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祁芝珍;赵海红;李存香;于守鸿;金丽霞;崔百忠;裴德翠;魏建春;席亚芳;金星;戴瑞霞;冯建萍;董宝芝;金泳;辛有全

关键词:耶尔森菌, 鼠疫, 田鼠, 生物学特性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了解两种菌株的遗传特点及其亲缘关系.方法以生化、毒力因子、毒力、PstⅠ敏感性、质粒、外膜蛋白,重复片断扩增多态性指纹图谱,脉冲场电泳图谱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株的主要生化性状均为鼠李糖(+)、麦芽糖(+)、密二糖(+)、甘油(+)、阿胶糖(-)脱氮(-);具有FI+、VW+、Pgm+、Pst Ⅰ+;对小白鼠表现为毒力强,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对豚鼠的毒力高于布氏田鼠型鼠疫菌;两种菌株均对鼠疫菌(包括自身)产生的PstⅠ敏感;它们均携带(6、45、65)×106相对分子质量(Mr)3种质粒,外膜蛋白图谱均缺失32¨条带;重复片断扩增多态性指纹图表现出二者有近缘关系,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一致.结论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相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1-2003年泉州市儿童尿碘检测结果分析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尿碘占人体碘排泄总量的90%,尿碘水平是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作者于2001年10~11月以及2003年6~10月分别对福建省泉州市8~10岁儿童的尿碘进行监测.

    作者:曾志定;陈春祝;欧阳燕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分泌抗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株的建立

    目的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鼠疫F1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鼠疫菌F1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的F1抗体,选抗体滴度高的小鼠用于细胞融合,融合前3天F1抗原经腹腔注射加强免疫1次,然后取其脾脏细胞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SP2/0骨髓瘤细胞混合,50%的PEG作为细胞融合剂,HAT培养液选择培养融合后的细胞,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F1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及再克隆.结果获得共计100余株分泌F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株进行了4次克隆化,经8个月保存后抗体分泌稳定.结论应用杂交瘤技术,在云南首次成功制备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鼠疫杆菌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杂交瘤技术的实验程序.

    作者:尹家祥;陈平;杜春红;董兴齐;于国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布鲁杆菌10株报告

    布鲁杆菌为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主要引起波浪热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在患者血液或其他标本中常可分离到布鲁杆菌.本文对2004年1~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到的10株布鲁杆菌进行报道.

    作者:张和光;徐洪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胶体金标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体的现场应用

    目的了解胶体金标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鼠疫FI抗体的现场应用.方法按鼠疫快速诊断盒(胶体金标法)的使用说明进行,并与间接血凝微量法(IHA)进行比较.结果检测了来自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血清共335份,检出腺鼠疫病人血清阳性32份,与IHA法结果一致.结论胶体金标鼠疫FI抗体快诊盒诊断鼠疫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便于现场鼠疫监测应用.

    作者:张洪英;洪梅;朱虹;张丽云;杨智明;胡晓玲;董兴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腺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及体内表达

    目的构建携载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TFPI基因连接到穿梭质粒pDC316中,然后将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E1,3Cre以及重组穿梭质粒pDC316-TFPI共转染293细胞,并在其中发生Cre重组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重组及腺病毒包装,扩增后进行滴度测定.将包装成功的携带人TFP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TFPI)转染兔颈动脉,并用携带LacZ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LacZ)作为对照,3 d后RT-PCR、ELISA法检测人TFPI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得到了携带人TFP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包装的病毒蚀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ation unit,PFU)滴度为7.6×1012/L.在Ad-TFPI转染兔颈动脉后3 d,RT-PCR法和ELISA法均检测出TFPI表达,Ad-LacZ转染后未测到人TFPI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TFPI腺病毒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作者:邹亚男;李天发;聂宏刚;张瑶;尹新华;关振中;于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国鼠疫形势与鼠疫控制策略

    在我国,许多人认为鼠疫是一种已经消灭了的疾病,或者认为鼠疫只是中世纪黑死病年代的遥远回声,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鼠疫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仍然对我们构成严重的威胁.

    作者:俞东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灭鼠效果分析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郊东南,沿江总面积148.3 km2,人口约13万.南通市是平原地带,温湿气候,适合鼠类生长繁殖.由于该地区鼠类生长繁殖较快,密度很高,当地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等,对工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危害,对传染病的传播潜在很大的威胁,为了掌握鼠类密度趋势,为进一步的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合鼠类流行季节,为此,1996-2003年以来,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灭鼠工作.现将近年来的灭鼠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兆刚;孙怡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辽宁省改水降氟工程运行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辽宁省防氟改水工程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地氟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地氟病区2003年以前修建的改水降氟工程运行与管理现状逐项调查.结果经历了20多年,辽宁省修建的1 193处改水降氟工程,已有622处因破损、报废而停止供水,占工程总数的52.14%,56万病区居民再次受到高氟水的危害;由于干旱、过量用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或供水管网破损等原因,有10.1%的工程供水范围缩小;还有5.4%的工程在向病区居民供高氟水,全省仅有29.8%的改水降氟工程保持正常供水.结论辽宁省降氟工程运行现状令人十分担忧,重饮高氟水将使病区群众返病、返贫.

