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军
目的 研究伤药散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抗炎与消肿试验,观察伤药散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对甲醛所致小鼠足肿的作用,以及对小鼠腿击伤肿胀的治疗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伤药散对小鼠痛阈值和扭体反应的影响;观察其对皮肤的刺激性及肝、肾功能的影响;观察伤药散治疗后小鼠大腿局部肌组织损伤的疗效.结果 伤药散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及对甲醛所致小鼠足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化学物质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降低作用;伤药散组有镇痛趋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法实验结果显示无镇痛作用;连续2周皮肤涂擦对豚鼠皮肤未见刺激性,皮肤给药对豚鼠造血功能无影响;实验动物肝、肾组织及受试皮肤均未见药物所致病理组织学异常改变.结论 伤药散对炎症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有益细胞生长,保持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反应,外用安全性高.
作者:李颖;宋红梅;王颂;王和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上采取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近期(2013年03月 ~2018年03月时期)收治晚期乳腺癌患者60例,依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采取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为实验组,单纯采取多西他赛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分别为63.33%、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中,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较低的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闵艳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出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7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组一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组二47例为观察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白细胞含量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总疗效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尿蛋白及白细胞含量上,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后,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付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出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78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9例患者施以1日20mg的辛伐他汀,组二39例患者施以1日40mg的辛伐他汀,比照两组的治疗成效.结果 组二的血脂水平情况、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好于组一,P<0.05.结论 科学把控辛伐他汀的服用总量能够收获较优的治疗成效,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辅以治疗尤为关键.
作者:廖秀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与水溶性维生素对于治疗心肌炎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从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心肌炎的患者中,分别选取138例为试验对象并且将其随机每69例分成一组,共两组.观察组按医嘱注射环磷腺苷葡胺与此同时辅以水溶性维生素来达到治疗心肌炎的效果,对照组则注射环磷腺苷葡胺.经过3个月后将参与实验的病人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接受联合性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为81.69%,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CPK、CK-MB、cTn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注射磷腺苷葡胺与水溶性维生可提高心肌炎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治疗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三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厚朴叶中芦丁、阿福豆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YMC-Pack-ODS-AQ色谱柱(250×4.6mmI.D.S-5μm,12nm),以乙腈和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结果 芦丁、阿福豆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45~109μg·mL-1,2.51~50.2μg·mL-1,1.115~22.3μg·mL-1,1.06~21.2μg·mL-1,9.36~187.2μg·mL-1,2.3~84.8μg·mL-1,1.05~21μg·mL-1.不同产地厚朴中芦丁、阿福豆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有所差异,可能与厚朴分布区域、土壤环境及叶片采收时间等有关.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可以同时测定厚朴叶中芦丁、阿福豆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为厚朴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吴锦玉;吴建国;吴锦忠;吴岩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蛋黄油软膏中维生素E(γ-生育酚、α-生育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6:4),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2nm,进样体积为20μL,色谱柱柱温为30℃.结果 γ-生育酚、α-生育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50.20μg·mL-1、50.82~508.75μ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0%、99.20%,RSD分别为1.3%、2.0%.三批样品中 γ-生育酚、α-生育酚的含量范围为0.0231~0.0234mg·g-1,0.2586~0.2867mg·g-1.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蛋黄油软膏中维生素E(γ-生育酚、α-生育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志珊;杨鹏;钟文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Ki-67及p53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8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住院ID号,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紫杉醇结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吉非替尼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Ki-67及p53的表达、pU值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Ki-67及p53的阴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i-67及p53的pU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吉非替尼治疗肺癌患者,能够调控Ki-67及p53表达,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且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金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党参HPLC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对甘肃不同产地党参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Atlantis T3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柱温25℃,流速1.0mL·min-1.采用相似度评价方法对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 建立了党参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由相似度评价结果可知20批党参药材质量的差异,不同产地间和同一产地内药材均有一定差异.结论 该方法为党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
作者:于玲;范罗嫡;胡明华;马方励;戚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4月 ~2017年3月期间收集我院产妇产后出血患者共150例,根据电脑机选随机化分段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75例,采用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常规组患者75例,采用肌注缩宫素治疗.经不同治疗方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345.3±99.1)mL,产后2h出血量(114.3±47.3)mL,常规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458.5±102.5)mL,产后2h出血量(157.5±50.8)mL,研究组产程中以及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产妇产后治疗中,运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能够降低患者产程中以及产后2h的出血量,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对不同采收情况与干蟾皮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对比研究,为其药材质量评价与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采收情况的干蟾皮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进行测定.色谱柱:迪马C18(5μm,4.6×250mm);流动相:乙腈-0.5%磷酸二氢钾(50:50)(用磷酸调节pH值3.2);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96nm.结果 测定的9批干蟾皮中,不同采收情况的干蟾皮含量的差异较大.测定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色谱分离良好,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1.02~50.88μg·mL-1,r=0.9999(n=6);0.97~48.54μg·mL-1,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7%(n=9,RSD=2.87%)、97.74%(n=9,RSD=2.03%).结论 干蟾皮合理的采收方法是取耳后腺未刮去浆的中华大蟾蜍剥取外皮,除净肌肉纤维,立即贴于板上或撑开,晾干.
