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大为
地震应急救援是一项公益性活动,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在加强政府领导的同时;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地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具有突击性很强、专业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功能多元化、服务环境险等特点,只有科学有效地对它加强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应急救援志愿服务能力,使各级政府充分有效利用地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资源,增强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高效、有序、快捷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因此,研究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建立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完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整合地震应急救援社会资源,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乃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谢慧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一、此次《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的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们在总结抗震救灾经验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应急对策研究,1988年开始在地震重点危险区开展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1991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内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这是我国第一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996年、2000年、2005年分别进行了3次修订.
作者: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都会引发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次衍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时甚至超过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1976年7月的唐山地震、1906年4月的旧金山地震等造成的次衍生灾害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分析了地震次衍生灾害的类型和特点,根据这些类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减灾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地震次衍生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北京作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更应该将地震次衍生灾害的风险降低到低水平.
作者:罗桂纯;李红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地震应急救援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并综合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开展救援工作.本文从客观复杂性和主观复杂性两个方面对地震应急救援任务的复杂性进行了界定和剖析,引入网络组织相关理论,提出建立基于“民众自助-社会共助-政府公助”框架下的地震应急救援网络体系,并对该网络体系的组织边界、运行机制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白鹏飞;段倩倩;贾群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思想文化、风土人、情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异.广东人口超过一亿多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这些特点决定了广东地震科普宣传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几年来,广东地震科普宣传在学习借鉴全国各地方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种多样的地震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结合防震减灾事业的需要,紧紧围绕老百姓的需求,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所展示的图片鲜明简洁,文字通俗易懂,社会效益明显.本文以介绍广东省地震科普宣传活动的一些特色做法,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并对目前地震科普宣传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作者:何寿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检验和提高海南省地震、火山、海啸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技术水平和能力,推动、促进省、市县地震救援队伍建设、救援装备建设、提高救援现场紧急救护水平,海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于2012年10月15日至11月2日举行了海南省2012年全省地震、火山、海啸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技术大比武.比武工作得到了省应急办、武警海南省总队、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省红十字会、海口市公安特警支队、万宁市和东方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积极配合.大比武邀请了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甘肃省地震局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海南省美兰国际机场急救中心等部门的专家担任裁判.
作者:欧超寿;陈建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特殊生产、使用功能的需要,各类大型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物资仓库、体育场馆、超市卖场等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数量越来越多,跨度空间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且钢结构骨架建造的厂房,以强度高、自重轻、跨度大、吊装施工方便和建设时间短等优点正越来越被广大厂家所采用.但这些大型钢结构厂房的建设却对火灾扑救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旦发生火灾,由于钢结构导热快,这些大型钢结构厂房极易倒塌,着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本文结合近几年火灾扑救实战工作,就制约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火灾特点和扑救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作者:吕特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对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 归纳总结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法律基础、应急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强;邹志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广泛应用,各类致灾因素成倍增长,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与传统消防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任务日益繁重.不仅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对公安消防部队快速战斗力提升,提出了更多迫切需求为圆满灭火救援任务,北京消防总队以着力提升基层中队初战、攻坚、机动三大能力为重点,全面夯实各项基础工作,确保了现代化消防铁军建设实现新突破的总体目标,加快了部队战斗力生成.
作者:赵丙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群体性事件数学模型,构建了不同Agent的属性以及行为规则,利用Swarm平台对其进行仿真研究,着重分析在受时间、人数等因素影响时,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规律.
作者:路大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2011年,微博已成为舆情事件的第一大信息源,成为第一大舆论场.其海量的信息、快捷的传播方式和极强的互动性都给公安消防部队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问题、新要求,消防部队政务微博的出现便是消防部队对微博世界的回应.如何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正视消极影响,提升舆情观念和媒介素养,兴利除弊,推动和促进公安消防部队工作的健康发展,是消防部队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作者:赵俊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针对日渐频发的城市内涝灾害,本文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并就有效应对城市内涝灾害进行了探究.
作者:苏奔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了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地震灾害专业救援力量建设,不断提升全省地震救援能力,2012年9月27日,福建省地震局作为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牵头单位,组织省武警消防总队、省军区、省武警森林总队、省武警总队和省武警总队医院等省级地震救援队成员单位,开展了省级地震紧急救援队联合演练.本次演练以提升本省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伍综合救援能力为主题,以拓展队伍训练模式为主线.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福建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密切合作,齐心协力,达到了进一步熟悉预案、锻炼队伍的目的,提高了省级救援队伍协同救援能力;同时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磨合了机制,为今后遂行各项应急救援任务奠定了基础.
作者:福建省地震局应急援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从历史地震现场救援经验以及救援工作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了地震现场各类灾害影响因素和救援条件,在建立地震现场模型和相关数据获取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地震现场搜救目标优选和搜救行动决策方案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该系统的实现将对更加准确高效的救援规划和搜救指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隋建波;谢霄峰;赵保宗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