    作者:刘炯;郑照霞;林世刚;刘微;刘连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环丙沙星治疗家兔实验感染鼠疫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治疗实验感染动物鼠疫疗效.方法实验感染鼠疫24 h后的新西兰白兔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04g,2次静脉注射环丙沙星.结果环丙沙星治疗组动物全部治愈,停药后9 d处死,鼠疫细菌学培养阴性.结论环丙沙星可用于鼠疫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国钧;李敏;郑谊;戴瑞霞;祁芝珍;杨晓艳;张青雯;李海龙;辛有全;田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水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方法按照<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采集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村饮用水水样,进行水氟测定.结果共测定了11288个病村的水氟,占全部病村的96.84%.在测定的7 729个已改水病村中,水氟≤1.00 mg/L的4 740个(61.33%),>1.00mg/L的2 989个(38.67%),水氟高为12.60 mg/L.在测定的3 559个未改水病村中,水氟≤1.00mg/L的仅有427个(12.00%),>1.00 mg/L的3 132个(88.00%),水氟高为11.86 mg/L.在改水降氟工程运转基本正常的5 683个病村中,水氟≤1.00mg/L的4 046个(71.19%),>1.00mg/L的1 637个(28.81%),高达9.00mg/L.结论山东省改水降氟工程的水氟超标现象严重.现仍有7 600余个病村、600余万人遭受高氟的危害,防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作者:云中杰;陈培忠;边建朝;郝继涛;高红旭;秦玉平;王玉涛;马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贵州从江侗族和江口土家族人群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型的研究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在贵州从江县侗族、江口县土家族中的基因类型特点、基因型频率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抗碱血红蛋白(HbF)和血红蛋白A2(HbA2)定量测定对人群进行β-地中海贫血初筛,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b、HCT、MCV、MCH、MCHC、RDW等7项血液学指标分析,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筛查阳性受检者DNA,经PCR-反向点杂交法对β珠蛋白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受检982人中,共检出52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总检出率为5.27%,其中侗族、土家族检出率分别为7.85%、2.68%;经β珠蛋白突变基因分析,在这两个民族中检出中国人常见3种突变类型:CD17(A→T)无义突变(39例,75.00%),CD41-42(TCTT)移码突变(12例,23.07%)和βE(Codon26)(1例,1.92%).结论在贵州省少数民族中β-地中海贫血有很高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β珠蛋白基因变异情况很独特,可能与族内婚配、家族发病聚集性和通婚地域半径狭小有关.

    作者:单可人;谢渊;马娇;赵艳;齐晓岚;何燕;吴昌学;李毅;官志忠;任锡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邢台市饮用水含碘状况的调查

    为摸清河北省邢台市市水碘分布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饮用水含碘量调查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振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水4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长期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健康状况和氟中毒患者康复状态.方法调查改水时间长达40年的氟中毒重病区吉林省乾安县尔字井屯防氟改水情况,8~12岁儿童及16岁以上人群氟斑牙检出率及尿氟水平,16岁以上人群临床症状、骨关节功能障碍体征检出率,部分居民骨盆、前臂、小腿骨关节放射学表现,血清钙(Ca)、磷(P)、尿素氮(BUN)、总蛋白(TP)水平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氟斑牙检出率8~12岁儿童为22.2%,16岁以上人群为45.2%;尿氟中位数8~12岁儿童为1.51 mg/L,16岁以上人群为0.89 mg/L.16岁以上人群氟中毒临床症状检出率为29.3%(改水前为57.7%),骨关节功能障碍体征检出率为14.6%,骨关节放射学检查仍可见到氟骨症病例,血清Ca和TP水平偏低.结论 (1)改饮低氟水是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方法,阻断了高氟摄人,促进了体内过量氟化物的排泄,遏制了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与发展;(2)尽管不再摄入过量氟化物,但已患氟斑牙和严重氟中毒患者骨关节损害依然存在,这些改变的彻底康复是困难的.

    作者:黄长青;许宏伟;唐红艳;张秀丽;马长斗;王成海;张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各病区区县普查病区村;并调查重症(Ⅲ度)氟骨症病例;各病区抽取一定儿童检测尿氟;抽查各类病区玉米和辣椒氟污染;调查改炉改灶及饮食情况;各病区县同时抽样调查非病区村儿童氟斑牙、尿氟、玉米和辣椒氟及改炉改灶.结果调查病区村626个,儿童74 795人,氟斑牙患病率为45.86%,缺损率为7.09%,有206个村达到控制病区标准;4县发现Ⅲ度氟骨症患者222例;尿氟中位数为0.89 mg/L,5个区县>1 mg/L;玉米和辣椒氟中位数分别为1.70 mg/kg和9.20 mg/kg;炉灶改造率为68.85%,正常使用占70.00%;居民食用大米为主;调查148个非病区村,发现氟斑牙患病率30%以上的病区村12个.结论病区缩小,病情减轻,防治效果显著,但部分病区病情仍较重,并出现了新的病区,须加强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性降氟除氟措施.

