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李晓杰;杜镭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择痰火扰心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基本治疗,治疗组加服黄连温胆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7%,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痰火扰心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
作者:安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考察光照、高温等因素对脉炎消口服液稳定性影响.方法:水提醇沉法制备脉炎消口服液.脉炎消口服液分别在光照( 4500±500)lx、高温(60±1)℃等因素条件下放置0d、5d、10d,考察放置过程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及颜色、澄明度等变化.结果:制备出的脉炎消口服液呈红棕色,澄清透明,无沉淀.该口服液不受低温(4℃)的影响;在光照和高温条件下,脉炎消口服液呈深红棕色,浑浊并伴有少量沉淀,有效成分含量有变化.结论:脉炎消口服液受高温和光照条件影响,应在常温、避光条件下保存.
作者:初云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皂苷对脑缺血大鼠血清中GFAP蛋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西洋参茎叶皂苷(PQS)对大鼠血清中GFA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QS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降低血液中GFA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论: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实验动物脑缺血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内源性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王怀刚;关利新;赵鑫;鲁美君;朱丹;朱孝娟;苏云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关于四神丸的方源,在不同版本的《方剂学》教材及其它方剂学著作中认识不一,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代文献发现,四神丸实际上脱胎于汉代《华佗神医秘传》中的“华佗治肾泄神方”,后又以“四神丸”为方名,收录在宋·陈文中《陈氏小儿痘疹方论》中,这是对四神丸早的文献记载.
作者:高长玉;李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CT、MRI影像学表现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60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分型与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颈椎病主要表现为眩晕、颈背疼痛,四肢麻痛、耳鸣等症状.风寒湿型以颈部生理曲度改变、韧带钙化、关节增生为主;气滞血瘀型以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为主;痰湿阻络型以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弯曲移位为主;肝肾不足型以横突孔狭窄、椎动脉受压扭曲为主;气血亏虚型以椎体排列不稳为主.结论:CT、MRI对颈椎病中医分型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中医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温颖;李晓陵;王丰;曹丹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医学属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范畴,其学术核心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元气论等,带有相当的人文色彩,其内容是千百年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本文从中医理论体系核心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论出发,论述中医科学性及其特点.
作者:关晓光;郭杨志;杜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还少丹温补脾肾之法抗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D一半乳糖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一半乳糖40天,中药组注射D一半乳糖同时以不同浓度浓缩还少丹煎液灌胃,并以空白组作对照,观察还少丹自由基代谢指标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影响.结果:还少丹能使D一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的血清SOD和GSH - Px活性升高,降低MDA含量,并能够影响脑、胸腺和脾的指数.结论:还少丹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并为其抗衰老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春田;李然;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左归丸出自《景岳全书》,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用,临床上可辨证应用于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科疾病、生殖机能异常性疾病、多种骨科劳损性疾病、常见老年性疾病和慢性血液科疾病等多种西医疾病;根据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上述西医疾病或和肾藏精功能失调有关,或和肾主生殖作用异常有关,或和肾主骨生髓作用异常有关,且中医辨证总不离肾阴虚损精气亏虚;用药上,可以左归丸辨证配伍益阴柔肝、安神定志之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合用活血通络、行气安神之品治疗常见心脏病,对女性不孕症及月经失调等病的治疗又可以左归丸合用二至丸来调补肝肾,而对于骨科疾病常用左归丸再加补肾强腰壮骨之品,对于痴呆及帕金森等老年病又常需伍入祛瘀通络药.
作者:孙琳林;任公平;王书惠;卢晋;卢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工培育北冬虫夏草主要有效成分的分布特点.方法:以虫草素、腺苷和虫草多糖的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HPLC和苯酚一硫酸法,分别研究了这三种活性物质在人工北冬虫夏草子实体上部、中部、下部和培养基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人工北冬虫夏草整个生长过程中,腺苷、虫草素和虫草多糖在培养基中的含量都远远低于其他三个部分.结论:人工北冬虫夏草子实体的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子实体中,在培养基中的含量极少.
作者:张倩;唐永范;徐三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分两组,各组30例,对照组给予潘生丁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潘生丁基础上加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凉血解毒中药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尿蛋白和尿红细胞个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治疗组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数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疗效显著.
