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东
民族药是祖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瑰宝,但是随着加入WTO,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民族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作者:李旭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的分离,分为渗出性、牵引性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多见,其常见的原因是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以及眼外伤等.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国内外对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息斯敏(阿司咪唑,Hismanal,Astemizole)的不良反应持谨慎态度及在英国医药市场上十余年来的使用历程,对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应有所认识.
作者:姚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分别取爱尔施消毒片3片、佳顺防锈消毒剂150mL,各加纯化水至500mL调配优琐,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特别适于临床随时调配和使用.
作者:朱功新;李桂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介绍了洁阴灵洗剂的处方、作用,建立了该洗剂的制备方法,阐述了该药中部分成分有关的药理作用,制定了本品的质量标准.为洁阴灵洗剂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用法与用量、为控制其质量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作者:刘正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某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层监管执法中常出现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及自由裁量权恣意适用情况等问题的分析调查,提出了在行政执法中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和对策,以供借鉴.
作者:蔡龙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中药炮制历史沿革存在的几点问题探讨.方法 对炮制沿革历史的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实践调查,炮制理论的极限性,临床和商业营利.结论 中药饮片炮制应从临床、商品及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去伪存真,以达到从真正意义上规范中药饮片质量的目的 .
作者:陈婉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我院门诊苯二氮(艹)(卓)类(BDZ)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2005 年7月1日至9月30日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库中门诊处方记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排序、统计.结果36~50岁年龄段病人使用多,DDDs排序前三位的依次是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结论 基于我院作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BDZ类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BDZ类辅助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病使用率高.
作者:黄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药品的拆零经营有效避免药品的浪费,真正让患者得到实惠.
作者:陈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对半夏(包括姜半夏)及混淆品丽江山慈姑的鉴别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法.结果 正品与混淆品具不同的鉴别特征.结论 能准确地对半夏与混淆品丽江山慈姑进行鉴别.
作者:郑广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酮亮氨酸钙中甲醇,丙酮,异丁醛(IBA),2-甲基异丁醛,异丁基甲基酮(MIBK)及苯甲醛含量.方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甲苯为溶剂,外标法,采用30m×0.32mm涂布厚度5μm的DB-5毛细管柱.结果 3批样品中的6种有机残留均符合规定.结论 方法灵敏,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很好地控制本品有机溶剂残留量.
作者:黄婧;邱涵;陈素俭;叶飞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协定处方是各医疗单位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经过临床应用确认有疗效的处方药,为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进行批量生产的药物,每一批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是确保该药品疗效的关键问题,我们常看到一些作者这方面的稿件,内容涉及处方、工艺、制法及质量标准的一些共同问题,特提出一些看法与作者商榷.
作者:王永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降脂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为考察其内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丹参、枸杞;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 表明芦丁标准品在0.15~0.90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x=96.36%,RSD=1.25%(n=5).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适合于医院制剂配制检验.
作者:陈晶;杨丽琴;马全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指出2005年版<中国药典>在植物分类系统的运用方面还存在的缺陷,供大家商榷.
作者:范世明;黄泽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为肠易激综合征模型是否成功探索一种较为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在SD大鼠新生期用结直肠扩张建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待大鼠第八周后,采用结直肠扩张方法诱发腹外斜肌放电,测量腹外斜肌放电的频率和幅度来评价内脏痛觉敏化是否存在. 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ANOVA检验方法比较对照组与模型组腹外斜肌放电的频率和幅度,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F=5.991,P<0.05).结论 腹外斜肌放电可以作为评价肠易激综合征模型是否成功的一项指标.
作者:林国威;张睿;林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了解我院门诊静脉给药处方分布、用药特点、初步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5年1月~5月门诊静脉给药处方1265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静脉给药以小儿内科、呼吸科为主,抗感染药物处方占静脉给药处方的76.0%,不合理用药处方占1.05%.结论 应加强门诊静脉给药的管理,降低不安全给药因素,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李功华;马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对活络草的生药性状、根和茎的显微结构,有关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别进行实验探讨,为该品种药材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陈松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从药品自身因素;使用不当;患者个体差异;说明书不规范等方面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水平;改进生产工艺;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证实注射给药的必要性等9条对应措施,大限度地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白乐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观察金银花含片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含片无明显毒性,为产品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代平;杨义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口服洗肠液质量.方法 建立口服洗肠液性状、pH值、鉴别,并用离子电位法测定电解质含量的方法.结果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氯化钾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为1.01%;碳酸氢钠平均回收率98.71%,RSD为1.89%;氯化钠平均回收率98.81%,RSD为1.41%.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快速、准确.
作者:王友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