    作者:肖邦忠;廖文芳;吴成果;陈静;李心术;晏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玻璃酸钠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观察

    骨性关节病(OA),是一种非炎症性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1],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磨损、退变和关节边缘及软骨下区的骨质增生为特征,是常见的一种关节病.膝关节骨关节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正常的生活,有较高的致残率.目前,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方法较为有限,相关研究显示,玻璃酸钠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

    作者:李秀兰;于洪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三氧化二砷诱导QT间期延长及其离子靶点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方法情况下,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豚鼠心肌QT间期的影响,同时探讨As2O3诱导QT间期延长的离子靶点.方法分别采用静脉一次性注射和缓慢滴注的方法,观察As2O3对豚鼠心肌QTc(校正的QT间期)的影响;应用双微电极电压钳技术探讨As2O3对快速型延迟整流钾电流(IKr/HERG)的作用.结果静脉一次性注射As2O3后,0.8、1.6 mg/kg As2O3可以使QTc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t=4.907、P<0.01),并且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缓慢静脉滴注As2O3(2 mg/kg),与对照组相比,QTc无明显变化.双微电极电压钳结果显示,50、100μmol/L As2O3可明显抑制IKr/HERG电流,当控制电压为0 mV时,分别使IKr/HERG电流值从对照组的(2.4±0.6)μA减少到(1.4±0.2)μA(抑制率为41.7%,t=7.071、P<0.01)和(1.0±0.4)μA(抑制率为58.3%,t=8.682、P<0.01).结论缓慢静脉滴注As2O3可以减少长QT的产生;抑制IKr/HERG是As2O3诱导QT间期延长的重要离子靶点之一.

    作者:孙宏丽;王赫;孟然;周晋;焦军东;杨宝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贵州省务川县泥高乡仡佬族儿童氟中毒调查分析

    为了解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泥高乡仡佬族8~12岁儿童氟中毒流行情况,作者于2002年10月进行了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申修贵;曾凤秀;陈安昀;向阳;雷正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云南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通过对来自云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55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了解鼠疫菌的进化规律.方法根据22个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DFR)设计引物,PCR扩增鼠疫菌的每个DFR.结果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37株鼠疫菌的基因型均为9型.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8株鼠疫菌,有10株菌为7型,8株菌为9型.结论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为7型和9型,而滇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主要为9型.两疫源地鼠疫菌在遗传关系上有亲缘性,后者可能由前者进化而来.

    作者:吴明寿;戴二黑;郭英;钟佑宏;郭兆彪;刘海洪;杜春红;王鹏;黄鹏;于国林;董兴齐;王津;宋亚军;杨瑞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2、200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汇总分析

    目的了解昭通市昭阳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效果、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及降氟措施使用管理情况,为调整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炉灶、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测定辣椒氟、玉米氟、儿童尿氟.结果监测点2002、2003年炉灶使用合格率分别为56.86%、69.57%,玉米氟中位数分别为0.71、1.5 mg/kg,辣椒氟中位数分别为6.07、10.56 mg/kg,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66.67%、25.00%,氟骨症症状与体征检出率分别为36.99%、16.67%.结论随着改炉率的上升和改炉时间的延长,该地区氟中毒的流行得到较好控制,但应加强对病区居民正确使用炉灶的技术指导和降氟炉灶的管理及维修,巩固其除氟效果.

    作者:叶枫;王安伟;杨春光;彭何碧;马祥万;周宗正;曹宗平;孟佳洪;高绍祥;蔡泽华;殷家珍;周荣发;孙继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脉微循环障碍参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

    目的探讨冠脉微循环障碍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重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40 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连续2次,间隔24 h.第2次注射结束3个月后测定血液动力学及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左心室心肌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显现毛细血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大速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质量/体质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内膜下心肌灶性坏死,胶原增加,电镜显示毛细血管痉挛.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内膜下心肌毛细血管密度[(1 972±83)/mm2对(1 633±62)/mm2]、心肌细胞密度[(1 778±97)/mm2对(1 588±87)/mm2]显著降低(P<0.001),毛细血管密度与心肌细胞密度的比值[(1.11±0.08)对(1.03±0.05)]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脉微循环障碍参与CHF大鼠心肌重构,并且是造成CHF大鼠心肌重构的病因之一.

    作者:孙桂芳;刘凤岐;修春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