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婕;王秋红;于晓东;杨炳友;匡海学
目的:探讨中医药序贯治疗在进展期大肠癌围手术期及化疗期的疗效.方法:按浙江中医药大学何任教授“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证治之”原则,选择我院30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术前用“扶正通腑祛邪”法,方选“大承气汤加味”;术后用“扶正通腑,益气活血”法,方选“增液承气汤加味”;化疗期间用“益气养阴,扶正固本,随证治之”法,方用“八珍汤加味”;化疗采用FOLFOX -4方案;与以前单纯手术+化疗的30例进展期大肠癌回顾性对照.结果:中医药序贯治疗组在围手术期及化疗期胃肠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中的恶心呕吐、肝功能、黏膜炎、腹泻、肾功能、白细胞、生活质量KSP评分上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序贯治疗在进展期大肠癌围手术期能促进术后恢复,在化疗期能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伟;金小果;沈永洲;王勋;赵一峰;王刚;周兰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慢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辨证脾虚型者占80%以上,中药理脾汤,以理脾为中心环节,固肠止泻,升阳除湿为辅,体现中医专方整体治疗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独特优势.治疗效果总显效率达96%,病人疗效巩固,痊愈时间短,复发率低.
作者:何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模,将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进行药物治疗.用跳台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用酶免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结果:补肾醒脑方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缩短(P<0.05);中药组血清和海马ChAT含量比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和海马内ChAT含量的改善是补肾醒脑方治疗获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春壮;王莹;李明秋;韩晓爽;贾艳君;李清钊;董金刚;陈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五脏生克,五脏阴阳;“生克制化”,“阴平阳秘”.然而五脏制化、阴阳平衡是在各脏腑特性上的相对平衡,并不是绝对的均衡整齐.本文通过对中医五脏生理病理特性的分析研究,根据历代医家治疗用药上对肝柔、肺润、脾运等的侧重,以及《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等,说明人体脏腑阴阳属性具有不对称性,强调重视五脏阴阳的非均衡性,彰显中医学辨证之精髓.
作者:张星平;范秀芳;邓宁;梁政亭;肖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现代临床上通常以“八纲辨证”治疗一系列以汗出异常为主的汗证.笔者通过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所得,发现若能结合脏腑、经络辨证,对于汗证的治疗往往收到奇效.
作者:张茗;王桂媛;张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瑶宝血脂清胶囊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灌胃高脂乳剂的方法,复制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在灌胃高脂乳剂的同时,灌胃瑶宝血脂清胶囊的水溶液,连续7天,监测给药第0、3、5、7天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检测7天后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以及粪便中(TC)的含量.结果:灌胃给药瑶宝血脂清胶囊7天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含量低,瑶宝血脂清胶囊能明显降低血清中的LDL -C,而对HDL -C作用不明显,给药后能明显增加体内的TC随粪便的排出.结论:瑶宝血脂清胶囊降血脂作用与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促进体内的TC随粪便排泄有关.
作者:徐瑞鑫;卞宏生;李廷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左归丸出自《景岳全书》,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用,临床上可辨证应用于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科疾病、生殖机能异常性疾病、多种骨科劳损性疾病、常见老年性疾病和慢性血液科疾病等多种西医疾病;根据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上述西医疾病或和肾藏精功能失调有关,或和肾主生殖作用异常有关,或和肾主骨生髓作用异常有关,且中医辨证总不离肾阴虚损精气亏虚;用药上,可以左归丸辨证配伍益阴柔肝、安神定志之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合用活血通络、行气安神之品治疗常见心脏病,对女性不孕症及月经失调等病的治疗又可以左归丸合用二至丸来调补肝肾,而对于骨科疾病常用左归丸再加补肾强腰壮骨之品,对于痴呆及帕金森等老年病又常需伍入祛瘀通络药.
作者:孙琳林;任公平;王书惠;卢晋;卢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D4+/CD8+的影响.方法:将湿热型湿疹患者62例随机分为除湿饮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口服除湿饮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疗程两个月.对照组予口服苦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两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程短,其瘙痒程度、皮损形态、皮疹面积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CD4+T细胞均值显著升高,CD8+T细胞均值下降不明显,CD4+/CD8+显著升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湿饮可以明确的调节湿疹患者血清CD4+/CD8+水平的紊乱.
作者:王远红;张丹;孙可心;李相君;张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从细菌的抗生素抗药性产生机制、中药抑菌杀菌特点、中西药联合使用减低或减缓细菌抗药性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需要加强的研究内容.
