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蜇蜇伤患者血清HIS 5-HT及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霍书花;田英平;徐曙光;苏小云;刘纪强

关键词:海蜇蜇伤, 组胺(HIS), 5-羟色胺(5-HT), 细胞因子, 预后
摘要:目的 研究海蜇蜇伤患者血清组胺(HIS)、5-羟色胺(5-H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北戴河医院2015-07 ~2017-08收治的海蜇蜇伤患者80例作为蜇伤组,再将本组分为轻、中、重型三个亚组,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职工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HIS、5-HT、TNF-α、IL-6浓度,同时比较各组血清指标差异.结果 各组血清HIS、5-HT、TNF-α、IL-6浓度比较,蜇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组(P均<0.01),但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仅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蜇蜇伤患者血清HIS、5-HT及细胞因子越高越,病情越重.早期应用抗炎、抗HIS药物对改善海蜇蜇伤患者的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呋塞米激发试验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呋塞米激发试验(FST)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4-02~2016-12无锡市人民医院ICU及EICU收治的72例感染性休克早期AKI(AKI 1级和AKI 2级)患者,经充分液体复苏后分别给予单次静脉注射标准剂量呋塞米(试验前7d内未接受过袢利尿剂的给予呋塞米1.0 mg/kg,试验前7d内接受过袢利尿剂的给予呋塞米1.5 mg/kg).观察并记录给药后第1、2、3、4、5、6小时的尿量,随访28 d;根据患者是否进展至AKI 3级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S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AKI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论FST前是否接受过利尿剂治疗,使用FST后未进展组每小时尿量均较进展组多(P<0.05).FST后初2h尿量预测早期AKI患者进展至AKI3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CI0.824~0.967),以170 mL为截取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和8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血清乳酸水平、FST后初2h尿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ST后初2h尿量对感染性休克AKI患者是否进展至AKI 3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年龄、APACHEⅡ评分、血清乳酸水平、FST后初2h尿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丹;梁锋鸣;董亮;惠姣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硫糖铝与质子泵抑制剂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糖铝与质子泵抑制剂(PPI)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入住上海市浦东医院综合ICU无上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的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硫糖铝组和PPI组(每组各45例).除接受常规治疗外,硫糖铝组第1天开始给予硫糖铝混悬液鼻饲,持续1周;PPI组给予泮托拉唑针剂静滴,持续3d.收集、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胃液pH值、痰培养,统计两组患者VAP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①硫糖铝组有4例及PPI组有3例因不符合病例研究标准,终被剔除本研究;②硫糖铝组胃液pH值(1.56±0.55),低于PPI组(2.4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P<0.01);③硫糖铝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4.63%),高于PPI组(9.52%);VAP发生率(19.51%)低于PPI组(21.4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硫糖铝组及PPI组检测的病原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90,P =0.956);两组共36株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高(75.0%),耐药菌均在晚发型VAP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常见.总检出率排前3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对于无上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的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硫糖铝与PPI对VAP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生率无影响;VAP病原学分布也无差异.

    作者:盛鹰;王树云;王静恩;石齐芳;谢晓洪;高波;朱念;蔡金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重症儿童腹腔内高压的高危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了解重症儿童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导致IAH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3-12~ 2016-06开展2个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前瞻性观察研究,参与研究的2个PICU均属综合性儿童内外科ICU,入组年龄≤14岁、PICU治疗时间>24 h且期间有留置尿管的患儿,采用膀胱测压法监测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并记录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AH高危因素,使用生存曲线评估预后.结果 研究共纳入458例患儿,其中IAH(IAP>10 mm Hg)为180例(39.3%).腹部肿瘤(OR 9.7,95% CI 1.1~93.8,P=0.04)、乳酸(OR 2.4,95% CI1.1~5.3,P=0.03)和非腹部疾病(OR0.1,95% CI0.1 ~0.2,P <0.001)是重症儿童IA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机械通气和呼气末正压(PEEP)对IAH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IAH组与非IAH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P=0.02)及60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60 d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AH在重症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腹部肿瘤、乳酸升高是重症儿童IAH发生的高危因素,IAH患儿住院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

