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琴;谢宝榕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32例MT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均经手术治疗,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8.8%.术后随访5年以上20例,术后复发9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78.1%.结论 MTC单侧病灶者,原发灶至少应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无论N0或N1患者,均应行同侧中央区+同侧侧颈清扫.
作者:姚锡宇;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肺炎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病死率较高,且治疗反应差,易出现呼吸衰竭,发展为重症肺炎[1].老年人由于身体老化、器官功能衰退,机体反应不敏感,因此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收治3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周丽玉;冯林焰;林玉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传统的乳牙根管消毒是根管内甲醛甲酚(FC)封药.而大量的研究表明,FC封药效果井不尽满意,表现在: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半抗原成分引起变态反应,造成根尖周组织损伤;较强的刺激性进一步加强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伤及继承恒牙[1].
作者:魏华;姚军;刘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子宫脱垂绝大多数发生于已婚已育者,多由分娩损伤、腹压增加、卵巢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且逐年加剧,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手术是为子宫脱垂患者解除痛苦的唯一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152例子宫脱垂患者在我院分别行Manchester手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或阴道纵隔形成术,本文对这4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小兰;周云清;徐惠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眩晕是患者感到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眩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眩晕往往会加重,常反复发作,难以缓解.现将35例老年人眩晕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喻云强;夏向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在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脑组织、不同分化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中PPARγ表达.结果 PPARγ mRNA和PPARγ蛋白在正常人脑组织、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均可表达,且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其中,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Ⅲ~Ⅳ级组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组(P<0.05).结论 PPARγ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有关,可能参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石松生;杨卫忠;宋施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安博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安博维组和对照组,于用药前和服药后1年,测量左心室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速度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速度、A/E值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测定血浆脑钠素(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_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A、A/E值、LVMI、BNP和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E、A、A/E、LVM1、BNP和hs-CR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提高,A及A/E值下降,LVM1下降,血浆BNP及hs-CRP水平下降,但安博维组治疗前后各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安博维组的各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博维能够有效保护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血浆BNP及hs_CRP是预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良好指标.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麻醉诱导时以不同速度静脉注射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方法 ASAⅠ或Ⅱ级的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使用的芬太尼剂量和注射时间不同:Ⅰ组(3 μg/kg,5 s),Ⅱ组(3 μg/kg,10 s),Ⅲ组(3 μg/kg,15 s),Ⅳ组(5 μg/kg,5 s),V组(5 μg/kg,10 s),Ⅵ组(5 μg/kg,15 s).记录芬太尼给药前1 min(T1)、开始静注芬太尼至1 min时(T2)、2 min时(T3)的血压、心率、SpO2、呛咳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在3 μg/kg芬太尼组中,Ⅲ组和Ⅱ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在5 μg/kg芬太尼组中,Ⅵ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Ⅴ组和Ⅳ组(P<0.05).结论 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15 s)可明显减少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此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王阶波;张良成;金友松;郭永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抑郁症状在福州市老年人群中的检出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福州市5个区的每个区中抽取2个居委会,选择60岁以上的全体老人为调查对象,以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为评定工具,入户采访调查.结果 调查2 373人,CES-D平均分为10.12±6.79,CES-D总分≥16的有500例,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07%;其中男性为14.72%、女性为26.01%,男性抑郁症状检出率低干女性(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性别、老年痴呆、健康状况、有痴呆家族史等因素与老年抑郁症状有关;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群日常生活能力低于无抑郁症状者.结论 福州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状况不良、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作者:陈彬;罗维武;施光锜;陈丽玲;陈一萍;林涌超;李凌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对医学模式转变的深入认识,人们愈来愈重视心理支持治疗对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极具威胁性的应激源,常可导致患者术前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1].我国早在<内经>中就有对心理的认识,近年来国外又兴起了术前诊视制度,这些都说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陈晓娟;王雅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健康对照组78例与糖尿病组76例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尿mAlb检测平均值为(37.99±76.09)mg/24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3±6.01)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0~10年组尿mAlb平均值为(15.79±12.81)mg/24h,11年以上组平均值为(68.23±110.21)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应作为耱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王希敏;郑东旭;梁双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百草枯(PQ)中毒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Q中毒大鼠染毒4 h后肺、肝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大鼠PQ染毒4 h后,肺、肝组织NF-κB p65、MCP-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Q中毒大鼠4 h内肺、肝组织NF-κB p65、MCP-1 mRNA表达就已明显上调,提示在PQ致机体中毒的毒性过程中,早期就有细胞因子的参与.
作者:林兴盛;石松菁;戴木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自1994年美国小儿泌尿外科医师Snodgrass提出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型的手术方式以来,该术式以其操作相对简便与良好的手术效果,很快得到推广应用,但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仍达5%~16%[1].2005~2008年,我科采用阴囊中线带血管蒂肉膜组织覆盖用Snodgrass方法卷管缝制的新尿道表面,治疗尿道下裂患儿,明显减少尿瘘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圣余;曾玉英;孙素贞;柯金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3 269份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24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65株,革兰阴性菌72株,真菌4株.检出率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49.8%),大肠埃希菌(7.9%),克雷伯菌属(6.6%),铜绿假单胞菌(5.0%),金黄色葡萄球菌(4.2%),不动杆菌(3.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严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普遍较高.结论 CNS是引起我院儿童败血症主要的病原菌,由它引起的败血症首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治疗.
作者:何金水;朱少波;刘友隆;谢扑松;张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摄入对大鼠下丘脑前增食欲素原增食欲素受体1、2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喂养3周后,观察高脂饮食摄入前后大鼠下丘脑及前增食欲素原、增食欲素受体1、2 mRNA表达;观察CRH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摄入后大鼠前增食欲素原mRNA表达降低(P<0.05);两组组间增食欲素受体1和受体2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摄入后下丘脑CRH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过度摄食的机制可能与下丘脑CRH、增食欲素等食欲调节因子表达失调,对摄食行为失控制有关.
作者:廖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磨牙根分叉部位由于龋齿、髓底穿通、根管侧穿、根裂、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病变,常因其部位隐蔽而不易治疗,导致患牙拔除,为其后的修复增加负担.我科自2000年以来利用分根术后采用合理的全冠修复治疗根分叉病变,取得肯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启彬;张志雄;李效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较少见,而妊娠合并消化道溃疡穿孔更为罕见.由于妊娠期子宫增大引起解剖的改变,使消化道溃疡穿孔的诊断和处理更加困难,加重了母婴的危险.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避免妊娠合并消化道溃疡穿孔病情发展的关键.
作者:叶扬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递增的肺复张法在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15例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PEEP通气递增的肺复张法治疗,通过检测肺复张治疗前及治疗后2 h的动脉血血气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自主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以适宜的PEEP通气递增肺复张法治疗后2 h,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患者的呼吸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EEP通气递增的肺复张法能改善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氧合.
作者:周晓芬;于荣国;龚书榕;顾恩郁;叶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3例T2N0M0舌癌患者应用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舌进行同期修复,修复所用组织瓣大小为4.0 cm×5.0 cm~4.0cm×6.0 cm.结果 术后3例岛状皮瓣存活.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和区域性淋巴转移,皮瓣形态质地良好.结论 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提供足量组织,适合同期修复T2口腔癌术后舌缺损.
作者:陈翊民;邱连升;王佳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是一类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往往伴有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或动脉导管未闭(PDA)方能存活.目前,大动脉转位矫治术(Switch)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或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下型室间隔缺损(Taussing-B-ing畸形)的首选术式[1].
作者:叶晓枫;郭尚耘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