作者:金建玲;徐轲;高培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考察光照、高温等因素对脉炎消口服液稳定性影响.方法:水提醇沉法制备脉炎消口服液.脉炎消口服液分别在光照( 4500±500)lx、高温(60±1)℃等因素条件下放置0d、5d、10d,考察放置过程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及颜色、澄明度等变化.结果:制备出的脉炎消口服液呈红棕色,澄清透明,无沉淀.该口服液不受低温(4℃)的影响;在光照和高温条件下,脉炎消口服液呈深红棕色,浑浊并伴有少量沉淀,有效成分含量有变化.结论:脉炎消口服液受高温和光照条件影响,应在常温、避光条件下保存.
作者:初云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自拟养心逐瘀汤对冠心痛心绞痛炎性反应过程的干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为冠心痛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基础.方法:将100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心逐瘀汤,治疗4周后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清AngⅡ、SAA、IL -6、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服用养心逐瘀汤在提高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改善单项症状方面较单纯西药组均有明显优势(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显著地降低血清AngⅡ、SAA、IL -6、SI-CAM -1水平(P<0.01).结论:养心逐瘀汤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干预心绞痛发病过程中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实现的.
作者:翟立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血竭为常用中药,目前研究广泛,研究内容包括基础、药理与临床.故就血竭的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红英;张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抗痫复方对PTZ致痫大鼠海马c- jun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大鼠痫性发作的行为;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海马c - jun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 jun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经观察发现经中药抗痫复方治疗6周后,大鼠痫性发作行为明显减少.并可降低癫痫大鼠大脑内c-jun水平和海马中c - junmRNA表达.结论:中药抗痫复方能够减少大鼠癫痫发作的次数,降低海马区基因c- junmRNA及其蛋白表.
作者:王国才;车琳琳;杨见民;曹明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喉源性咳嗽是咳嗽证中较常见且难治的一类特殊病症,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中医界众多医家对其多行滋阴润肺、利咽、消瘀、止咳平喘等法治疗.浙江中医药大学郑小伟教授学验俱丰,从事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疾病研究30余年,对喉源性咳嗽更是见解独到.郑教授临证不仅注重辨证论治,还提出要分期辨治喉源性咳嗽,遣方用药更是辩证、分期结合,疗效甚佳.
作者:李秀月;代民涛;郑小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徐珊教授临证不仅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且将用药经验寓治于补,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及时令气候特点处以膏方,每于冬令时节进行调治,所处膏方不仅疗效卓著、独具特色、且香气宜人、口感甚佳,深得患者喜爱.
作者:时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菝葜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大鼠血浆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结肠PTCA球囊刺激法造IBS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阳性药组、菝葜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给药3周后,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大鼠血浆SP、CGRP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SP、CG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大鼠血浆SP、CGRP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菝葜治疗IB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SP、CGRP水平实现的.
作者:李铁男;王兵;刘影;马腾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凝护心Ⅱ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cTn -T含量的影响.方法:取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抗凝护心Ⅱ号高剂量组、抗凝护心Ⅱ号低剂量、通心络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30min后放松再灌注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试血清cTn -T含量.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cTn -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护心Ⅱ号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cTn -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抗凝护心Ⅱ号高、低剂量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低剂量组效果低于通心络组,高剂量组优于通心络组.结论:抗凝护心Ⅱ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波;郑军;李书霖;翟铁军;盖仲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血管生成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莪术油组、康莱特组及三苯氧胺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第10周进行干预治疗,第14周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及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因子(VEGF、FLK)的表达情况.结果:莪术油组和三苯氧胺组均可显著降低MVD、VEGF、FLK表达;莪术油组与三苯氧胺组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康莱特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不确切.结论:莪术油有效抑制了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血管生成及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作用与三苯氧胺相近,优于康莱特组.
作者:刘晓菲;宋爱莉;李静蔚;殷玉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原抗癌汤(参杉癌康汤Ⅱ号,以下同)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用复原抗癌汤治疗,150mL/次,每日2次,对照组用斑蝥胶囊治疗,3粒/次,每日2次,20d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影像学改变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30例中,有效率23.33%;对照组30例中,有效率为16.67%.结论:复原抗癌汤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帅;姜家康;刘洪星;迟文成;范伊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升白饮水煎剂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副作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346例,随机分组,观察治疗前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及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升白饮治疗组症状、骨髓抑制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白饮为治疗干扰素副作用的有效方剂.
作者:刘晓燕;李晓杰;杜镭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