    作者:梁玉坚;李素萍;陶少华;黄慧敏;裴瑜馨;唐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1 概述创伤是指机械力作用于人体后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据WHO统计,全球约10%的死亡和16%的致残病例因创伤所致,同时创伤也是全球40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1].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创伤造成机体大量失血所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休克常常合并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 90 mm Hg,脉压差<20mm Hg,或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自基线下降≥40mm Hg).30% ~ 40%的创伤患者死亡是因为失血过多所致,这类患者中,据估计10%~20%因为错误的救治方案及不恰当的治疗措施而死亡,急性失血是创伤首要的可预防性死因[2-3].及时快速控制出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至关重要,可有效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胸壁床旁超声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急性循环衰竭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颈内静脉呼吸塌陷指数(IJVR)、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R)等指标在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56例机械通气情况下诊断为急性循环衰竭(ACF)的患者.患者在输入500 mL胶体前后使用床旁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呼吸周期中大前后径IJVmax、小前后径IJVmin,计算颈内静脉塌陷指数为(IJVmax-IJVmin)/IJVmax×100%,同时测量并计算出中心静脉压(CVP)及IVCR.通过分析相关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来评估IJVR、CVP及IVCR指标在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结果 56例患者中有容量反应性者32例占57%,无反应者24例占43%.扩容前后IJVR与△SV呈正相关性(r=0.809,P<0.05);以IJVR≥13%为阈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35 (95% CI0.603~0.866),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0.3%;以IVCR≥18.7%为界值,AUC是0.853(95% CI0.696 ~0.956),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3%.IJVR联合IVCR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 0.895 (95% CI0.801 ~0.990),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9.3%.而当CVP≤10 cm H2O时其AUC为0.653 (95% CI0.441~0.828),敏感度为56.7%,特异度为50.8%.结论 应用超声测量是一个无创且简单的预测ACF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方法,当其联合IVCR时则能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更准确地进行容量反应性的预测.

    作者:王润泽;周树生;刘宝;查渝;黄羽;王春艳;曹晓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GRACE评分对急诊胸痛患者30d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GRACE评分对急诊室胸痛患者30 d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队列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对2012-03-17~ 2013-08-14在我院急诊因急性胸痛首诊的、年龄≥18岁患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临床资料、GRACE评分、30 d和6个月MACE情况.结果 纳入研究的493例急性胸痛患者,30 d和6个月随访中,分别有32例(6%)和38例(7%)发生MACE.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可见,GRACE评分、性别、吸烟史对急性胸痛患者30 d和6个月的MACE发生有预测意义.GRACE评分预测胸痛患者30 d 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5(95% CI0.778 ~0.849),Cutoff值为174分,而预测胸痛患者6个月死亡的AUC为0.807(95% CI0.769~0.841),Cutoff值为173分.结论 GRACE评分可以有效预测急诊急性胸痛患者30 d和6个月是否发生MACE.

    作者:李敏;江慧琳;李云妹;莫均荣;茅海峰;田朝伟;林珮仪;陈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外周水肿).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06 ~2017-02我院收治的42例拟行颅脑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根据发病到接受手术时间,将42例患者分为A组(<6h,20例)、B组(6~12 h,9例)、C组(12~24 h,6例)、D组(24~48 h,4例)和E组(>48 h,3例).以血肿周围组织为研究标本,以远离血肿脑组织为对照标本.分别予以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Aβ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标本比较,A、B、C、D、E组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与A组比较,B、C、D、E组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且随着HICH发病时间到接受手术时间的延长,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呈先增多后减少,以24~48 h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多;与A组比较,B、C、D、E组血清Aβ表达均升高(P<0.05),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且随着HICH发病时间到接受手术时间的延长,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Aβ的表达呈先升高后下降,以12~24 h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Aβ的表达高;与对照标本比较,A、B、C、D、E组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个数均增多(P< 0.05);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Aβ含量和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之间呈正相关(r =0.482,P=0.001),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个数和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之间呈正相关(r =0.940,P<0.001).结论 H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中存在着大量凋亡细胞.HICH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存在Aβ高表达.Aβ可能参与HICH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

    作者:李达;余阶洋;林雄;周柳芳;黎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必净对严重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必净对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TCP)患者炎症反应、内皮功能紊乱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01~2016-01入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脓毒症TCP患者6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另选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根据年龄、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计数(PLT)三个因素应用“不平衡指数小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非血必净治疗组(A组,30例)和血必净治疗组(B组,3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B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7d为一疗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WF、TNF-α和血浆sCD40L.追踪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A、B组治疗后PLT明显上升(P<0.05和P<0.01),两组间1、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dB组PLT高于A组(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B组治疗后vWF、TNF-α及sCD40L明显下降(P<0.01或P<0.05),A组vWF、sCD40L明显下降(P<0.05),TNF-α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A、B组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后vWF、TNF-α及sCD40L较A组有所降低(P<0.05).③A、B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保护内皮功能,减少PLT活化,改善脓毒症TCP患者PLT低状态.

