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背俞穴走罐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16例

张雪艳

关键词:背俞穴, 走罐, 针刺, 顽固性呃逆
摘要:目的:观察背俞穴走罐配合针刺疗法对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背俞穴走罐(凡士林为介质,以背部皮肤微红为度)加针刺治疗(取穴及手法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穴取天突、膻中、中脘、足三里、内关,平补平泻).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果.结果: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两组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走罐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方法简便.
针灸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风池穴、供血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风池穴、供血穴(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风池穴、供血穴电针,对照组传统颈椎夹脊电针,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0%.结论:运用电针风池穴、供血穴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提高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有一定优势,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颈椎夹脊电针的方法.

    作者:朱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电针与现代医学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63例

    突发性耳聋是指临床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病因与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仅有10%的患者有明确可查的病因,它既可以是耳科疾病的表现,也可以是某些系统疾病在耳部的首发症状.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更为低龄化.2003年10月~2008年10月,在取得患者同意后,笔者与中医科合作,对在院期间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西医疗法与电针配合治疗63例,与单纯应用西医疗法相比,取得更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郜富春;赵宇昊;刘翔;方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电针结合祛风止动颗粒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文用电针结合祛风止动颗粒灌胃给药的方法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行了治疗,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OHDA建立纹状体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给予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电针结合祛风止动颗粒灌胃治疗,观察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祛风止动颗粒灌胃组、电针组、针药结合组5组大鼠行为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药结合组大鼠的行为学有了显著改善(P<0.01),同时针药结合组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较模型组大鼠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神经损伤减轻.说明电针结合祛风止动颗粒灌胃给药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作者:李云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头部矩阵针法治疗脑部相关疾病简介

    矩阵针法为针灸专家金安德主任医师倡导,是将治疗所需的穴位处方,设计为对称排列的三维空间框架格局,用以包围病损、病灶部位的针刺选穴布穴方法.头部矩阵常用的穴位组合包括头顶部四神聪穴、四中穴,侧颞部双侧颊车穴、头颞穴,后枕部双侧风池穴.所选穴位围绕病灶构成三维对称空间分布,以加强对脑部的治疗.本文基于病案分析,介绍了头部矩阵针法对原发性抑郁症、血管性痴呆、小儿多动症等脑部疾病的治疗.

    作者:沈琴;邱建忠;黄泳;陈俊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同侧头针为主治疗运动中枢损伤致偏瘫1例

    1 临床资料樊某,男,42岁,因被石块砸伤头部2 h后入院.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左顶骨凹陷性骨折,硬膜外血肿,脑震荡.急诊行碎骨片取出,血肿清除,清创缝合术.术中于左顶部取出条状颅骨(长4 cm,宽2.5 cm),此骨凹入颅内,深约1.5 cm,下面正是运动中枢,同时见硬膜挫伤.

    作者:刘丽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另外治疗组加用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为主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良好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作者:吴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电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以人体免疫球蛋白(IgG、IgM、IgE)为主要指标,通过针刺前后其指标的变化分析电针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同时观察电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7例中老年妇女临床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电针治疗,对照组27例,用西药治疗,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体内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显效率为22.81%,有效率为26.32%,而对照组显效率为8.77%,有效率为21.05%,x2=10.41,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②实验室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两组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资料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明显,而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电针治疗干燥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白桦;于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旋转法配合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颈椎病是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颈椎间盘组织、椎体及关节突关节等退行性改变,累及颈神经、血管甚至脊髓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居各型颈椎病之首.笔者应用旋转法配合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嘉平;吴迪;叶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刺血拔罐加TDP照射治疗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目的:观察刺血加TDP照射对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进行三棱针刺血拔罐结合TDP照射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19例患者,治愈12例,占63.16%;好转6例,占31.58%;无效1例,占5.26%;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刺血拔罐加TDP照射治疗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操作简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纪艳华;王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椎旁1寸夹脊穴深刺与华佗夹脊穴治疗腰腿痛的对比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主要是指下腰椎,尤其是腰3~4、腰4~5、腰5~骶1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对本病的治疗有良好效果,临床报道较多,其中以针刺腰夹脊穴法治疗者亦颇多.笔者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采用电针督脉旁开1寸夹脊穴深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引起的腰腿痛,镇痛显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立峰;谢兴国;孙忠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刺手法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有关针刺手法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做简要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关于针刺手法的作用及其机理应加强规律性、系统性研究,既要宏观把握,又要重视微观研究.

    作者:陈雷;郭义;席强;李桂兰;郭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组(治疗组)68例与夹脊电针组(对照组)63例.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2.6%,总有效率92.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8.1%,总有效率85.7%.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组治疗效果优于夹脊电针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殿全;蔡国锋;孙忠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89例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患侧上肢、肩及手疼痛、水肿、运动障碍等,多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发生率12~74%,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自2005年2月以来,以针灸、推拿为主要康复手段对89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亚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黄褐斑30例

    黄褐斑是一种令中青年妇女烦恼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皮损为淡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面部对称分布,颊部多见,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近年来,笔者先后收治了3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围刺结合体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灸推拿治疗寰枢椎半脱位35例

    寰枢椎半脱位是骨科常见病证之一,影响生活和学习.笔者采用针刺绝骨、肩康等穴,配合点按肩井、肩中俞,治疗寰枢椎半脱位3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守林;赵立伟;王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刺结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顽固性失眠112例

    采用针刺合并头面部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上观察门诊病人112例.结果表明:在使用了针刺结合头部推拿两种方法治疗的病人中痊愈45例,有效4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在病员经相关医疗仪器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用此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稳定,患者易于接受,且无副作用.

    作者:谭刚;谭方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针刀闭合松解术,对照组给予牵引推拿治疗;分别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对改善症状、体征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朱少荣;舒慧;李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牵引推拿配合小针刀、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配合小针刀、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采用牵引推拿配合小针刀、骶管注射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牵引推拿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1~2个疗程治愈好转率为95%,对照组为8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引推拿配合小针刀、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牵引推拿疗法.

    作者:陆尹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刀配合激光照射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激光照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针刀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激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后两组VAS积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刀配合激光照射治疗跟痛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宁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机理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西药治疗该病副作用较大.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有效、无药物不良反应等优势,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总结了临床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同时也为日后研究进行必要的探索.

    作者:边丽娜;程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