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泌抗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株的建立

尹家祥;陈平;杜春红;董兴齐;于国林

关键词:耶尔森菌, 鼠疫, F1抗原,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摘要:目的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鼠疫F1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鼠疫菌F1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的F1抗体,选抗体滴度高的小鼠用于细胞融合,融合前3天F1抗原经腹腔注射加强免疫1次,然后取其脾脏细胞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SP2/0骨髓瘤细胞混合,50%的PEG作为细胞融合剂,HAT培养液选择培养融合后的细胞,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F1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及再克隆.结果获得共计100余株分泌F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株进行了4次克隆化,经8个月保存后抗体分泌稳定.结论应用杂交瘤技术,在云南首次成功制备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鼠疫杆菌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杂交瘤技术的实验程序.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五讲医学多变量分析方法

    医学中许多疾病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预后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由于事物间的联系常常是多方面的,一个事物的变化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可能受到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多种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辽宁省改水降氟工程运行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辽宁省防氟改水工程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地氟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地氟病区2003年以前修建的改水降氟工程运行与管理现状逐项调查.结果经历了20多年,辽宁省修建的1 193处改水降氟工程,已有622处因破损、报废而停止供水,占工程总数的52.14%,56万病区居民再次受到高氟水的危害;由于干旱、过量用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或供水管网破损等原因,有10.1%的工程供水范围缩小;还有5.4%的工程在向病区居民供高氟水,全省仅有29.8%的改水降氟工程保持正常供水.结论辽宁省降氟工程运行现状令人十分担忧,重饮高氟水将使病区群众返病、返贫.

    作者:刘炯;郑照霞;林世刚;刘微;刘连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鼠疫蜂窝组织炎1例报告

    2004年10月4日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接到报告,在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发现1例疑似鼠疫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腺鼠疫合并鼠疫蜂窝组织炎.

    作者:田富彰;李敏;于守鸿;祁芝珍;王国钧;祁美英;郑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5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分析汇总会暨地方病相关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培训班纪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水4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长期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健康状况和氟中毒患者康复状态.方法调查改水时间长达40年的氟中毒重病区吉林省乾安县尔字井屯防氟改水情况,8~12岁儿童及16岁以上人群氟斑牙检出率及尿氟水平,16岁以上人群临床症状、骨关节功能障碍体征检出率,部分居民骨盆、前臂、小腿骨关节放射学表现,血清钙(Ca)、磷(P)、尿素氮(BUN)、总蛋白(TP)水平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氟斑牙检出率8~12岁儿童为22.2%,16岁以上人群为45.2%;尿氟中位数8~12岁儿童为1.51 mg/L,16岁以上人群为0.89 mg/L.16岁以上人群氟中毒临床症状检出率为29.3%(改水前为57.7%),骨关节功能障碍体征检出率为14.6%,骨关节放射学检查仍可见到氟骨症病例,血清Ca和TP水平偏低.结论 (1)改饮低氟水是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方法,阻断了高氟摄人,促进了体内过量氟化物的排泄,遏制了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与发展;(2)尽管不再摄入过量氟化物,但已患氟斑牙和严重氟中毒患者骨关节损害依然存在,这些改变的彻底康复是困难的.

    作者:黄长青;许宏伟;唐红艳;张秀丽;马长斗;王成海;张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胶体金标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体的现场应用

    目的了解胶体金标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鼠疫FI抗体的现场应用.方法按鼠疫快速诊断盒(胶体金标法)的使用说明进行,并与间接血凝微量法(IHA)进行比较.结果检测了来自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血清共335份,检出腺鼠疫病人血清阳性32份,与IHA法结果一致.结论胶体金标鼠疫FI抗体快诊盒诊断鼠疫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便于现场鼠疫监测应用.

