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增金;郭尚耘;郑青榕
目的 探讨在活髓牙意外露髓时,MTA应用于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颗因外伤、龋洞充填时意外穿髓、磨牙折裂露髓的患牙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MTA和氢氧化钙行直接盖髓术,观察一定时间内治疗的成功率.结果 MTA组总成功率为73.1%,氢氧化钙组总成功率为4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盖髓剂,MTA有着良好的疗效,但仍应掌握好适应证.
作者:郑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9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均行手术治疗,方法有半肝切除,不规则肝叶切除术,填塞加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术.结果 手术止血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22.2%(2/9),住院时间16~34 d,无手术死亡病例.9例均获随访,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3、5个月出现腹腔广泛转移而衰竭死亡.6个月生存率为77.8%(7/9),1年生存率为33.3%(3/9),长生存34个月.结论 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时病情凶险,急诊手术可有效止血并同时切除肿瘤,如患者的病情允许,根治切除肿瘤应作为首选.
作者:罗秋荣;叶乾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腭部恶性肿瘤经手术、放疗及手术和放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鳞状上皮癌患者行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25.0%、57.9%.腺上皮癌患者行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30.0%、73.3%.结论 腭部恶性肿瘤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较好,手术配合放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作者:翁友良;张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19只眼)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病因.结果 19只患眼中,眼底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18只眼,色素上皮紊乱14只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透见荧光点15只眼,扩散型荧光渗漏3只眼,色素上皮脱离荧光5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19只眼黄斑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其中5只眼伴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8只眼可见玻璃体后界膜.结论 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多数由于玻璃体急速后脱离而引起,也有可能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型的早期表现,或由于视网膜外屏障损坏而引起.
作者:陈文丹;刘安;郑永征;赵青华;林宝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999~2007年间收治的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补液、解痉等治疗后未见缓解,后经手术确诊.手术切除纤维包膜、松解粘连、解除包膜对小肠的压迫、解除梗阻,并行小肠折叠排列术,术后5例全部治愈.结论 腹茧症的病因不明,术前诊断困难,术前放射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许进伟;杨钟惠;林高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提高医护之间的默契、护士的配合和协助能力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配合主诊医生负责制管理,我院手术室对工作模式进行改进,实行护士长-组长-护士3级管理模式,即手术室主责制护理管理(又称分组管理),为主诊组医生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
作者:何小玲;钟玲;林炜;林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58例,采用纯西药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2.1%和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桂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国内学者采用封堵伞经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封堵室间隔缺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2009年1~7月,我院用该方法治疗vsD患者52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薛增金;郭尚耘;郑青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院病理科自2003年开始使用改良的Wade-Fite氏石炭酸品红抗酸杆菌染色法显示与观察麻风杆菌50例,发现该法可有效延长抗酸染色切片的保存时间,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萍;黄拯球;翁立强;宋秀敏;陈俊;龙琴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以出生3~4 d内的新生儿多见.婴儿出生时咽下羊水或产道血,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和黏膜分泌亢进引起的咽下综合征是常见的原因[1].洗胃可清除胃内容物,是防治新生儿羊水咽下综合征,促进新生儿消化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之一[2].
作者:黄美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Batter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件遗传病,又称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组与内分泌和肾脏相关联的代谢性紊乱综合征.我院于2009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利平;王鸿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人们运用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护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1].精神科临床护士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她们工作的特殊性,也因此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对精神科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正确应对压力.
作者:吴秀光;刘友夺;邱兵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是一种病因不清、发生于小儿时期的少见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延误诊断,现将小儿IPH 14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巧莉;郭瑞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体内研究肺腺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通过直接皮下注射细胞悬液法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每只2×106SPC-A-1细胞数接种于5只裸鼠右前肢腋窝皮下,观察成瘤时间、移植瘤长径、短径、重量、体积及病理形态等情况.结果 5只裸鼠均成瘤,平均成瘤时间为7 d,28 d后瘤体平均长径为(19.20±3.85)mm,平均短径为(14.94±2.78)mm,平均瘤体体积为(2 144.10±1 237.72)mm3,平均瘤重为(1.37±0.60)g.镜下见大多数移植瘤包膜完整,瘤细胞腺样排列,呈腺癌形态,部分瘤块中央还可见局灶性坏死.结论 成功建立裸鼠皮下人SPC-A-1肺腺癌模型,有利于后续体内实验.
作者:李友堂;李鸿茹;陈炆颖;苗彦;陈愉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健康女性人群、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模型,并探讨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以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10)结合血清蛋白质,分析60例乳腺癌患者、60例健康对照女性的血清样本,得到其蛋白质谱,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蛋白质谱图,建立分类树模型并进行盲筛验证.结果 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女性比较,筛选出12个差异蛋白质峰(P<0.001),其中6个标志蛋白呈高表达,6个标志蛋白呈低表达.BioMarker Pattern软件在设定条件下自动选取3个标志蛋白用于建立乳腺癌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此模型灵敏度为91.90%,特异度为81.25%.结论 利用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出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女性血清蛋白质谱存在的差异蛋白质峰,可作为乳腺癌检测、随访监测的指标.
作者:郑弘宇;吴凡;黄伟炜;叶韵斌;陈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20例(23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小腿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和溃疡周缘环行缝扎术.结果 术后23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溃疡2~4周内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随访期内无皮肤溃疡和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由于下肢静脉性溃疡大多是三个静脉系统功能不全单独或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应针对不同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须采用不同的术式联合治疗.
作者:王沆;林强;吴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化疗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常采用静脉给药途径.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大,经静脉给药后,造成静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被穿刺的局部静脉径路疼痛、肿胀,或可触及条索状静脉或硬结,有压痛,周围皮肤出现充血、红肿,一般持续1~2周左右,而后逐渐消退,疼痛缓解,继之色素沉着,呈树枝状静脉炎改变,严重时静脉发生闭塞,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影响化疗正常进行.本文探讨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对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局部静脉炎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云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32例MT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均经手术治疗,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8.8%.术后随访5年以上20例,术后复发9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78.1%.结论 MTC单侧病灶者,原发灶至少应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无论N0或N1患者,均应行同侧中央区+同侧侧颈清扫.
作者:姚锡宇;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能明显缓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血氧分压,减轻气道阻塞,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心脏射血,改善心功能[1-3].与此同时,对于此类患者,若能加强护理干预,特别是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患者的大配合,可有效避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郭宝花;丁芳;严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全身无力1年,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1年前渐起四肢肌、颈项肌及舌咽肌无力,逐渐加重伴有肌肉酸痛.查体:意识清晰,张口伸舌受限,四肢肌张力低,四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Ⅳ级,双侧腓肠肌轻压痛,浅深感觉未见异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张捷;陈海亮;张俊;张林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