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辽宁省改水降氟工程运行现状调查分析

刘炯;郑照霞;林世刚;刘微;刘连杰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 饮水, 调查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辽宁省防氟改水工程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地氟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地氟病区2003年以前修建的改水降氟工程运行与管理现状逐项调查.结果经历了20多年,辽宁省修建的1 193处改水降氟工程,已有622处因破损、报废而停止供水,占工程总数的52.14%,56万病区居民再次受到高氟水的危害;由于干旱、过量用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或供水管网破损等原因,有10.1%的工程供水范围缩小;还有5.4%的工程在向病区居民供高氟水,全省仅有29.8%的改水降氟工程保持正常供水.结论辽宁省降氟工程运行现状令人十分担忧,重饮高氟水将使病区群众返病、返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胶体金标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体的现场应用

    目的了解胶体金标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鼠疫FI抗体的现场应用.方法按鼠疫快速诊断盒(胶体金标法)的使用说明进行,并与间接血凝微量法(IHA)进行比较.结果检测了来自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血清共335份,检出腺鼠疫病人血清阳性32份,与IHA法结果一致.结论胶体金标鼠疫FI抗体快诊盒诊断鼠疫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便于现场鼠疫监测应用.

    作者:张洪英;洪梅;朱虹;张丽云;杨智明;胡晓玲;董兴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985-2004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鼠蚤动态监测

    目的了解荔城区1985-2004年鼠蚤动态情况,科学评估动物鼠疫监测结果.方法用SPSS(11.51)软件包对近19年来荔城区鼠疫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年间检验出阳性鼠5份,褐家鼠、臭鼩鼱的密度保持相对稳定.黄胸鼠的鼠密度呈现二次高峰,从2000年起又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已经接近1986-1990年间黄胸鼠密度.而黄毛鼠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总蚤指数和染蚤率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虽然荔城区鼠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20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还具备鼠疫流行的条件,必须有针对性开展灭鼠灭蚤工作.

    作者:张伯霖;黄文华;林宏志;陈学榕;蔡岳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贵州从江侗族和江口土家族人群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型的研究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在贵州从江县侗族、江口县土家族中的基因类型特点、基因型频率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抗碱血红蛋白(HbF)和血红蛋白A2(HbA2)定量测定对人群进行β-地中海贫血初筛,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b、HCT、MCV、MCH、MCHC、RDW等7项血液学指标分析,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筛查阳性受检者DNA,经PCR-反向点杂交法对β珠蛋白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受检982人中,共检出52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总检出率为5.27%,其中侗族、土家族检出率分别为7.85%、2.68%;经β珠蛋白突变基因分析,在这两个民族中检出中国人常见3种突变类型:CD17(A→T)无义突变(39例,75.00%),CD41-42(TCTT)移码突变(12例,23.07%)和βE(Codon26)(1例,1.92%).结论在贵州省少数民族中β-地中海贫血有很高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β珠蛋白基因变异情况很独特,可能与族内婚配、家族发病聚集性和通婚地域半径狭小有关.

    作者:单可人;谢渊;马娇;赵艳;齐晓岚;何燕;吴昌学;李毅;官志忠;任锡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氟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氟在不同时间段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株(L929)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氟对培养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 0.001、0.002 mg/L氟作用1 h、0.001 mg/L氟作用2h,可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随着氟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氟作用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减弱.结论氟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有刺激作用,这种作用亦受作用时间的影响.

    作者:井玲;赵轶卓;齐玲;李广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脉微循环障碍参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

    目的探讨冠脉微循环障碍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重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40 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连续2次,间隔24 h.第2次注射结束3个月后测定血液动力学及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左心室心肌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显现毛细血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大速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内膜下心肌灶性坏死,胶原增加,电镜显示毛细血管痉挛.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内膜下心肌毛细血管密度[(1 972±83)/mm2对(1 633±62)/mm2]、心肌细胞密度[(1 778±97)/mm2对(1 588±87)/mm2]显著降低(P<0.001),毛细血管密度与心肌细胞密度的比值[(1.11±0.08)对(1.03±0.05)]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脉微循环障碍参与CHF大鼠心肌重构,并且是造成CHF大鼠心肌重构的病因之一.