    作者:张洪英;洪梅;朱虹;张丽云;杨智明;胡晓玲;董兴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环丙沙星治疗家兔实验感染鼠疫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治疗实验感染动物鼠疫疗效.方法实验感染鼠疫24 h后的新西兰白兔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04g,2次静脉注射环丙沙星.结果环丙沙星治疗组动物全部治愈,停药后9 d处死,鼠疫细菌学培养阴性.结论环丙沙星可用于鼠疫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国钧;李敏;郑谊;戴瑞霞;祁芝珍;杨晓艳;张青雯;李海龙;辛有全;田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贵州从江侗族和江口土家族人群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型的研究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在贵州从江县侗族、江口县土家族中的基因类型特点、基因型频率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抗碱血红蛋白(HbF)和血红蛋白A2(HbA2)定量测定对人群进行β-地中海贫血初筛,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b、HCT、MCV、MCH、MCHC、RDW等7项血液学指标分析,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筛查阳性受检者DNA,经PCR-反向点杂交法对β珠蛋白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受检982人中,共检出52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总检出率为5.27%,其中侗族、土家族检出率分别为7.85%、2.68%;经β珠蛋白突变基因分析,在这两个民族中检出中国人常见3种突变类型:CD17(A→T)无义突变(39例,75.00%),CD41-42(TCTT)移码突变(12例,23.07%)和βE(Codon26)(1例,1.92%).结论在贵州省少数民族中β-地中海贫血有很高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β珠蛋白基因变异情况很独特,可能与族内婚配、家族发病聚集性和通婚地域半径狭小有关.

    作者:单可人;谢渊;马娇;赵艳;齐晓岚;何燕;吴昌学;李毅;官志忠;任锡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958-2003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特征分析

    自1954年青海省开展鼠疫防治工作至今,用细菌学和血清学2种方法共判定33个县(市)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全省疫源地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青海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喜马拉雅旱獭型疫源地和青海田鼠型疫源地.现将青海省人间鼠疫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做简要分析.

    作者:祁美英;李积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1-2003年泉州市儿童尿碘检测结果分析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尿碘占人体碘排泄总量的90%,尿碘水平是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作者于2001年10~11月以及2003年6~10月分别对福建省泉州市8~10岁儿童的尿碘进行监测.

    作者:曾志定;陈春祝;欧阳燕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碘过量对大鼠子代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碘过量对大鼠子代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饮用水碘剂量的不同,将断乳后1个月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I、5HI、10HI、50HI、100HI).饲养3个月后雌雄合笼,取子一代1、20、60日龄仔鼠,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碘过量对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图像分析不同日龄仔鼠的大脑发育情况.结果碘过量组(5HI、10HI、50HI、100HI)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生后1日和20日龄时与对照组(NI)比较无明显差别在60日龄,各碘过量组甲状腺激素呈下降趋势,100HI组[T4=(37.52±8.69)nmol/L、T3=(0.61±0.16)nmol/L]与NI组[T4=(59.42±17.56)rmol/L、T3=(1.13±0.34)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5.44,P<0.01).NSE的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学显示:海马CA3区NSE阳性细胞的数密度(NA)、体密度(VV)和灰度值随碘过量的严重程度而下降,100HI组[NA=(30.38±2.49)/mm2、VV=(0.100±0.012)、灰度值=(139.81±11.11)]与NI组[N4=(34.63±2.31)/mm2、Vv=(0.122±0.018)、灰度值=(149.05±6.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3.86,P<0.01;t=2.62,P<0.05).结论大鼠对碘摄入量的增加有较强的耐受性,在100HI组可以观察到以NSE表达降低为主要特点的脑发育障碍,其发病机理与碘过量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

    作者:王俊艳;刘皓;刘金宝;李金茹;崔红梅;陈祖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玻璃酸钠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观察

    骨性关节病(OA),是一种非炎症性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1],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磨损、退变和关节边缘及软骨下区的骨质增生为特征,是常见的一种关节病.膝关节骨关节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正常的生活,有较高的致残率.目前,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方法较为有限,相关研究显示,玻璃酸钠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

    作者:李秀兰;于洪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氟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氟在不同时间段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株(L929)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氟对培养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 0.001、0.002 mg/L氟作用1 h、0.001 mg/L氟作用2h,可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氟作用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减弱.结论氟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有刺激作用,这种作用亦受作用时间的影响.

    作者:井玲;赵轶卓;齐玲;李广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鲁西北平原高碘地区分布特征及碘盐覆盖率现状

    目的了解山东省西北地区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和居民食用盐现状,为调整碘盐供应区域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每个被调查县(市、区)乡镇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各抽取5个村庄,每个村庄采集饮用水样2份检测饮水含碘量,采集5户居民家中食用盐样检测盐碘,调查饮水类型及水井深度.结果共调查了3个市的21个县(市、区)的279个乡镇,共采集检测居民饮水样本2 852份,水碘中位数为125.40μg/L(0.50~1 820.03μg/L);居民户碘盐覆盖率为95.1%;在279个乡镇中有121个是高碘地区(病区),受累人口516.69万.其水碘中位数为235.86μg/L(150.05~1 820.03μg/L),碘盐覆盖率96.0%.高碘地区全部处于黄河以北黄河冲积平原,呈片状分布,与河南、河北的高碘地区相连成片.西南部地区的高碘水几乎都是浅层,西北部的高碘水则以深层居多.高碘水的含碘量与水井深度呈正相关.结论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存在既有浅井高碘水又有深井高碘水的独特现象,有121个高碘地区,碘盐覆盖率96.0%.这些地区应停供碘盐,开展健康教育、水碘和碘盐监测工作.