    作者:虞美霞;王兵;王勇强;高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sTREM-1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初步评价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浓度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sepsis 3.0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根据患者样本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微生物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根据患者28 d时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测量其入组后1h血清sTREM-1水平,并进行多器官衰竭(SOFA)评分,记录相关的临床指标,分析sTREM-1表达及相关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患者血清sTREM-1的表达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sTREM-1、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预后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731和0.7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TREM-1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sTREM-1的表达量对脓毒症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雪燕;吴伟元;江意春;黄泽伟;袁丰华;徐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维生素D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将136例严重脓毒症患儿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45例)、B组(常规治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54例)和C组(常规治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7例),三组患儿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的炎症感染指标、小儿死亡风险Ⅲ(PRISMⅢ)评分、住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时间、28 d病死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C组治疗后3、7d和14 d降钙素原(PCT)、乳酸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但C-反应蛋白(CRP)与A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后PRISMⅢ评分、住PICU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28 d病死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患儿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患儿的炎症指标控制及预后,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维生素D,可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作者:魏海燕;朱小新;齐共健;姜朕;王明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PCT CRP血乳酸APACHE Ⅱ SOFA评分在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在不同脓毒症分层患者的水平表达,探讨其在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09~2016-12绍兴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依据入院时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为脓毒症组(28例)、严重脓毒症组(30例)和感染性休克组(24例);纳入非脓毒症患者26例为对照组.依据患者预后不同,将纳入的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动脉血气、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血乳酸),计算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同步抽取患者静脉血,分别应用ELISA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PCT和CRP水平.分析CRP、PCT、血乳酸、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在不同感染性分层及预后患者中的表达,分析CRP、PCT、血乳酸与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参数对脓毒症预后(死亡)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脓毒症分层患者T0和T3时CRP、PCT、乳酸、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T3和T7时,除CRP外,感染性休克患者PCT、乳酸、SOFA评分和APACHE Ⅱ表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除T7时APACHE Ⅱ外,严重脓毒症组上述参数表达均高于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入院时CRP、PCT、乳酸、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乳酸与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346和0.368,P<0.05);PCT与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646和0.728,P<0.05);PCT、APACHE 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918和0.902,高于血乳酸(AUC =0.812)、CRP(AUC=0.748)和SOFA评分(AUC =0.682) (P <0.05).结论 PCT、CRP、血乳酸、APACHE Ⅱ、SOFA评分有助于对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APACHE Ⅱ和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优于血乳酸、CRP和SOFA评分.

    作者:张越新;张玲;郭贤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脑出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急性重症脑出血所致SIRS,且未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结果 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治疗第1、7天的血清TNF-d[(9.65±3.72) pg/mL,(6.82±4.64) pg/mL]、IL-1[(5.33±2.36) pg/mL,(3.62±2.56) pg/mL]、IL-6[(11.65±5.67)pg/mL,(8.52±4.85) 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7、28 d NIHSS评分[(14.5±5.2)分,(12.1±5.4)分]及MODS的发生率(40.8%,66.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重症脑出血所致SIRS患者的血清TNF-α、IL-1、IL-6水平,从而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建国;郭伟;单凯;徐玢;杨铁城;董小燕;陈必耀;杜涵洋;郝峰;穆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本文复习近年来膨肺吸痰技术研究和应用文献,对膨肺吸痰的操作方法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膨肺吸痰法的应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对临床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彩霞;田英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在食道癌患者术后脱机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下膈肌活动度对食道癌患者术后脱机的指导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4-06 ~2017-05我科ICU食道癌术后有创机械通气≥72 h的患者,共108例.自主呼吸试验(SBT)后成功脱机且48 h内未再插管或使用无创通气患者74例(A组)和未成功患者34例(B组)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患者在SBT 1 h的膈肌活动度和其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膈肌活动度为(1.28±0.29) cm,氧分压为(102.3±9.6)mm Hg,B组膈肌活动度为(0.89±0.21)cm,氧分压为(78.2±11.7)mm Hg,B组膈肌活动度明显小于A组,氧分压较A组明显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监测膈肌活动度对食道癌术后患者的脱机有一定指导价值.

