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焦虑情绪的中医学认识

包祖晓;何贵平;陈宝君;虞安娜;李燕

关键词:焦虑情绪, 七情, 病因病机, 危害
摘要:通过分析焦虑情绪在中医情志中的归属、焦虑情绪的病因病机、情绪焦虑的影响和危害,发现焦虑情绪与七情中的“惊”、“恐”关系为密切,与部分“忧”、“思”有关;病因病机有阳气受损或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异常、经脉功能异常、气血功能异常、误治、体质和个性原因等方面;情绪焦虑可影响气机、损伤脏腑、影响经脉。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 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加半量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组,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苏木乙酸乙酯组及环孢素A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降低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水平,从而发挥抑制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损伤,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作者:郭春风;周亚滨;陈会君;李雁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补肾益气活血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病例78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拜糖平,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肾益气活血方,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内皮功能、颈动脉斑块及血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1.79%,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NO、ET-1和6-Keto-PGF1α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糖化血红蛋白、NO、ET-1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IM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在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IMT方面无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IMT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法能够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敏霞;王昊泉;胡竹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异地板蓝根基因组DNA指纹图谱建立及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

    目的:采用RAPD法研究不同地区板蓝根基因组DNA遗传差异性,药材的真假。方法:利用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地区板蓝根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分析,同时优化板蓝根RAPD-PCR反应体系。结果:指纹图谱显示出不同地区板蓝根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辨别出药材的真假和优劣。结论:RAPD技术为鉴别中药材板蓝根真伪和优劣提供了现实意义,为临床安全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并建立适合板蓝根RAPD-PCR的佳反应体系。

    作者:姜颖;杨欣;于英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风池穴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膜中动脉肌浆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针刺风池穴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膜中动脉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刺激诱发法复制偏头痛动物模型,观察肌浆球蛋白轻链激酶的结构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经统计分析,空白对照组MLCK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针刺风池组与风池预防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针刺风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风池预防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偏头痛急性发作可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itde,CGRP)信号系统中的MLCK表达减少有关,针刺风池穴对脑膜中动脉MLCK的表达有干预增多作用,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周培娟;李柏;王爱成;刘春燕;王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清火解毒法对实验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从药理角度探讨清火解毒法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乙酸刺激至小鼠疼痛扭体实验、小鼠热板实验,观察中药对小鼠疼痛的抑制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比较各组用药后小鼠耳壳肿胀度;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观察中药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可明显减少乙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P<0.01)。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P<0.01)。能减轻小鼠耳壳肿胀度及肿胀率(P<0.05,P<0.01);降低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5)。结论:清热解毒法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钮晓红;陆春红;张晓洁;许惠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玻璃苣醇提取物对去势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初步考察玻璃苣醇提取物对去势小鼠的行为学指标的影响,探讨玻璃苣对更年期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更年期模型,分别观察小鼠的记忆功能、自主活动、握力、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结果:玻璃苣改善去势小鼠记忆功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小鼠的抓握时间、缩短模型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玻璃苣各组均有升高去势小鼠脑内NA、DA含量的趋势。结论:玻璃苣醇提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更年期去势小鼠记忆功能;改善更年期去势小鼠的狂躁、失眠等症状。

    作者:刘晓辉;陈晓明;刚洪林;苏云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孙文垣医案》妇科诊治特色探微

    孙一奎,字文垣,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为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也是命门学说的倡导医家之一。其一生潜心医学,医术精湛,著述颇丰。《孙文垣医案》记载诸多妇科病案,诊治妇人之疾特色分析归纳为温补培元,尤重脾肾阳气;调气养血,立足妇人之本;循经论治,擅长经络辨证;妇科杂病,善调情志之因等。

    作者:王文静;郭锦晨;高婷;刘兰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 MDA )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的影响,以及观察海马区病理组织。方法:制备小鼠AD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D模型组、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检测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MDA浓度、SOD和GSH-Px活性的变化,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病理组织。结果:与AD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显著缩短潜伏时间和游泳距离,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D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显著降低MDA 浓度, GSH -Px 及SOD 活性显著增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姜黄素组细胞组织结构和形态基本恢复正常,胶质细胞明显减少,提示姜黄素对受损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结论:姜黄素可抑制自由基生成并加强其清除而发挥强大的抗氧化保护作用,保护生物大分子免遭自由基的毒性作用,从而保护机体组织器官。同时,姜黄素可以改善AD模型小鼠海马功能异常和病理组织学改变。

    作者:李厚忠;张羽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焦虑情绪的中医学认识

    通过分析焦虑情绪在中医情志中的归属、焦虑情绪的病因病机、情绪焦虑的影响和危害,发现焦虑情绪与七情中的“惊”、“恐”关系为密切,与部分“忧”、“思”有关;病因病机有阳气受损或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异常、经脉功能异常、气血功能异常、误治、体质和个性原因等方面;情绪焦虑可影响气机、损伤脏腑、影响经脉。

    作者:包祖晓;何贵平;陈宝君;虞安娜;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改善缺血性脑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偏瘫下肢功能变化。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未作其他相关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天对患者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变化进行运动学参数测定、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28天后,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活动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缺血性脑中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田福玲;李旗;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方集解》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病症的应用

