床(OR=3.008,95%CI:1.435~6.307)和DVT危险性评分≥2(OR=2.600,95%CI:1.077~6.278)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是DVT的高危人群,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卧床、女性和DVT危险性评分≥2,对该类人群进行DVT监测和预防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孙葵葵;王辰;庞宝森;杨媛华;何文;陈天风;赵奇煌;张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探索社区开展膳食纤维干预改善便秘的方法及在人群中开展相关干预奠定基础,通过社区医院收集便秘患者,在知情同意、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和健康体检的基础上采用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将研究对象随机编号(从1编到120号),预先规定偶数为试验组(服用膳食纤维素片),奇数为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研究课题由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部负责质量控制.
作者:江国虹;杨溢;李静;常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潍坊市自1974年出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后,疫区不断扩大,至1984年潍坊市所属各县市区皆有病例报告,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规律,现将潍坊市1984-2003年HFRS发病及有关监测进行了分析.
作者:韩辅廉;李建平;周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掌握江苏省近年来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狂犬病高发的流行因素,为制定狂犬病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1999-2003年江苏省人间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鲍倡俊;朱凤才;宋俐;李亮;祖荣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成人续发性结核病大多数是由儿童时期原发感染结核后遗留下来的隐性病变发展而来.因此,儿童时期原发结核感染是成人发生结核病的根源,监测其流行与控制趋势,对于评价本地区的结核病控制对策及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陈求扬;林淑芳;黄智忠;梁庆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检验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和唇腭裂之间的关联,为寻找CHD和唇腭裂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RFLPPCR方法,对67个CHD患儿家庭、82个唇腭裂患儿家庭和100个正常儿童家庭成员的外周血DNA进行RFC1第80位SNP检测,利用核心家庭标本进行以家庭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BAT),并分析了子代RFC1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前后增补叶酸的相互作用.结果不增补叶酸的母亲生育CHD儿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2.68,95%CI:1.14~6.41),即母亲孕期未增补叶酸与CHD发生危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χ2=6.213,P=0.013);在FBAT检验中,RFC1 G等位基因与CHD发病危险有统计学关联(Z=2.140,P<0.05),表明RFC1 G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未发现唇腭裂与RFC1之间的统计学关联.结论RFC1 G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子代RFC1基因GG或GA基因型、母亲孕期叶酸缺乏可能增加CHD的发病危险.
作者:裴丽君;任爱国;郝玲;朱慧萍;朱江辉;赵文睿;周敏霞;孙霞美;姜梅芳;陈海兰;张伯兰;李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男性,58岁,高密市畜牧兽医站职工.2004年4月26日剥离解剖确诊患有附红细胞体病(附红体病)的死猪时不慎划破手部皮肤并有出血,当时未作处理,5月10日开始发热,体温37℃~38.2℃,全身乏力,胸闷,食欲不振,四肢关节酸痛,脐周间歇性隐痛,由于职业原因自己怀疑为附红体病,13日到高密市人民医院就诊.
作者:官友生;周健;徐相凯;唐国华;张梅烈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确定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和地区.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2类农村各3个区(县)、1类农村4个县,每个县(区)抽取2个街道(乡)、6个居委,共540户,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得≥18岁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体重、身高数据.结果共调查≥18岁成年人15 130人,体重指数均值为22.03±3.38,男性(22.06±3.37)与女性(21.98±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23.06±3.53)与农村(21 08±2 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6.8%和1.8%,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5.0%和1.7%.超重粗患病率城市(24.8%)高于农村(9.4%),男性(17 5%)高于女性(16 2%);肥胖粗患病率城市(3.1%)明显高于农村(0.7%),男性(1.8%)与女性(1.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体力活动、家庭收入、性别、年龄、吸烟与城乡.结论广东省超过六分之一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与健康教育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作者: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聂少萍;陈泽池;邓惠鸿;李海康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某11个省会城市的大气监测数据为实例,将相似权法应用于属性综合评价系统对该11个城市的大气质量进行聚类和排序.结果用相似权作为权重得到的评价结果与按Topsis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应用相似权法的属性综合评价既充分利用样本信息又合理体现指标权重,因此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作者:李建明;曲成毅;刘庆欧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无锡市1990-2003年通过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有效地保护了15岁以下儿童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使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成年人发病率居高不下,乙肝仍是无锡市目前感染率高、发病率高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作者:林玉娣;刘蕴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结核病危害人类健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遏制了结核病的蔓延与传播,尤其在使用了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以后.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许多国家与地区结核病发病率、死亡率出现了回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多耐药结核菌(MDR-TB)的产生[1].在我国山东省的一项流行病调查发现结核菌耐药水平比较高,这一结果提示我国耐药结核菌的水平普遍偏高[2];处理耐药菌株感染的关键是直接从临床标本中快速鉴定出这些菌株.因此,国内外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上开展了积极、富有成效的研究,并朝着快速、简便、准确、低成本的方法发展.
作者:张媛媛;万康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