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荣;汪延华;储小宏;贾敬华;刘树琴
目的研究我国17个生态型鼠疫菌的外膜蛋白谱型,为鼠疫菌分子生物学分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终浓度为10 g/L的氯霉素28℃下杀死鼠疫菌后,采用Trion-200改进法进行外膜蛋白的提取.以4%积层胶、12%分离胶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根据低分子量标准蛋白和被试菌株的泳距作相关分析,得出各条蛋白带的相对分子量.结果 SDS-PAGE上各生态型鼠疫菌28℃培养物表达的外膜蛋白带在相对分子量大于40 kD小于30 kD的区域谱型基本一致,而在30~40 kD之间稍有差异,岗底斯山型的部分菌株较141株多一条31.6 kD带,锡林郭勒型菌株缺失32 kD条带.结论鼠疫菌的外膜蛋白,作为鼠疫菌种下的分类仅对田鼠型菌株意义较大.
作者:祁芝珍;于守鸿;祁美英;金丽霞;王秦宁;席亚芳;朱锦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宝鸡市共有12个县(区).克山病发病分布于陇县、千阳县、凤翔县、岐山县、麟游县、凤县6个病区县.在50~60年代,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克山病暴发的病史.至1990年,这6个病区县30年间克山病急发病例425例,累计死亡348例,以千阳县、凤县发病较重,占总发病例数的73%,其次为凤翔县、麟游县等.1984-2001年以来,6病区县的3个5年段克山病在千阳县、凤县、陇县出现散在小区域流行,以自然慢型克山病的急发为主,尤以陇县为重要.
作者:刘琴;庞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碘盐监测是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新的<全国碘盐监测方案>的可操作性,为完善新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001年4月我们受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国际合作项目技术指导中心委托,在我区对新方案进行了试点,现将试点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尤文宁;梁毅琴;高建炜;毛川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法莫替丁分散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评价分散片与普通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设计,10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法莫替丁分散片或法莫替丁普通片40 mg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法莫替丁的体内过程符合血管一室开放模型.法莫替丁分散片与普通片剂的Tmax分别为(2.25±0.42)h和(2.40±0.57)h;Cmax分别为(163.29±37.93)μg/L和(162.46±17.91)μg/L; T1/2K分别为(2.39±0.31)h和(2.50±0.44)h;AUC0-t分别为(705.97±202.27)μg*h*L-1和(741.44±168.89)μg*h*L-1,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
作者:杜智敏;张波;王珍;孙考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根据中国国情和氟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阐述当前在我国还不适于开展水源氟化工作.
作者:孙殿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Na2SeO3)对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健康人红细胞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硒保护组等,观察Na2SeO3对氧化剂(碘乙酸、邻苯三酚)所致人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硒保护组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明显低于损伤组;硒保护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的酶活力明显高于损伤组;硒保护组通透亚硝酸钠(NaNO2)的能力显著提高,钾离子渗漏量显著降低.结论 200 μg/L的亚硒酸钠对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于泓;周宏博;杨歌德;周葆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碘缺乏病(IDD)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和分析海南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历史和现状.结果海南省碘盐推广普及困难,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处于全国落后状态,防治工作缺乏专业人员、基础设备和防治经费.缺少一个结构完善、运行良好的防治工作体系是海南省碘盐推广普及工作困难、IDD防治工作落后的原因.结论建立海南省IDD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普及IDD健康知识,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宣传,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病情监测,加强盐业生产和食盐市场的管理,改变海南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现状,推动普及碘盐工作,在海南省实现碘缺乏病的可持续消除.
作者:魏海春;杨斌;马永忠;冯礼明;韩彩轩;赵明;陈燕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总结江湖洲滩地区灭螺及对血吸虫病影响的有关研究资料,证明在有螺洲滩湿地采用环境建设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可取得良好的灭螺及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
作者:彭惠玲;李才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制盐中碘含量检测标准物质.方法基准碘酸钾与无碘精制盐充分混匀后,进行均匀性、稳定性测试、保存期观察和多个实验室定值,然后计算总不确定度.结果所测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保存期可达1年以上,总不确定度范围为2~4 mg/kg.结论所研制的标准物质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要求.
