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玉榕;张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
作者:张奕秉;林志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在压疮的治疗方法上,特别是Ⅱ期以上的压疮疮面处理上,临床常用无菌生理盐水或0.02%的呋喃西林液清洗疮面,红外线照射1~2次/d,无菌敷料覆盖[1].
作者:徐志明;汪丽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区别.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我院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44例,其中给予高频机械通气22例(高频组),常频机械通气22例(常频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上机时间、上机后2 h吸入氧浓度的变化、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住院时间.结果 高频组与常频组上机时间、上机后2 h吸入氧浓度的变化、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时,前者并未显示出优越性.
作者:姚岭松;林新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提高医护之间的默契、护士的配合和协助能力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配合主诊医生负责制管理,我院手术室对工作模式进行改进,实行护士长-组长-护士3级管理模式,即手术室主责制护理管理(又称分组管理),为主诊组医生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
作者:何小玲;钟玲;林炜;林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分析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联合应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丝裂霉素C的术后复发率.方法 81例(97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中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两组均随访1~2年,比较分析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应用丝裂霉素C均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复发率.
作者:张志广;李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全身无力1年,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1年前渐起四肢肌、颈项肌及舌咽肌无力,逐渐加重伴有肌肉酸痛.查体:意识清晰,张口伸舌受限,四肢肌张力低,四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Ⅳ级,双侧腓肠肌轻压痛,浅深感觉未见异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张捷;陈海亮;张俊;张林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Vitapex糊剂充填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9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牙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扩根冲洗后进行一次法根管充填.结果 术后一周复查无自觉症状,窦道消失37颗,占94.8%;6个月复查成功34颗,成功率为87.2%.结论 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切实可行,可以缩短疗程,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闫临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联合颅脑影像学检查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脑电图联合颅脑影像学检查诊断为TBM病人45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颅脑影像学检查42例,影像异常部位:基底节区28例(66.7%),额叶、颞叶6例(14.3%),合并脑积水26例(61.9%).CT影像敏感性56.7%、特异性43.7%,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脑膜异常强化、脑室扩张、脑积水等.MRl影像敏感性84.6%、特异性67.6%,影像异常主要表现为斑片、小结节、环状异常信号影、脑膜异常强化等;颅脑MRI优于CT.45例均行EEG检查,正常7例,边缘状态3例(22.2%),异常35例(77.8%).结论 EEG联合颅脑CT、MRI检查对于TBM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何约明;林一苹;邱庆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子宫脱垂绝大多数发生于已婚已育者,多由分娩损伤、腹压增加、卵巢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且逐年加剧,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手术是为子宫脱垂患者解除痛苦的唯一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152例子宫脱垂患者在我院分别行Manchester手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或阴道纵隔形成术,本文对这4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小兰;周云清;徐惠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正常妊娠时甲状腺功能可发生改变,表现为基础代谢率增加,甲状腺体积增大,血清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浓度增高,但甲状腺功能的精细调节各家报道结果并不一致[1].本文观察孕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孕期甲亢或甲减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陈强;杨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20例(23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小腿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和溃疡周缘环行缝扎术.结果 术后23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溃疡2~4周内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随访期内无皮肤溃疡和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由于下肢静脉性溃疡大多是三个静脉系统功能不全单独或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应针对不同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须采用不同的术式联合治疗.
作者:王沆;林强;吴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咪唑安定和巴比妥钠作为术前用药,在镇静、催眠、抗焦虑、遗忘等方面的比较,说明眯唑安定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年龄45~75岁.术前均经内科治疗,血压控制稳定,抗高血压药皆服至术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于术前30分钟分别肌注咪唑安定0.07 mg/kg(A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及镇静、催眠、抗焦虑、遗忘的评分.结果 A组与B组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咪唑安定对高血压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术前用药.
作者:李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H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用HVATS施行食管癌切除术45例.手术通过腹部切口游离胃,应用胸腔镜技术结合单手经右侧肋弓下腹膜外或膈肌切口径路进入右胸腔辅助操作,游离胸段食管,清扫纵隔淋巴结,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结果 45例均为食管中段癌,除2例因单肺通气不满意中转开胸外,其余43例均成功完成HVATS,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左颈部吻合口瘘1例,胸胃瘘1例,处理后均治愈.结论 选择适当的患者采用HVATS施行食管癌切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黄镇;张奕;林益民;林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常常并发脂肪肝,长期的脂肪肝易导致肝硬化.为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现将226例糖尿病患者调查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2月至7月在内分泌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55例,入选226例,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70例,男42例,女28例;二组为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156例,男70例,女86例;年龄大79岁,小33岁.
作者:陈小雨;栾晓军;梁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将氟比洛芬酯(凯芬)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超前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以凯芬单次静脉注射作为术后镇痛,术前组:诱导前静注凯芬1 mg/kg;术毕组:术毕静注凯芬1 mg/kg;对照组:术毕静注生理盐水10 ml.记录各组患者术毕2、4、8、12、24 h的VAS评分.结果 术后12 h内首次感到疼痛的时间对照组明显短于术前组和术毕组(P<0.01),使用镇痛药比例对照组高,术后12小时内术前组VAS评分低于术毕组和对照组(均P<0.05),但至24 h时无显著差异.各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静注凯芬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切皮前给药效果更好,能有效减轻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颜丽晖;刘永前;叶秀清;郑雁;王占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体内研究肺腺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通过直接皮下注射细胞悬液法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每只2×106SPC-A-1细胞数接种于5只裸鼠右前肢腋窝皮下,观察成瘤时间、移植瘤长径、短径、重量、体积及病理形态等情况.结果 5只裸鼠均成瘤,平均成瘤时间为7 d,28 d后瘤体平均长径为(19.20±3.85)mm,平均短径为(14.94±2.78)mm,平均瘤体体积为(2 144.10±1 237.72)mm3,平均瘤重为(1.37±0.60)g.镜下见大多数移植瘤包膜完整,瘤细胞腺样排列,呈腺癌形态,部分瘤块中央还可见局灶性坏死.结论 成功建立裸鼠皮下人SPC-A-1肺腺癌模型,有利于后续体内实验.
作者:李友堂;李鸿茹;陈炆颖;苗彦;陈愉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由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病情重,易反复,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治疗措施.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能够为重症患者提供迅速、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使患者免受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为抢救病患赢得时间.现将我科近两年来对部分重症患者应用PICC置管输液抢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丹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3例T2N0M0舌癌患者应用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舌进行同期修复,修复所用组织瓣大小为4.0 cm×5.0 cm~4.0cm×6.0 cm.结果 术后3例岛状皮瓣存活.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和区域性淋巴转移,皮瓣形态质地良好.结论 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提供足量组织,适合同期修复T2口腔癌术后舌缺损.
作者:陈翊民;邱连升;王佳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联合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的效果.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乌司他丁+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组(A组)、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组(B组)、对照组(C组).3组患者快速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以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毕予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镇静评分,术后2、4、8、24、48 h的生命征和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患者术后2、4、8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O.05);A组患者术后24、48 h的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镇痛时程长、疗效确切,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舒芬太尼.
作者:王惠枢;赖峻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进行血浆置换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畏冷、寒战、皮疹伴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不良反应,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效果.笔者对我院进行的3 213次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将防治及护理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敏;陈艳清;蒋晓织;林曼芝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