    作者:潘灵爱;王艺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1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2016-12-27成功救治1例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异位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现将救治和诊断情况汇报如下.1 病例介绍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于2016-12-27急诊转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入院前十小时,患者无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绞痛,并伴有肩背部放散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首诊于富锦市中心医院,行腹部CT检查示腹腔占位,疑诊为“右髂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否认外伤史、既往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高血压病病史十年.

    作者:康凯;刘文;张福琳;种阳;郜杨;赵鸣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海蜇蜇伤患者血清HIS 5-HT及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海蜇蜇伤患者血清组胺(HIS)、5-羟色胺(5-H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北戴河医院2015-07 ~2017-08收治的海蜇蜇伤患者80例作为蜇伤组,再将本组分为轻、中、重型三个亚组,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职工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HIS、5-HT、TNF-α、IL-6浓度,同时比较各组血清指标差异.结果 各组血清HIS、5-HT、TNF-α、IL-6浓度比较,蜇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组(P均<0.01),但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仅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蜇蜇伤患者血清HIS、5-HT及细胞因子越高越,病情越重.早期应用抗炎、抗HIS药物对改善海蜇蜇伤患者的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霍书花;田英平;徐曙光;苏小云;刘纪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维生素D3参与对脓毒症大鼠肺树突状细胞活性的调节机制

    目的 从调节肺树突状细胞(DCs)活性及对抗炎、促炎因子的影响等角度探讨维生素D3(Vit D3)在治疗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将雌性(SD)幼年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Vit D3干预组;②脓毒症组和Vit D3干预组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③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肺DCs表面分子CD83和CD86的表达水平;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12)、抗炎因子(IL-10)水平及大鼠血清25 (OH) D3水平.结果 肺DCs表面分子CD86和CD83表达率脓毒症组[(6.81±0.44)%、(5.52±0.67)%]和Vit D3干预组[(4.58±0.47)%、(3.19±0.50)%]较正常对照组[(0.86±0.13)%、(0.54±0.16)%]明显增高(t=36.115、18.128,18.735、18.908,P<0.05),但Vit D3干预组肺DCs表面分子CD86和CD83的表达率较脓毒症组降低(t=13.326、7.433,P<0.05).Vit D3干预组的肺组织促炎因子IL-12[(114.71 ±45.61) ng/L]较脓毒症组[(343.86±97.87)ng/L]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Vit D3干预组[(194.18±24.53) ng/L]较脓毒症组[(150.59 ±32.48)ng/L]增高(t=8.598、2.933,P<0.05);Vit D3干预组血清25 (OH) D3水平[(41.76±7.97) mg/L]较脓毒症组[(21.58 ±8.04) mg/L]增高(t=6.941,P<0.05),但两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0.24±5.67)mg/L,t=8.388,10.050,P<0.05].结论 Vit D3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肺DCs的活化,有助于减轻脓毒症早期过度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作者:孙乐科;胡琳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皮组织氧负荷试验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达标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经皮组织氧负荷试验(oxygen challenge test,OCT)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5-01 ~ 2016-06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的5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后进行规范化治疗.于液体复苏前、复苏后6h实施OCT,同时进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tcO2)、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等血流动力学监测.计算6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RC),根据复苏后6 h LRC分为高清除组(6 h LRC≥10%,n=32)和低清除组(6 h LRC< 10%,n=22),比较2组患者复苏后6 h OCT、PtcO2、ScvO2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评估液体复苏达标价值.结果 复苏前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氧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后6h高清除组Lac(mmol/L)低于低清除组(3.3±3.2 vs.7.3 ±4.1,P=0.010),PtcO2(mm Hg)高于低清除组(88.2±29.2 vs.54.0±25.9,P=0.004),氧负荷试验(mm Hg)高于低清除组(90.9 ±57.5 vs.40.0 ±19.8,P=0.010),复苏后6h2组Sc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6±6.5)%vs.(77.7±7.5)%,P=0.686].复苏前后OCT均与同时期Lac呈显著负相关,复苏后6 h OCT与LRC呈显著正相关,复苏后ScvO2与LRC无相关性.复苏后6 h O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6 h PtcO2的AUC为0.768,6 h ScvO2的AUC小为0.416,6 h OCT预测6 h LRC≥10%的佳临界值为61 mm Hg,其敏感度71.9%,特异度90.9%.结论 经皮氧负荷试验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前后Lac和LRC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

    作者:尤勇;刘宁;郭晓芳;顾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