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9例诊治体会

罗秋荣;叶乾礼

关键词:肝肿瘤, 破裂, 出血, 肝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9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均行手术治疗,方法有半肝切除,不规则肝叶切除术,填塞加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术.结果 手术止血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22.2%(2/9),住院时间16~34 d,无手术死亡病例.9例均获随访,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3、5个月出现腹腔广泛转移而衰竭死亡.6个月生存率为77.8%(7/9),1年生存率为33.3%(3/9),长生存34个月.结论 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时病情凶险,急诊手术可有效止血并同时切除肿瘤,如患者的病情允许,根治切除肿瘤应作为首选.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肠镜检查影响的护理观察

    肠道清洁程度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进镜、视野及观察准确性,肠道准备欠佳可能会造成漏诊、误诊,并影响内镜下治疗工作的开展.另外,肠道准备方法不恰当,还会使患者感觉不舒适,增加患者痛苦.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我科对160例肠道准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玉兰;陈崧;郑春英;林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附40例分析)

    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目前认为是治疗小肝癌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为治疗原发性、转移性肝癌的新方法.但由于手术时间大多比较短,术中刺激强烈但又比直接切除手术刺激小,一般的局部麻醉或者单次使用镇痛药物均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华凌;叶林阳;刘风;于忠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输液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外渗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甚至组织坏死,造成永久性损伤,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正确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急救中心输液室自2002年成立以来,担负着全院所有门诊、急诊病人的输液任务,包括肿瘤病人术后的化疗药物治疗,以下介绍笔者护理的一些体会.

    作者:戴娟;林燕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比较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周围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Ⅰ组(23例)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45 ml,Ⅱ组(22例)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45 ml.注药完毕后,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测定并记录下肢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时间,观察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对麻醉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两组间下肢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心率及麻醉满意度综合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 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麻醉效应及安全性,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了更多一种选择.

    作者:栾海星;张天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病215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的常见病,是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侵及子宫肌层内,形成多灶性病变,并伴随周围平滑肌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该病有月经多、进行性痛经的症状,常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致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作者:张力斌;李爱女;曾祥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ICC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由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病情重,易反复,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治疗措施.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能够为重症患者提供迅速、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使患者免受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为抢救病患赢得时间.现将我科近两年来对部分重症患者应用PICC置管输液抢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丹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探讨(附27例报告)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4年来,应用三维弹簧圈、球囊及支架辅助等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死亡,其余患者栓塞效果满意,康复良好,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先前难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经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均能得到较好的救治,介入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魏晨斌;魏德;张文清;黄绳跃;林秋萍;王怡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福州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抑郁症状在福州市老年人群中的检出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福州市5个区的每个区中抽取2个居委会,选择60岁以上的全体老人为调查对象,以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为评定工具,入户采访调查.结果 调查2 373人,CES-D平均分为10.12±6.79,CES-D总分≥16的有500例,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07%;其中男性为14.72%、女性为26.01%,男性抑郁症状检出率低干女性(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性别、老年痴呆、健康状况、有痴呆家族史等因素与老年抑郁症状有关;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群日常生活能力低于无抑郁症状者.结论 福州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状况不良、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作者:陈彬;罗维武;施光锜;陈丽玲;陈一萍;林涌超;李凌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冲洗剂用于根管超声波清洗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冲洗剂用于超声根管冲洗的清理效果.方法 24颗离体单根管牙截冠后随机分为3组采用冠向下法进行根管预备后,使用不同的冲洗液对各组进行起声根管冲洗,A组用2%醋酸氯已定溶液(CHX),B组用2.5%次氯酸钠溶液(NaClO),C组用蒸馏水.后,将牙体沿颊舌向纵劈,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样本在根颈、中、尖1/3牙本质碎屑和玷污层的去除情况,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根管清洁的差异.结果 各组在根颈部、中部和尖部残留碎屑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根颈部、中部和尖部去除玷污层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得出A、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冲洗是清除碎屑的有效技术.2.5%次氯酸钠和2%氯已定均可去除玷污层,次氯酸钠超声根管冲洗效果优于氯已定.

    作者:陈榕凯;姜醒;陈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实验室资料.结果 39例患者经治疗,显效11例(28.20%),有效16例(41.03%),无效12例(30.77%),总有效率为69.23%.结论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病因多样,以原发性高血压(53.85%)和肾实质性高血压(33.33%)多见,两者所引起的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改变及预后均不同.肾实质性高血压,血肌酐水平高者预后差,尿蛋白程度与预后无关.

