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李子玉;卢国玲;王鑫焱;徐京育

关键词:心肌缺血, 复方丹参饮,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心肌组织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研究.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通心络组,消心痛组,复方丹参饮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连续空腹灌胃7天,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大鼠缺血处心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与通心络组比较,消心痛组和复方丹参饮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液中TGF-β1的含量均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消心痛组比较,除复方丹参饮中、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复方丹参饮低剂量组心肌组织液中TGF-β1的含量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饮对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具有保护功效,其机制与心肌组织液中TGF-β1含量水平升高有关.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刘渡舟教授经方运用学术思想探析

    刘渡舟教授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刘老推崇经方,不薄时方,并提出“古今接轨”的新论点,主张方证相对,有证有方,在诊治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本文拟对刘老经方运用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即重视辨证,以法统方;善抓主证,重视兼变;方证相对,以方带证;古今接轨,经时结合;灵活变通,不为所拘;以及精研类方,拓展应用等六个方面,并介绍了典型病例的经方治验实录,以期有资于临床.

    作者: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王利敏;梁永宣;王庆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巴西苏木素的研究进展

    目的:对巴西苏木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对巴西苏木素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含量测定、药理活性以及合成等方面进行概述.结果和结论:巴西苏木素结构骨架特殊,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在提取分离和化学合成方面需优化步骤、提高收率,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鑫;赵焕新;白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VD的疗效确切,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大大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志轩;徐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龙牙肝泰胶囊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龙牙肝泰胶囊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龙牙肝泰胶囊和华蟾素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患者客观疗效情况、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客观疗效、肝功能和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牙肝泰胶囊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彦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运用《伤寒论》解表法治验3则

    《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治疗外感病,首尊张仲景.不仅六经辨证法度森严,至于煎煮、服药诸法也各有讲究.本文选择3例验案,皆因初病未能有效运用解表法,而病情缠绵不愈,通过正确运用解表法,都得以向愈.

    作者:汤川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荷瘤鼠CD4+CD25+foxp3+表达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荷瘤小鼠CD4+ CD25+ foxp3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将接种后的小鼠分为对照组、苏木低剂量组、苏木木高剂量组,采用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CD4+ CD25+ 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苏木各剂量组均能使CD4+ CD25+ foxp3+的表达降低,且与剂量呈负相关.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调节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这可能是其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转移,延长生存的作用靶点之一.

    作者:客蕊;周亚滨;赵志成;张春芳;石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刺眉间三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眉间三穴与传统针刺法对急性腰扭伤治疗作用的对比.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眉间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传统穴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均明显减轻,但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眉间三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优于针刺传统穴位.

    作者:盛国滨;郭加磊;赵庆杰;师帅;包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鸡冠花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鸡冠花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测定鸡冠花不同提取部位组分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及小杀菌浓度(MFC).结果:鸡冠花对于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皮肤真菌的抑菌作用水提取物作用强于70%乙醇提取物;对于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70%乙醇提取物强于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作用小于二者.结论:鸡冠花水提取物及70%乙醇提取物对5种受试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和杀菌活性作用.

    作者:张晓茹;李冬冬;陈大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芎麻滴丸中阿魏酸及天麻素的体内药动学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芎麻滴丸的药时曲线,得到药动学参数,完善芎麻滴丸的基础研究.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芎麻滴丸低剂量(3g生药/kg)和高剂量(69生药/kg)溶液.采用HPLC分别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魏酸和天麻素的含量.记录峰面积,计算血药浓度.3P97分析处理阿魏酸和天麻素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阿魏酸及天麻素的药动学AUC与给药剂量呈正线性相关,芎麻滴丸在大鼠体内呈现为一级动力学行为.芎麻滴丸给药后阿魏酸t1/2 Ka为5min,t1/2 Ke为28min.天麻素t1/2Ka为21min,t1/2Ke为114min.结论:芎麻滴丸3g/kg~6g/kg进入体内起效迅速,半衰期短.