    作者:孙桂芳;刘凤岐;修春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鼠疫F1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及斑点渗滤法检测F1抗原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斑点渗滤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方法粗提鼠疫F1单克隆抗体,在pH8.2下对其进行胶体金标记,以兔抗F1抗体与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建立斑点渗滤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结果成功建立斑点渗滤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该检测可在15min内完成,敏感性为3.12 mg/L,对假结核、小肠结肠炎等近缘菌的特异性实验未发现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鼠疫快速诊断的手段,但实验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鹏;郭英;石丽媛;董兴齐;于国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1-2003年泉州市儿童尿碘检测结果分析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尿碘占人体碘排泄总量的90%,尿碘水平是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作者于2001年10~11月以及2003年6~10月分别对福建省泉州市8~10岁儿童的尿碘进行监测.

    作者:曾志定;陈春祝;欧阳燕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广西鼠疫耶尔森菌质粒图谱及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目的分析广西鼠疫耶尔森菌株质粒DNA种类,从分子水平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Kado改良法提取质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从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到31株鼠疫耶尔森菌含有pYC、pPst/pPCP1、pYV/pCD1、pFra/pMT1和尚未明确其类型的111.36×106(相对分子质量,Mr)5种质粒.其中有29株由pYC、pPst/pPCP1、pYV/pCD1、pFra/pMT1 4种质粒组成,1株由pYC、pPst/pPCP1、pYV/pCD1、111.36×106(Mr)4种质粒组成,另一株由pYC、pPst/pPCP1、pYV/pCD1 3种质粒组成.结论广西鼠疫耶尔森菌株含有pYC、pPst/pPCP1、pYV/pCD1、pFra/pMT1和尚未定型的111.36×106(Mr)5种质粒,与云南省南部、东南部和贵州省鼠疫耶尔森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

    作者:林新勤;黄德蕙;秦石英;梁江明;鲁翠芳;韦锦平;周树武;陈达宗;廖驰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鼠疫蜂窝组织炎1例报告

    2004年10月4日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接到报告,在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发现1例疑似鼠疫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腺鼠疫合并鼠疫蜂窝组织炎.

    作者:田富彰;李敏;于守鸿;祁芝珍;王国钧;祁美英;郑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灭鼠效果分析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郊东南,沿江总面积148.3 km2,人口约13万.南通市是平原地带,温湿气候,适合鼠类生长繁殖.由于该地区鼠类生长繁殖较快,密度很高,当地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等,对工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危害,对传染病的传播潜在很大的威胁,为了掌握鼠类密度趋势,为进一步的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合鼠类流行季节,为此,1996-2003年以来,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灭鼠工作.现将近年来的灭鼠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兆刚;孙怡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各病区区县普查病区村;并调查重症(Ⅲ度)氟骨症病例;各病区抽取一定儿童检测尿氟;抽查各类病区玉米和辣椒氟污染;调查改炉改灶及饮食情况;各病区县同时抽样调查非病区村儿童氟斑牙、尿氟、玉米和辣椒氟及改炉改灶.结果调查病区村626个,儿童74 795人,氟斑牙患病率为45.86%,缺损率为7.09%,有206个村达到控制病区标准;4县发现Ⅲ度氟骨症患者222例;尿氟中位数为0.89 mg/L,5个区县>1 mg/L;玉米和辣椒氟中位数分别为1.70 mg/kg和9.20 mg/kg;炉灶改造率为68.85%,正常使用占70.00%;居民食用大米为主;调查148个非病区村,发现氟斑牙患病率30%以上的病区村12个.结论病区缩小,病情减轻,防治效果显著,但部分病区病情仍较重,并出现了新的病区,须加强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性降氟除氟措施.

    作者:肖邦忠;廖文芳;吴成果;陈静;李心术;晏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卫生管理学方法在地方病防治中的应用

    在地方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离不开卫生管理方法.卫生管理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规方法、经济方法、目标管理法等,这些方法虽然是卫生管理工作中常用方法,但为地方病防治中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南.2004年9月,由卫生部等部门制订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体现了卫生管理学方法.

    作者:翁开源;孙全胜;程月影;曲乃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958-2003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特征分析

    自1954年青海省开展鼠疫防治工作至今,用细菌学和血清学2种方法共判定33个县(市)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全省疫源地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青海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喜马拉雅旱獭型疫源地和青海田鼠型疫源地.现将青海省人间鼠疫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做简要分析.

    作者:祁美英;李积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内环基因突变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氏-多聚酶联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NEST-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6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和4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TSHR 3个胞内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NEST-PCR-SSCP检测乳头状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3个胞内环未发现明显带型异常;DNA测序后,检测的第3胞内环2例对照组织和3例甲状腺癌组织TSHR2000位点碱基均由C→T,使得所编码的60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T)→酪氨酸(TAT)(His→Tyr),余胞内环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TSHR 3个胞内环未发现基因突变,提示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与TSHR胞内环基因突变无关;5例标本601位氨基酸均为酪氨酸,考虑中国人TSHR基因可能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TSHR2000位点碱基存在基因多态性.

