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林靓;杨茵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视网膜病变, 眼底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眼底检查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病情估计、指导治疗和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具有的意义.方法 观察262例孕产妇发生PIH时的眼底改变情况,测量血压、红细胞压积、尿蛋白、尿酸等临床指标,统计年龄、胎次、病程、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PIH视网膜病变情况可以反映PIH病情的严重程度.孕产妇发生PIH的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程度越严重;平均动脉压≥140 mm Hg(1 mm Hg=0.133kPa)组较<140 mm Hg组和红细胞比容>0.35组较≤0.35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分别P<0.005和P<0.05);视网膜病变与尿蛋白及尿酸值经线性趋势检验(分别P<0.05和P>0.05).结论 眼底检查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常规监护项目之一,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应该充分考虑视网膜病变情况.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与骨矿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骨矿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测定177例老年人(60~93岁)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肌酐和tHcy.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区BMD.结果 女性骨质疏松组年龄均大干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均P<0.05);女性骨质疏松组tHcy水平均高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均P<0.05),低骨量组tHcy水平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女性tHcy分别与腰椎正位总体(r=-0.231,P<0.05)和股骨总体BMD均呈负相关(r=-0.19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股骨总体BMD的影响因子是年龄(回归系数b1=-0.203,P=0.029)和tHcy(回归系数b7=-0.003,P=0.025).男性骨质疏松组年龄均大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均P<0.05);男性血浆tHcy水平与腰椎正位总体(r=-0.052,P>0.05)和股骨总体BMD均无相关性(r=-0.008,均P>0.05).结论 老年女性高水平tHcy可能与低BMD有关,老年男性tHcy水平与BMD无相关性.tHey可能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潜在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庆明;侯建明;李建卫;黄海燕;陈晓红;林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CR-SSP法与MCLT法检测福建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疑似患者HLA-B27的比较

    目的 通过对福建地区877例强直性脊柱炎(AS)疑似患者HLA-B27的检测,比较PCR-SSP法与MCLT法两种检测方法,初步了解本地区AS疑似患者与B27抗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SP法、MCLT法检测AS疑似患者HLA-B27表达.结果 采用PCR-SSP法检测的379例样本,B27阳性检出率39.84%,采用MCLT法检测的498例样本,B27阳性检出率27.11%;两种方法共同检测样本119例,其中PCR-SSP法检测阳性46例、MCLT法检测阳性39例.877例AS疑似患者B27阳性者男女比例为2.8:1;其中16~30岁年龄段男性AS疑似患者阳性率高.结论 PCR-SSP法较MCLT法检测HLA-B27准确性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漏检,克服了MCLT法的一些弊端,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本室检测的877例样本反映出福建地区AS疑似患者HLA-B27阳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青壮年男性HLA-B27阳性率高.

    作者:王坤;何萍;薛士杰;赖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全身无力1年,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1年前渐起四肢肌、颈项肌及舌咽肌无力,逐渐加重伴有肌肉酸痛.查体:意识清晰,张口伸舌受限,四肢肌张力低,四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Ⅳ级,双侧腓肠肌轻压痛,浅深感觉未见异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张捷;陈海亮;张俊;张林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将氟比洛芬酯(凯芬)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超前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以凯芬单次静脉注射作为术后镇痛,术前组:诱导前静注凯芬1 mg/kg;术毕组:术毕静注凯芬1 mg/kg;对照组:术毕静注生理盐水10 ml.记录各组患者术毕2、4、8、12、24 h的VAS评分.结果 术后12 h内首次感到疼痛的时间对照组明显短于术前组和术毕组(P<0.01),使用镇痛药比例对照组高,术后12小时内术前组VAS评分低于术毕组和对照组(均P<0.05),但至24 h时无显著差异.各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静注凯芬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切皮前给药效果更好,能有效减轻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颜丽晖;刘永前;叶秀清;郑雁;王占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

    作者:张奕秉;林志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输液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外渗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甚至组织坏死,造成永久性损伤,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正确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急救中心输液室自2002年成立以来,担负着全院所有门诊、急诊病人的输液任务,包括肿瘤病人术后的化疗药物治疗,以下介绍笔者护理的一些体会.