作者:李鑫元;郭荣胜;邹永艳;李元鑫;尚国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张琪教授是著名的国医大师,从医70年,学验俱丰,擅治各种疑难杂病,在肾系疾病领域造诣尤深.前列腺炎是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反复难愈,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湿热贯穿疾病始终,张琪老从湿热入手根据据疾病的标本缓急,在急性期应用清热利湿解毒法——急则治其标,迁延期应用益气养阴、温补肾阳、平补阴阳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法——缓则治其本,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序贯治疗在进展期大肠癌围手术期及化疗期的疗效.方法:按浙江中医药大学何任教授“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证治之”原则,选择我院30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术前用“扶正通腑祛邪”法,方选“大承气汤加味”;术后用“扶正通腑,益气活血”法,方选“增液承气汤加味”;化疗期间用“益气养阴,扶正固本,随证治之”法,方用“八珍汤加味”;化疗采用FOLFOX -4方案;与以前单纯手术+化疗的30例进展期大肠癌回顾性对照.结果:中医药序贯治疗组在围手术期及化疗期胃肠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中的恶心呕吐、肝功能、黏膜炎、腹泻、肾功能、白细胞、生活质量KSP评分上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序贯治疗在进展期大肠癌围手术期能促进术后恢复,在化疗期能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伟;金小果;沈永洲;王勋;赵一峰;王刚;周兰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五脏生克,五脏阴阳;“生克制化”,“阴平阳秘”.然而五脏制化、阴阳平衡是在各脏腑特性上的相对平衡,并不是绝对的均衡整齐.本文通过对中医五脏生理病理特性的分析研究,根据历代医家治疗用药上对肝柔、肺润、脾运等的侧重,以及《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等,说明人体脏腑阴阳属性具有不对称性,强调重视五脏阴阳的非均衡性,彰显中医学辨证之精髓.
作者:张星平;范秀芳;邓宁;梁政亭;肖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菝葜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大鼠血浆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结肠PTCA球囊刺激法造IBS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阳性药组、菝葜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给药3周后,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大鼠血浆SP、CGRP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SP、CG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大鼠血浆SP、CGRP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菝葜治疗IB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SP、CGRP水平实现的.
作者:李铁男;王兵;刘影;马腾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对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Kitam.抗感染有效部位的化学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7个非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对乙酰基苯酚-α -D -葡萄糖苷(4);4-(1-羟基乙基)苯酚-1 -0-β-D-葡萄糖苷(5);东莨菪苷(6);和腺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线叶菊属植物及线叶菊中分离得到,进一步阐明了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的物质基础.
作者:刘玉婕;王秋红;于晓东;杨炳友;匡海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导致育龄期妇女不孕,困扰着众多患者,本文报道跟随王秀霞教授出诊时的一例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垂体微腺瘤病例,分析其治疗方法,以飨同道.
作者:匡洪影;王秀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慢性精囊炎以性交、手淫或遗精时精液中出现血液为特征性表现,属中医“血精”范畴,病在下焦“精室”.笔者在总结先贤对该病治疗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其归纳为阴虚湿热、瘀血阻络和气不摄血三个证型进行分证论治,获效较为满意,并以案例为证.
作者:吉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术健胃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81例,以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治疗组89例,以黄术健胃方治疗.比较1个月后2组患者的症状以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变化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胃脘疼痛、纳差、大便不畅、反酸嗳气、口粘腻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胃粘膜炎症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黄术健胃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粘膜炎症活动.
作者:邢鸿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慢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辨证脾虚型者占80%以上,中药理脾汤,以理脾为中心环节,固肠止泻,升阳除湿为辅,体现中医专方整体治疗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独特优势.治疗效果总显效率达96%,病人疗效巩固,痊愈时间短,复发率低.
作者:何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观察,研究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对1~6岁常压型脑积水患儿精神运动和智力水平的改善.方法:本研究对51例1~6岁符合常压型脑积水诊断的患儿实施三位一体中医综合临床治疗方案,通过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中应物能、应人能、运动能和语言能等指标检测值的科学分析,对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改善常压型脑积水患儿精神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探讨本中医综合方案对该年龄段患儿精神运动和智力水平改善的疗效.结果:51例符合常压型脑积水诊断的患儿在治疗半年后,其各指标平均值明显增高.结论: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对1~6岁常压型脑积水患儿精神运动和智力水平的改善具有明显疗效,且该方案安全可靠,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张玲;宋虎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