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艳华;王霆
1 临床资料樊某,男,42岁,因被石块砸伤头部2 h后入院.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左顶骨凹陷性骨折,硬膜外血肿,脑震荡.急诊行碎骨片取出,血肿清除,清创缝合术.术中于左顶部取出条状颅骨(长4 cm,宽2.5 cm),此骨凹入颅内,深约1.5 cm,下面正是运动中枢,同时见硬膜挫伤.
作者:刘丽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组(治疗组)68例与夹脊电针组(对照组)63例.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2.6%,总有效率92.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8.1%,总有效率85.7%.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组治疗效果优于夹脊电针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并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殿全;蔡国锋;孙忠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针刀闭合松解术,对照组给予牵引推拿治疗;分别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对改善症状、体征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朱少荣;舒慧;李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以人体免疫球蛋白(IgG、IgM、IgE)为主要指标,通过针刺前后其指标的变化分析电针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同时观察电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7例中老年妇女临床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电针治疗,对照组27例,用西药治疗,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体内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显效率为22.81%,有效率为26.32%,而对照组显效率为8.77%,有效率为21.05%,x2=10.41,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②实验室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两组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资料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明显,而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电针治疗干燥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白桦;于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观察针刺、穴位埋线与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单盲随机配对原则分为针刺加穴位埋线治疗组、针刺对照组、穴位埋线对照组,辨证选穴,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及对各项肥胖指标(包括腰臀比、体质指数、脂肪百分率)及血脂的影响.结果:3种方法疗效均显著,总有效率针刺组为91.18%,埋线组为87.50%,针刺加埋线组为91.43%;治疗后患者肥胖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呈良性改变.3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方法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疗效满意,只需15天1次,节约了病人的就诊时间,其与隔天1次的传统针刺疗法,或配合针刺疗法,对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相当.
作者:李子勇;卢佩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本文用电针结合祛风止动颗粒灌胃给药的方法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行了治疗,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OHDA建立纹状体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给予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电针结合祛风止动颗粒灌胃治疗,观察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祛风止动颗粒灌胃组、电针组、针药结合组5组大鼠行为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药结合组大鼠的行为学有了显著改善(P<0.01),同时针药结合组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较模型组大鼠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神经损伤减轻.说明电针结合祛风止动颗粒灌胃给药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作者:李云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黄褐斑是一种令中青年妇女烦恼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皮损为淡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面部对称分布,颊部多见,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近年来,笔者先后收治了3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围刺结合体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采用针刺合并头面部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上观察门诊病人112例.结果表明:在使用了针刺结合头部推拿两种方法治疗的病人中痊愈45例,有效4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在病员经相关医疗仪器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用此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稳定,患者易于接受,且无副作用.
作者:谭刚;谭方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突发性耳聋是指临床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病因与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仅有10%的患者有明确可查的病因,它既可以是耳科疾病的表现,也可以是某些系统疾病在耳部的首发症状.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更为低龄化.2003年10月~2008年10月,在取得患者同意后,笔者与中医科合作,对在院期间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西医疗法与电针配合治疗63例,与单纯应用西医疗法相比,取得更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郜富春;赵宇昊;刘翔;方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本课题采用体重在200 g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以链脲佐菌素链脲估菌素左下腹单次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造模后选血糖≥16.7 mmol/L的Wistar大鼠喂养8周制成DP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另设正常组,每组8例,共32例.普针组选用肝俞、脾俞、肾俞、后三里、环跳、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电针组取相同穴位,进针后快速捻转1 min后,接KWD-808II脉冲电疗仪,肾俞、后三里接1对导线,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采用疏密波,电流量以大鼠肢体肌肉轻度收缩为度.以上两组每穴治疗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8周.通过对大鼠一般情况、血糖、体重的监测,结合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电针对DPN的治疗效应.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测血清和坐骨神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硫代巴比妥荧光法测血清和坐骨神经中丙二醛(MDA).结果:治疗8周后,电针和普针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快于模型组(P<0.01),普针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和坐骨神经中SOD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电针组相对于普针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电针能更好地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大鼠机体内的活性氧损伤.
作者:孙远征;吴迪;徐莺莺;毛翔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指大腿前外侧的下方部位皮肤呈蚁行感、烧灼性、针刺样疼痛,并有麻木等异常感觉的症候群,为临床常见的皮神经痛[1].虽然部分西药在控制疼痛程度上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麻木、蚁行感、烧灼样疼痛等异常感觉的疗效不尽人意.笔者运用温针灸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2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和宇;吴锦萍;何茂平;谢永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西药治疗该病副作用较大.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有效、无药物不良反应等优势,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总结了临床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同时也为日后研究进行必要的探索.
作者:边丽娜;程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有关针刺手法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做简要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关于针刺手法的作用及其机理应加强规律性、系统性研究,既要宏观把握,又要重视微观研究.
作者:陈雷;郭义;席强;李桂兰;郭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激光照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针刀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激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后两组VAS积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刀配合激光照射治疗跟痛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宁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针刺风池穴、供血穴(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风池穴、供血穴电针,对照组传统颈椎夹脊电针,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0%.结论:运用电针风池穴、供血穴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提高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有一定优势,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颈椎夹脊电针的方法.
作者:朱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刺血加TDP照射对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进行三棱针刺血拔罐结合TDP照射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19例患者,治愈12例,占63.16%;好转6例,占31.58%;无效1例,占5.26%;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刺血拔罐加TDP照射治疗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操作简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纪艳华;王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舒筋活络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针刀结合口服舒筋活络胶囊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根痛平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5.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率33.3%,总有效率85.0%.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PRI、VAS、PPI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PRI、VAS、PPI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刀结合舒筋活络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作者:张照庆;张森;周长胜;王金梅;潘康;高卫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寰枢椎半脱位是骨科常见病证之一,影响生活和学习.笔者采用针刺绝骨、肩康等穴,配合点按肩井、肩中俞,治疗寰枢椎半脱位3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守林;赵立伟;王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配合小针刀、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采用牵引推拿配合小针刀、骶管注射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牵引推拿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1~2个疗程治愈好转率为95%,对照组为8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引推拿配合小针刀、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牵引推拿疗法.
作者:陆尹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另外治疗组加用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为主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良好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作者:吴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