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费莹
粳米性平味甘,是一种较不粘、胀性小、短而粗的谷稻,其具有补中益气、止烦渴、止下利之效。由粳米制作的粳米粥、米汤、粳米粉等物在临床治疗上也具有独特的疗效,且适用于大部分人。对粳米及其衍生物的功效进行简述。
作者:钟婷婷;章德林;赖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安胎饮配合情志疗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脾安胎饮配合情志疗法治疗,对照组用黄体酮、HCG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积分变化。结果: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积分下降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安胎饮配合情志疗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切中病机,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段祖珍;潘红燕;陈莉;钟焕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伍炳彩教授对表邪未解、邪入少阳,六经辨证属少阳、太阳两经合病,气血辨证以气分为主的各种偏头痛,擅用柴胡桂枝汤治疗,临证每多效验。
作者:吴向武;钟石秀;伍建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点牵引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对照试验,观测时间为2个月。对来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广东封开县中医院骨科门诊的180例AO分类属A3、C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点牵位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组)、对照组一(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对照组二(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每组各60例。运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影像学方面采用测量桡骨远端长度进行对比。结果:随访2~3月时,三组之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一、对照组二比较,腕关节功能及桡骨短缩长度评分均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一、对照组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牵引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作者:袁世民;梁奇文;梁树禄;李豫明;李颖;丘青中;刘岳华;莫其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皮肤是人的第三大脑”,中医许多外治法是通过刺激皮肤实现的。皮肤不仅有屏障、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作用,还能像大脑一样参与到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起到类似大脑的作用。皮肤与大脑密切联系,大脑既可受影响于皮肤的状态,皮肤又可反作用于大脑,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笔者试图从中医临床角度及生命科学角度论述“皮肤是人的第三大脑”,从皮肤及神经系统的胚胎发育、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医外治法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三方面,浅析皮肤与脑之间联系,希望能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思路。
作者:吕中茜;郭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盆腔脓肿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盆腔脓肿多由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脓液流入于盆腔深部而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盆腔操作大大增加,盆腔炎症随之增多,盆腔脓肿亦随之增多。盆腔脓肿大部分发生在育龄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及盆腔包块。
作者:钟石秀;吴向武;付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三维宏观态势思维治疗就是三维(物质、能量、时空)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治疗思维,来源于八纲辨证又不同于八纲辨证。以之指导肾系疾病治疗,可以兼收中、西医长处,提高临床疗效。以狼疮性肾炎为例,基于三维宏观态势思的治疗思路是:扶正祛邪以治本、抑制免疫损伤以治标、纠正寒热、其他对症治疗等。这种思维进一步发展、应用需要理论、临床、实验研究相互促进。
作者:梁启军;周婷;杨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提出肝阳上亢只是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之一。决不能与高血压病等同,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作者:蒋晓林;黄鸣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方案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进行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后再进行治疗的患者列为A组(55例),未进行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直接进行甲状腺结节切除的患者列为B组(45例),进行检查合理性、用药合理性及临床治疗方案合理性的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在检查合理性、用药合理性、治疗方案合理性方面均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后再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检查结果阳性率,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黄慧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及西药规范化治疗,患者剖宫产术后月经淋漓不尽症状明显改善,此案例对于不愿接受手术及不宜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琪;刘宇翔;刁军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脑灵素胶囊中主成份五味子醇甲HPLC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puri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9∶71);检测波长:250nm;流速:1.0mL/min。结果:五味子醇甲在0.0837~0.41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1397.78X-4.98(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0.89%,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判断准确、且重现性较好,为控制本品质量提供了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龚雪林;龚紫恒;祝保华;戴永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当今,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年人中尤为多见,常表现为工作积极性下降、呵欠、兴趣下降,其与少阳之气本不足或是少阳气机被阻滞紧密联系。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阳之气升发失常则易表现为疲倦。而经方四逆散的药物及配伍适应于少阳之气不调之证。临床上章文春教授擅活用四逆散以疏理少阳之气,拨动气机之枢纽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陈瑶;费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骨质破坏是RA的一项重要表现, RA患者常继发骨质疏松症。对于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目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出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RA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作者:孙婧;喻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SDS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于SDS治疗前对其进行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根据影像学测量计算Pavlov比值,在治疗4周后再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评分,比照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33例随治疗时间延续,JOA评分、Berg平衡量表分数增高, Pavlov比值增大,脊髓受压情况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4.3%。结论: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通过增加椎间隙,可使突出椎间盘还纳,恢复椎间盘的营养和功能,同时解除突出椎间盘或赘生物对脊髓的压迫,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智能、安全、舒适等优点。
作者:杨民毅;刘梦微;秦鹏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通过跟随皮老学习,发现皮老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阳虚发热有独特见解,现将老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阳虚发热的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作者:钟丽娟;王婷;谢娟;晏子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膏方,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依据病人的体质因素、疾病的性质,按照配伍原则,将中药饮片再加入适量辅料收膏制成的一种比较稠厚的半流体或半固体的制剂[1]。膏方具有整体观念,全面调理;辨证辨病结合,针对性强;浓度高,体积小,易携带,易保存,服用方便;药补兼顾,口味怡人,易于吸收等特点。膏方善于平调人体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内分泌调节功能、调整消化系统功能等[2]。刘金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补肾固元膏加减调治妇科疾病,效果显著,现举验案1则。
作者:刘伟婷;刘金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文选取了兰茂《玄壶集》中的诗句,通过细致分析兰茂的文学作品,以展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医学养生思想内容。
作者:张明;章涤凡;汪剑;杨胜林;张一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高健生补肾托毒方防止和减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作用。方法:将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8例予局部抗病毒(或联合激素抗炎、散瞳、降眼压)联合口服高健生补肾托毒方治疗,观察1年内复发次数、单次治疗天数和计算平均治疗天数,并与患者上一年进行自身对照。结果:1年内复发次数为(1.44±1.10)次,较上一年(2.72±1.18)次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单次治疗天数为(17.38±10.00)天,比上一年(20.67±4.27)天缩短,但差异不明显。结论:高健生补肾托毒方具有减少和防止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作用。
作者:沈志华;高健生;杨薇;莫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经克拉霉素+果胶铋治疗)和观察组(40例,经阿莫西林+果胶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生率15.00%(6/40)和对照组的17.50%(7/40)的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汉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清热化痰疏肝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江西省中医院的60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4周。观察组以清热化痰疏肝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艾司唑仑片治疗。根据其治疗前后效果观察其治疗4周后中医临床疗效以及PSQI积分,对结果进行比较并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化痰疏肝方结合穴位敷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含;丁丽;吕国雄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