    作者:刘琳;王立;赵瑛;张颖;李传钰;宋诚挚;谭颖;孙忠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立普妥、拜阿司匹林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影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立普妥、拜阿司匹林口服,联合治疗组给予立普妥、拜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TC、LDL-C、T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HDL-C均显著上升(P<0.01),联合治疗组的TC、LDL-C、TG降低程度及HDL-C的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的斑块数量、面积、IM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斑块数量、面积、IM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联合立普妥、拜阿司匹林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更加显著,其对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减少及斑块的消退作用更加确切,可更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郑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柴芩消痤靓颜汤联合颠倒加味面膜治疗痤疮湿热蕴结证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柴芩消痤靓颜汤联合颠倒加味面膜治疗痤疮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痤疮湿热蕴结证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平行分成中药加面膜组、中药组与对照组.中药加面膜组60例,口服中药柴芩消痤靓颜汤,外敷颠倒加味面膜;中药组60例,口服中药柴芩消痤靓颜汤;对照组60例,口服中药丹参酮胶囊.3周为1疗程,观察三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三组比较,中药加面膜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加面膜组与中药组虽无显著差异,但是疗程更短,疗效较高.结论:柴芩消痤靓颜汤联合颠倒加味面膜治疗痤疮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高于丹参酮胶囊,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韩玉珍;吴頔;赵金坤;赵晓川;董璐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拟方胸痹饮治疗136例气虚痰瘀型胸痹病临床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以及居住环境的恶化,胸痹心痛气虚痰瘀证明显增加.本研究针对胸痹心痛气虚痰瘀互结证候的临床患者,依扶君相二火之本,化痰浊血瘀之标法采用自拟方胸痹饮治疗,揭示该方治疗气虚痰瘀互结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机制,旨在通过本方的研究,进一步推广运用,来提高中医药治疗和预防冠心病的优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彬;魏冬梅;尹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甲煎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TNF-α、IL-6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TNF-α、IL-6的测定,探讨一甲煎治疗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方法:将120只小鼠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采用BCG和LPS联合复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治疗2周后,采血清检测TNF-α、IL-6含量.结果: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IL-6均有下降趋势.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一甲煎能够治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解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有关.

    作者:曲苗;常惟智;旺建伟;孙敏;于英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研究近况

    本文对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的近15年文献进行了综述,从文献记载、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NIDDM的疗效和特色,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朱晓明;代丽娟;甘露;崔秋红;张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补肾法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TNF-α的影响

    观察补肾中药对骨性关节炎患者TNF-α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清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补肾法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能够抑制TNF-α的释放.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NAFLD患者例及健康对照组例,根据临床证侯对NAFLD进行中医辨证分为5型,与对照组及各组间颈总动脉IMT、动脉斑块检出率相互比较.结果:NAFLD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NAFLD患者客观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作者:辛世卿;康学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当归补血汤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影响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心衰模型,再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西药组,高剂量当归补血汤(0.5mL)+西药组,低剂量当归补血汤(0.25mL)+西药组.连续灌服42天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对以上各组心肌组织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和邻苯三酚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同时对各组的心脏指数和免疫脏器指数进行了测定.结果:高、低剂量的当归补血汤+西药和单纯西药均能显著提高心衰大鼠心肌组织CGRP和SOD含量(P<0.01),并可明显降低ET和MDA含量(P<0.01);与传统的常规西药相比,高、低剂量的当归补血汤+西药组效果更为显著(P<0.01),同时,它还显著提高心衰大鼠的免疫脏器指数(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可显著加强传统西药改善心力衰竭心肌组织的ET、CGRP、MDA和SOD的作用.

    作者:蒲秀瑛;王恒瑞;许珊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药液保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相同中药灌肠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为该病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确切依据.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采取传统灌肠法,灌肠液初始温度为39~41℃[1],即传统组;另一组采取保温措施,使灌肠液温度始终保持在39~41℃,即实验组.结果:灌肠后评价实验组疗效优于传统组疗效.结论:在实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应重视药液温度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兰朝红;丁学平;孙剑莉;刘艳平;李艳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颗粒对大鼠心气虚证cAMP/cGMP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颗粒对大鼠心气虚证cAMP/cGMP的影响.方法:用大鼠负重强迫游泳后通过给予大剂量心得安使大鼠造模定位于心脏,作为心气虚证实验动物模型.分别以益气活血颗粒、天王补心丸、生理盐水灌胃.于大鼠胸壁心跳明显处,将针头刺入心脏,分别取出2~3mL血液.观察大鼠血浆和心肌中cAMP、cGMP及cAMP/cGMP的变化.结果:造模组与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大剂量治疗组分别与小剂量、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中小剂量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气虚证模型成立.益气活血颗粒可升高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

    作者:金戈;董晓丽;明海霞;顾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功能研究进展

    本文对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以产生具有药用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促进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合成与积累、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药用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研究的前景.

    作者:丁常宏;都晓伟;徐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