作者:李素梅;王建强;谷云有;李秀维;李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尿碘是反映人群或个体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采集随意一次尿样来监测某一社区人群的尿碘水平,这对结果的解释是否会有性质不同的影响,我们在国外学者所观察到的尿碘浓度昼夜节律[1]的基础上,选择更有实用价值的白天时段对其节律变化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钟;茅亚达;季平;王国清;钱德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汉阴县是碘缺乏病的重病区.建国以来,进行了大力防治,全县甲状腺肿和克汀病患病率分别由1978年的31.01%,2.31%下降至2001年的3.32%,0.42%,现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为了建立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有效工作机制,我们对全县1996-2001年的碘缺乏病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朝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西和县是甘肃省克山病历史重病区之一,克山病首发病例可追溯至1953年1月,1964-1965年全县发病人数达1 315人,为全省发病人数的22%,1976年1次小的流行过后,病情逐年下降,在保持20余年的稳定势态后,于2001年9~11月突然新发亚急型克山病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京;颜宗瑞;王登科;郭建隆;张永瑞;高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7年来,我们对秭归县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磨坪乡天井坪村、轻病区梅家河乡梅家湾村进行连续追踪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家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调节仔鼠脑基因的分子机制.方法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制备孕鼠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部分胎鼠出生后予以T4替代治疗,采用消减抑制杂交技术构建甲状腺激素调节仔鼠脑基因的差异表达文库,对部分重组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随机测序10个表达序列标签,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表达序列标签未发现明确的同源物,其它表达序列标签与CDC10,酸性核糖体蛋白P0,actin等有较高同源性.结论甲状腺激素调节仔鼠脑基因的差异表达谱的获得对阐明甲状腺激素对脑发育的分子机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立夏;杨翠香;和明丽;胡建华;向娟;王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综述国内外文献,砖茶含氟量显著高于一般茶叶,有92.4%的砖茶样品含氟量在500~800 mg/kg范围内.砖茶氟摄入量愈高,氟斑牙和氟骨症愈重,但受营养因素影响.饮砖茶水的少数民族,每人每日茶氟摄入6~16 mg,平均为12 mg左右.蒙族每人每日摄砖茶氟4.19 mg,可不发生氟骨症,6.62 mg可发生Ⅰ度氟骨症,大多数少数民族每人每年饮用砖茶5 kg,如果砖茶含氟量限制在300 mg/kg以下,平均每人每日摄氟量不超过4.1 mg,这样可以避免大多数人发生氟骨症.
作者:孙殿军;孙玉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急性白血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报道较少[1].为提示临床医生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浮肿时应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存在,现将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魏庆芳;耿洁;孔佩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2001年6月位于滇、黔、桂交界的云南省罗平县鲁布格乡多依、木纳两个布依族村相继发现大量自然死鼠,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鼠间鼠疫,随后进行灭蚤-灭鼠-灭蚤等控制措施,仅用20多天将其消灭于萌芽中,而未波及人间.
作者:张云生;李继华;杨静淑;何丽芳;舒自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碘摄入量人群甲状腺肿(甲肿)和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方法对盘山县、彰武县和黄骅市的缺碘、碘充足和高碘3个农村地区3 386名14岁居民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TAA)和尿碘测定.结果缺碘、碘充足、高碘地区尿碘中位数(MUI)分别为103、374和615 μg/L;弥漫型甲肿患病率分别为19.5%、13.6%和5.1%;结节型甲肿患病率分别为3.7%、3.5%和2.5%.甲状腺单发结节检出率分别为8.8%、8.3%和4.1%;多发结节检出率分别为3.8%、1.9%和6.7%.非毒性甲肿患者血清TSH水平盘山和彰武明显低于同地区无甲肿者(P<0.01);TAA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P<0.05),以黄骅为显著.结论在MUI为100~600 μg/L的碘摄入量范围内,随碘摄入量增加弥漫性甲肿患病率逐渐降低,结节性甲肿患病率无明显变化.缺碘地区甲状腺单发结节高发,高碘地区多发结节高发.缺碘和碘充足地区甲肿有自主性功能,高碘地区甲肿无自主功能.非毒性甲状腺肿、特别是高碘甲状腺肿存在自身免疫异常.
作者:胡凤楠;滕晓春;滕卫平;关海霞;杨帆;高天舒;王微波;史晓光;佟雅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就近年来有关氟中毒对红细胞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唾液酸(SA)含量、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形态影响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氟中毒引起贫血的机理和生产实践中防治氟中毒提供参考.
作者:李术;徐世文;康世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及时了解改灶降氟措施落实后的防治效果,为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氟中毒病情呈下降趋势,但大部份地区仍未达到非病区标准.结论改变病区居民饮食结构,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降氟灶使用率等综合治理方法是防治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阳;李明健;熊培生;黄文耀;龚新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