    《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曰:“治肝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自浊溲血。”龙胆泻肝汤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为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之常用方。龙胆泻肝汤在内科肝胆疾病应用较为广泛,通过适当的加减变化,也可用于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等临床各科。外科皮肤病症中湿热邪毒之缠腰火丹、肝胆湿热之脚气等皆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作者:高婷;郭锦晨;刘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妇炎康复片联合替硝唑对更年期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妇炎康复片联合替硝唑对更年期细菌性阴道炎( MBV)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36例MB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用0.1%~0.5%的醋酸冲洗阴部后,对照组患者口服替硝唑。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妇炎康复片。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MBV症状评分及阴道的健康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阴道炎症的治愈率+好转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χ2=94.042,P<0.01);治疗组阴道健康程度为中及以上的比例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χ2=36.254,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χ2=4.298, P <0.05)。结论:在保持阴道酸度的前提下,应用妇炎康复片联合替硝唑治疗MBV,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蒙日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冒用《中医药学报》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近期《中医药学报》编辑部发现网上有冒用本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的情况,对此本刊郑重声明如下:1.《中医药学报》编辑部未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进行网上征稿活动;2.《中医药学报》唯一投稿途径为:邮箱zyyxbhl@sina.com;3.《中医药学报》唯一汇款地址为: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中医药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50040。任何单位及个人在网上开展的征稿活动,均属非法行为,本刊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请作者、读者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高脂血症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这个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高脂血症可以归属于中医“痰浊”、“血瘀”、“膏脂”等范畴,本文试从古代文献中通过针灸对肥人、血瘀、痰浊的治疗,用以防治高脂血症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后人运用针灸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卢享君;潘思安;李成文;赵钊;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浊”理论在女性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

    以肝脾肾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致使浊邪蕴积形成血浊。血浊是诸多现代疾病的病理枢纽,与疾病的发生、转归与预后有着密切关系。从黄褐斑形成的病因出发,探讨血浊与黄褐斑发生的相关性,运用血浊新概念指导临床,在黄褐斑的治疗与防治预防中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新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坤宝丸与西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坤宝丸与西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和激素水平。方法:98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接受坤宝丸,每日两次,每次50粒,给药一个月。对照组接受雌激素疗法,利维爱2.5mg,每天1次,给药一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和激素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8%。治疗组总有效率89.7%。2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χ2=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FSH和LH变化幅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11,P>0.05),结论:坤宝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西药利维爱无明显差异,在改善FSH和LH上,和利维爱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小,临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刘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虚火”证治之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历代著名医家有关“虚火”的精要论述,探讨人体气、血、阴、阳虚时虚火产生的病理机制,即内蕴于肝肾在下之“相火”向上妄动引起人体虚火产生,治法及用药上虽各自发挥但都以潜降妄动之虚火为目的。

    作者:钟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脂诱导大鼠IGT模型“痰湿瘀热”证候研究

    目的:建立IGT的病证结合大鼠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以高脂饲料长程喂养结合限制活动空间方法,模拟人类“多食少动”不良生活方式,复制大鼠IGT模型,从表观特征和相应生化指标探讨该模型的“痰湿瘀热”证候属性。方法:采用长程(20 w )以45%脂肪热量比标准高脂饲料(对照饲料为10%脂肪热量比标准饲料)结合限制活动空间的喂养方式,复制大鼠IGT模型,通过体质量、腹围、体长、活动度、毛色、二便情况、血液颜色及黏稠度等表现结合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探讨IGT模型的“痰湿瘀热”证候属性。结果:造模结束时,高脂饲料组较之对照饲料组,大鼠嗜卧少动、腹型肥胖明显,毛色暗淡稀疏,小便黄、大便溏且异味明显,血液颜色瘀黯而黏稠。与对照饲料组比较,高脂饲料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而餐后2h血糖增高明显,与对照饲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符合IGT诊断标准;高脂饲料组大鼠Lee's指数增加,血脂增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而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以上指标与对照饲料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结论:此种模型复制方法得到的IGT大鼠模型,从表观特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基本符合中医“痰湿瘀热”特征,该模型为后续中医药防治IGT的研究奠定模型基础。

    作者:马伯艳;宋颖星;张洋;张广庆;郑慧娟;李雨庭;牛雯颖;姜广坤;肖洪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抗血小板聚集,营养心肌,抗凝,并针对合并疾病进行调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及∑ST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及∑S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提高常规治疗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孟薇;李敬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液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DPPH法和总还原力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对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液胞外多糖( CSFB)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37℃两倍浓缩发酵液CSFB37和60℃两倍浓缩发酵液CSFB60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SFB多糖含量为1.28mg/mL,CSFB37和CSFB60的多糖含量分别为2.85mg/mL、2.50mg/mL;CSFB、CSFB37和CSFB60多糖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能力, CSFB、CSFB37和CSFB60的DPPH的IC50值分别为4.49μg/mL、5.54μg/mL和5.30μg/mL;多糖抗氧化活性大小为:CSFB>CSFB60>CSFB37。

    作者:赵萍;曹心张;张新国;刘英娟;刘冰;张春生;寇飞;袁亚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