    作者:戴娟;林燕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适用于长期吞咽或进食困难而胃肠功能正常者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操作简单、不堵管、灌饲安全、肺误吸少、可以长期使用、护理方便、费用低等优点,是目前长期肠内营养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周燕琴;谢宝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探讨(附27例报告)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4年来,应用三维弹簧圈、球囊及支架辅助等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死亡,其余患者栓塞效果满意,康复良好,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先前难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经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均能得到较好的救治,介入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魏晨斌;魏德;张文清;黄绳跃;林秋萍;王怡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脂饮食对大鼠下丘脑前增食欲素原及CRH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摄入对大鼠下丘脑前增食欲素原增食欲素受体1、2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喂养3周后,观察高脂饮食摄入前后大鼠下丘脑及前增食欲素原、增食欲素受体1、2 mRNA表达;观察CRH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摄入后大鼠前增食欲素原mRNA表达降低(P<0.05);两组组间增食欲素受体1和受体2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摄入后下丘脑CRH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过度摄食的机制可能与下丘脑CRH、增食欲素等食欲调节因子表达失调,对摄食行为失控制有关.

    作者:廖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病215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的常见病,是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侵及子宫肌层内,形成多灶性病变,并伴随周围平滑肌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该病有月经多、进行性痛经的症状,常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致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作者:张力斌;李爱女;曾祥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6月的前列腺穿刺活检265例,分析活检并发症,总结处理经验.结果 12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10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4例高热败血症,5例大量肉眼血尿中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1例较严重的直肠出血.结论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但在应用中仍有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和穿刺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乐;吴松松;张延榕;高祥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1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16周后,检测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4 h尿蛋白定量(UPr)、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值.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TC、TG下降明显(P<0.05),16周后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组16周后SCr、UPr下降(P<0.05).结论 除降脂作用外,阿托伐他汀还可减少尿蛋白,降低血肌酐,从而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作者:楼兰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Batter综合征1例报告

    Batter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件遗传病,又称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组与内分泌和肾脏相关联的代谢性紊乱综合征.我院于2009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利平;王鸿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6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底检查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病情估计、指导治疗和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具有的意义.方法 观察262例孕产妇发生PIH时的眼底改变情况,测量血压、红细胞压积、尿蛋白、尿酸等临床指标,统计年龄、胎次、病程、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PIH视网膜病变情况可以反映PIH病情的严重程度.孕产妇发生PIH的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程度越严重;平均动脉压≥140 mm Hg(1 mm Hg=0.133kPa)组较<140 mm Hg组和红细胞比容>0.35组较≤0.35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分别P<0.005和P<0.05);视网膜病变与尿蛋白及尿酸值经线性趋势检验(分别P<0.05和P>0.05).结论 眼底检查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常规监护项目之一,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应该充分考虑视网膜病变情况.

    作者:林靓;杨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5例老年眩晕的临床分析

    眩晕是患者感到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眩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眩晕往往会加重,常反复发作,难以缓解.现将35例老年人眩晕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喻云强;夏向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口腔黏膜放血及针灸等综合治疗.结果 150例中,痊愈120例,占80%;好转27例,占18%;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

    作者:黄燕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76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健康对照组78例与糖尿病组76例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尿mAlb检测平均值为(37.99±76.09)mg/24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3±6.01)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0~10年组尿mAlb平均值为(15.79±12.81)mg/24h,11年以上组平均值为(68.23±110.21)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应作为耱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王希敏;郑东旭;梁双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 269份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3 269份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24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65株,革兰阴性菌72株,真菌4株.检出率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49.8%),大肠埃希菌(7.9%),克雷伯菌属(6.6%),铜绿假单胞菌(5.0%),金黄色葡萄球菌(4.2%),不动杆菌(3.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严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普遍较高.结论 CNS是引起我院儿童败血症主要的病原菌,由它引起的败血症首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治疗.

    作者:何金水;朱少波;刘友隆;谢扑松;张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乌甲素与曲马多分别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作用比较(附60例分析)

    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是治疗术后疼痛有效的药物,但因其特有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与其他非阿片类镇痛药复合以减少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利于术后康复.本研究将高乌甲素与曲马多,分别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外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两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作者:余根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百草枯中毒大鼠肺和肝组织NF-κB p65、MCP-1 mRNA表达的变化

    目的 探讨百草枯(PQ)中毒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Q中毒大鼠染毒4 h后肺、肝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大鼠PQ染毒4 h后,肺、肝组织NF-κB p65、MCP-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Q中毒大鼠4 h内肺、肝组织NF-κB p65、MCP-1 mRNA表达就已明显上调,提示在PQ致机体中毒的毒性过程中,早期就有细胞因子的参与.

    作者:林兴盛;石松菁;戴木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