    作者:郭晓尉;黄居梅;翟丽屏;王欣;刘源;刘传蛟;秦启亮;陈祖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灭鼠效果分析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郊东南,沿江总面积148.3 km2,人口约13万.南通市是平原地带,温湿气候,适合鼠类生长繁殖.由于该地区鼠类生长繁殖较快,密度很高,当地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等,对工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危害,对传染病的传播潜在很大的威胁,为了掌握鼠类密度趋势,为进一步的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合鼠类流行季节,为此,1996-2003年以来,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灭鼠工作.现将近年来的灭鼠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兆刚;孙怡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水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方法按照<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采集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村饮用水水样,进行水氟测定.结果共测定了11288个病村的水氟,占全部病村的96.84%.在测定的7 729个已改水病村中,水氟≤1.00 mg/L的4 740个(61.33%),>1.00mg/L的2 989个(38.67%),水氟高为12.60 mg/L.在测定的3 559个未改水病村中,水氟≤1.00mg/L的仅有427个(12.00%),>1.00 mg/L的3 132个(88.00%),水氟高为11.86 mg/L.在改水降氟工程运转基本正常的5 683个病村中,水氟≤1.00mg/L的4 046个(71.19%),>1.00mg/L的1 637个(28.81%),高达9.00mg/L.结论山东省改水降氟工程的水氟超标现象严重.现仍有7 600余个病村、600余万人遭受高氟的危害,防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作者:云中杰;陈培忠;边建朝;郝继涛;高红旭;秦玉平;王玉涛;马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00~1200μg/L高质量浓度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一个高质量浓度尿碘的测定方法,用于尿碘高于300μg/L样品的直接测定,便于高碘地区人群尿碘的监测工作.方法 0.2 ml尿样加1 ml 1 mol/L过硫酸铵溶液于100℃下消化1 h,冷却后加入2.5 ml 0.11 mol/L亚砷酸溶液于30℃温浴15 min,每管间隔一定时间(15~30 s)加入0.5 ml 0.053 mol/L硫酸铈铵溶液准确反应18 min后于405 nm下1 cm光程测定光密度值,根据光密度值的对数与含碘量成线性关系计算尿碘.结果检测范围为300~1 200μg/L;标准曲线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99 5;精密度:测定尿样含碘量为322.9、650.9、1 149.4 μg/L时,其变异系数(CV)分别为1.9%、1.9%、1.3%(n=6);准确度:对低、中、高3种不同含碘量的尿样加碘标回收率分别为97.9%、96.0%、99.7%(n=6),平均回收率为97.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易,结果准确,特别适宜于高碘地区的尿碘测定.

    作者:刘列钧;李淑华;李秀维;王建强;谷云有;王海燕;李素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氟中毒大鼠不同系统损害的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观察氟中毒大鼠不同系统损害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用高氟水(100.0 mg/L)复制氟中毒大鼠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高氟对大鼠不同系统损害程度.结果大鼠饮用高氟水以后,多个脏器和组织超微结构受损,牙齿、骨骼、尺神经、肾脏损害重,血管、肌肉轻微.结论高氟可导致大鼠多个系统损害,并严重影响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莫志亚;卢振明;乔广贤;王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布鲁杆菌10株报告

    布鲁杆菌为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主要引起波浪热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在患者血液或其他标本中常可分离到布鲁杆菌.本文对2004年1~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到的10株布鲁杆菌进行报道.

    作者:张和光;徐洪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鼠疫F1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及斑点渗滤法检测F1抗原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斑点渗滤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方法粗提鼠疫F1单克隆抗体,在pH8.2下对其进行胶体金标记,以兔抗F1抗体与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建立斑点渗滤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结果成功建立斑点渗滤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该检测可在15min内完成,敏感性为3.12 mg/L,对假结核、小肠结肠炎等近缘菌的特异性实验未发现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鼠疫快速诊断的手段,但实验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鹏;郭英;石丽媛;董兴齐;于国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