    作者:张帆;戴亚丽;蓝薇;叶静;于洁;彭卫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辽宁省改水降氟工程运行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辽宁省防氟改水工程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地氟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地氟病区2003年以前修建的改水降氟工程运行与管理现状逐项调查.结果经历了20多年,辽宁省修建的1 193处改水降氟工程,已有622处因破损、报废而停止供水,占工程总数的52.14%,56万病区居民再次受到高氟水的危害;由于干旱、过量用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或供水管网破损等原因,有10.1%的工程供水范围缩小;还有5.4%的工程在向病区居民供高氟水,全省仅有29.8%的改水降氟工程保持正常供水.结论辽宁省降氟工程运行现状令人十分担忧,重饮高氟水将使病区群众返病、返贫.

    作者:刘炯;郑照霞;林世刚;刘微;刘连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骼肌细胞移植对缺血坏死心肌的修复作用

    目的观察兔自体骨骼肌细胞移植给坏死心肌后的分化状态及其对坏死心肌的修复作用和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只成年兔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取臀肌进行骨骼肌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结扎兔的左冠状动脉制成缺血坏死心肌模型.1周后,给兔坏死的心肌部位注射骨骼肌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培养液.移植1个月后,通过心脏超声对兔心功能进行检查并取材,对2组坏死心肌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移植后4周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移植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5.00±1.25)%和(55.00±2.35)%,左室后壁收缩期末厚度分别为(3.21±0.34)和(2.13±0.36)mm,左室后壁舒张期末厚度分别为(2.20±0.45)和(1.54±0.24)m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80、1.915、3.603,P<0.05).移植组坏死的心肌及其边缘可见多核的肌细胞生长,myosin免疫组化提示有骨骼肌细胞;对照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纤维化明显,无多核细胞形成.结论骨骼肌细胞移植可以对坏死心肌起修复作用,并能改善心功能状态.

    作者:邓颖;李学奇;金丽娟;王晓云;陆海涛;邹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国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我国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了解两种菌株的遗传特点及其亲缘关系.方法以生化、毒力因子、毒力、PstⅠ敏感性、质粒、外膜蛋白,重复片断扩增多态性指纹图谱,脉冲场电泳图谱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株的主要生化性状均为鼠李糖(+)、麦芽糖(+)、密二糖(+)、甘油(+)、阿胶糖(-)脱氮(-);具有FI+、VW+、Pgm+、Pst Ⅰ+;对小白鼠表现为毒力强,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对豚鼠的毒力高于布氏田鼠型鼠疫菌;两种菌株均对鼠疫菌(包括自身)产生的PstⅠ敏感;它们均携带(6、45、65)×106相对分子质量(Mr)3种质粒,外膜蛋白图谱均缺失32¨条带;重复片断扩增多态性指纹图表现出二者有近缘关系,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一致.结论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相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作者:祁芝珍;赵海红;李存香;于守鸿;金丽霞;崔百忠;裴德翠;魏建春;席亚芳;金星;戴瑞霞;冯建萍;董宝芝;金泳;辛有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布鲁杆菌10株报告

    布鲁杆菌为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主要引起波浪热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在患者血液或其他标本中常可分离到布鲁杆菌.本文对2004年1~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到的10株布鲁杆菌进行报道.

    作者:张和光;徐洪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肌营养素-1在血管紧张素Ⅱ促心肌细胞肥大、损伤时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研究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肥大、损伤时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细胞肥大,光、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T-1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T-1、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经AngⅡ刺激后心肌细胞形态变大,β-MHC mRNA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凋亡增多;CT-1 mRNA、蛋白表达均增加;苯亚甲基丙二腈的脂类衍生物(AG490)能部分抑制CT-1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CT-1参与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AG490能够抑制CT-1促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而不降低CT-1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爽;陆莹;马珊珊;李呼伦;于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环丙沙星治疗家兔实验感染鼠疫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治疗实验感染动物鼠疫疗效.方法实验感染鼠疫24 h后的新西兰白兔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04g,2次静脉注射环丙沙星.结果环丙沙星治疗组动物全部治愈,停药后9 d处死,鼠疫细菌学培养阴性.结论环丙沙星可用于鼠疫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国钧;李敏;郑谊;戴瑞霞;祁芝珍;杨晓艳;张青雯;李海龙;辛有全;田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