    作者:胡义阳;吴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用于树突状细胞治疗的单个核细胞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现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人体内功能强大、唯一能激活静息期T细胞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强大的激活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及CD4+辅助T细胞的能力.研究表明,以DC为基础的免疫疗法在当今肿瘤治疗中是有价值也是有前途的方法之一[1].

    作者:曾嘉;郭永建;陈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110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的宫颈CIN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捡、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EEP术治疗宫颈CIN手术时间平均8 min,术中出血平均15 ml.术后少量创面出血,多数发生在术后7~20天.术后无感染发生,无大出血发生.术前术后宫颈组织病理结果比较:病变分级一致76例(69.09%),级别下降27例(24.55%),级别上升7例(6.36%).CIN治愈102例(92.73%),病变残留8例(7.27%),其中2例行第2次LEEP术.切缘无病变累及98例,术后残留复发率为3.06%(3/98),切缘阳性12例,术后残留复发率41.67%(5/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EEP术治疗宫颈CIN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操作简单、损伤小、手术时问短、出血少,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CIN诊断和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手术切缘累及情况是CIN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切缘阳性者CIN残留复发率高.

    作者:郑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5例老年眩晕的临床分析

    眩晕是患者感到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眩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眩晕往往会加重,常反复发作,难以缓解.现将35例老年人眩晕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喻云强;夏向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微创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2例手术配合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国内学者采用封堵伞经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封堵室间隔缺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2009年1~7月,我院用该方法治疗vsD患者52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薛增金;郭尚耘;郑青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阴囊中线肉膜蒂组织覆盖在Snodgrass尿道下裂成型术中的应用(附21例报告)

    自1994年美国小儿泌尿外科医师Snodgrass提出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型的手术方式以来,该术式以其操作相对简便与良好的手术效果,很快得到推广应用,但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仍达5%~16%[1].2005~2008年,我科采用阴囊中线带血管蒂肉膜组织覆盖用Snodgrass方法卷管缝制的新尿道表面,治疗尿道下裂患儿,明显减少尿瘘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圣余;曾玉英;孙素贞;柯金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提高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方法 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AVM 324例,病灶体积平均7.2 cm3,中心大照射剂量24~40 Gy,平均32 Gy,周边照射剂量8~20 Gy,平均16 Gy.结果 299例患者获随访,1年闭塞121例(41%),2年闭塞233例(77.9%),治疗后出血11例(3.8%).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AVM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任保刚;杨卫忠;石松生;陈建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癌46例外科治疗体会

    食管癌的当前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其远期疗效优于其他各种治疗方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高龄(年龄≥70岁)食管癌患者具备手术治疗的指征[1].本文对我院2001年2月至2009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性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龄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特点,期望能提高高龄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黄志武;冯文星;林小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6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底检查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病情估计、指导治疗和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具有的意义.方法 观察262例孕产妇发生PIH时的眼底改变情况,测量血压、红细胞压积、尿蛋白、尿酸等临床指标,统计年龄、胎次、病程、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PIH视网膜病变情况可以反映PIH病情的严重程度.孕产妇发生PIH的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程度越严重;平均动脉压≥140 mm Hg(1 mm Hg=0.133kPa)组较<140 mm Hg组和红细胞比容>0.35组较≤0.35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分别P<0.005和P<0.05);视网膜病变与尿蛋白及尿酸值经线性趋势检验(分别P<0.05和P>0.05).结论 眼底检查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常规监护项目之一,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应该充分考虑视网膜病变情况.

    作者:林靓;杨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过期妊娠200例临床分析

    过期妊娠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已被列为高危妊娠.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差异很大,约占妊娠总数的2%~16%[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在我院分娩的200例过期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足月妊娠的200例作对照,探讨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危害及终止妊娠的恰当方式.

    作者:王富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及继发性心肌肥厚患者左室扭转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及继发性心肌肥厚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的分析.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将47例受检者分为正常组(2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12例)和继发性心肌肥厚组(15例),采用Siemens公司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对受检者取心底部短轴切面和心尖部短轴切面,勾画心内膜,应用VVI软件自动跟踪分析左室扭转角度.结果 左室扭转角度,正常组为9.84°±1.99°,肥厚型心肌病组为6.49°±2.66°,继发性心肌肥厚组为7.40°±2.46°.正常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及继发性心肌肥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与继发性心肌肥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测量心脏扭转的方法.

    作者:沈浩霖;杨舒萍;佘火标;黄宁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