作者:周谧;傅兴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的同时应用开喉剑喷雾剂,对照组只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食欲增加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食欲增加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开喉剑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
作者:吴百威;张婧;何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绿原酸的乙二胺-β-环糊精包合物,考察其中绿原酸的化学稳定性.方法 以乙二胺-β-环糊精对绿原酸进行包合,优选包合条件,并比较绿原酸及其三种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 乙二胺-β-环糊精包合绿原酸的优化条件是溶剂为40%乙醇溶液,温度为25℃,搅拌时间为3h;其中绿原酸的水溶液稳定性优于其他包合物.结论 乙二胺-β-环糊精包合技术可为改进绿原酸液体制剂稳定性提供参考.
作者:魏红娟;尚琦;吴芳霞;陈小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在艾滋病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医院艾滋病药房管理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其中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作为常规组,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作为活动组,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药品管理,活动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品管圈活动管理.观察两组全部人员每季度出现差错事件、药品混放情况及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检查,取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品管圈活动管理后,活动组摆放错误、数量错误、分装错误、规格错误、失效药品,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管理后,活动组外观类似、同种不同剂量、同种不同名称、过期药品,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管理后,活动组常见问题区分、团队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业务熟练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艾滋病药品管理中应用能明显减少错误事件发生率,减少药品混放例数.
作者:许佳音;薛秉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为了让静脉配置中心更快更准确的服务患者,全面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效率.方法 研发并上线自动排批次系统、空瓶时自动计数系统等新型现代信息系统,统计新系统上线前后数据并分析,验证新系统成效.结果 自动批次系统上线后首批手工调整比例降低约18%,空瓶时自动计数系统上线后第一批药品分拣时间提前约45min.结论 自动批次系统、空瓶时自动计数系统等现代技术使用后,减小了静脉配置中心首批手工调整比例和提早了第一批药品分拣时间,全面有效的提高了静脉配置中心的工作效率.
作者:洪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在各科室分布及比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系统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院2016年度门诊926张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结果 3种不合理处方类型共涉及8种不合理因素,主要包括9个科室.结论 我院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约束,提高处方合格率.
作者:刘玉振;杨鑫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入院的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随机选取出52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的是胺碘酮治疗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利多卡因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包括其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采用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0%显著高于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平均起效时间,心律失常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也小于利多卡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聂小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阿斯巴甜的含量.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 TM 120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9:61);流速0.8mL·min-1,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208nm,柱温25℃.结果 阿斯巴甜在2.566~64.15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回收率为97.4%,RSD 1.9%(n=9).结论 本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保健食品中阿斯巴甜含量的测定.
作者:罗艳;杨柳;涂晓琴;孟庆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头孢曲松钠与替硝唑联合止痛化癥胶囊对慢性盆腔炎(CPID)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CPID气虚血瘀证患者112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与替硝唑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止痛化癥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比两组月经量多、腰骶痛及下腹痛等症状积分,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长,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与替硝唑联合止痛化癥胶囊治疗CPID气虚血瘀证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苗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设计并建立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查询系统,方便患者查询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信息,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 以Eclipse为开发工具,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存储系统,设计并建立了包含在线咨询、通知公告和查询等模块的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查询系统.结果该查询系统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可快捷地为患者提供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信息.数据库支持定期更新维护.结论 该系统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可作为患者的用药助手.
作者:郑宓;张瑜;鄢琳;董一飞;郑沁鈊;曾茂贵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