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钱星文;罗晓健
奔豚病,其主证是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如小猪奔跑,发作时烦躁欲死,不可名状,平复后诸证悉除为证侯特征.依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应与现代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症等非器质性疾病相类似,此类疾病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现有一典型病例,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借鉴.患者龚某,女,35岁,因下腹部烧灼感,胀痛并腰酸坠两年,加剧1周于2014年4月11日入院.
作者:黄烨;刁军成;齐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心悸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常规治疗药物有限,且药物本身具有较多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往往寻求中医药治疗薛一涛教授在总结前人组方用药之经验基础上,用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热,在临床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方面获得不错效果.
作者:高洪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临床特点的常见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年来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糖尿病由多基因与环境共同诱发,其复杂病因学决定了糖尿病治疗的复杂性.目前主要基于单靶点开发的糖尿病药物治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改善多个器官组织功能,从而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其并发症,长期使用副作用小,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优势.药理研究显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中药药效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类和皂甙类.本文就近年来应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进行整理综述.单味中药以临床应用较多的苦瓜、人参、葛根和黄连为代表.复方中临床应用广泛的六味地黄丸和经方新用的葛根芩连汤复方将被重点阐述.
作者:史秀明;徐国良;黎宇;涂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第2、4、8周末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黛力新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占国;王慧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造影定位下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配合自主功能锻炼治疗中早期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造影X线透视定位下将玻璃酸钠2mL、1%利多卡因1mL和复方倍他米松1mL注入关节腔内,1周1次,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肩关节疼痛均得到缓解,肩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56例中优37例,良16例,差3例.结论: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配合患者自主功能锻炼,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和恢复肩关节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卢峰;晏新;钱锟;陈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对明清时期胸痹心痛中医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作者:邵慧瑾;秦琬玲;施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内经》及《难经》对“癫证”有详细论述,但其概念与后世颇不相同,且屡被后人曲解.《内经》中癫病应有三指,或指痫证、或指狂证、或指头部及头痛病.厘清《内经》、《难经》中“癫”的概念,才能更好的认识医典中的癫、狂、痫3种疾病.
作者:刘熙如;刘延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古人云:百病多由痰作祟.胸痹心痛的发病多与痰密切相关.本文具体介绍刘玉洁教授从寒痰凝滞,痰浊痹阻,气虚痰阻,气血虚损、痰瘀交阻辨证,从痰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
作者:曹洋;冀照俊;孟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平调寒热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组中药平调寒热法治疗,对照组予得舒特治疗.记录服药后两周及四周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调寒热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戴朝明;靳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居八大名方之首的小柴胡汤,临床适用于因少阳枢机不利引起的表里营卫失和、阴阳气血不调之症.其不仅可用于治疗各种内科病症,治疗儿科杂病也是不可多得的良方.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心得体会,对此方治疗儿科病证做一综述.
作者:朱玲;喻闽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考察研究不同地区白术饮片中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为白术内酯含量测定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SunFire ODS C18色谱柱(4.6mm × 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5∶ 5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5nm.结果: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在2.0~ 20.0m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7,白术内酯Ⅱ平均回收率98.96%,RSD=1.35%,,白术内酯Ⅲ为100.62%,RSD=1.26%.结论:不同地区白术饮片中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通过方法学考察验证,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试验良好,方法可行.
作者:许舒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以擅长温病而著称于世,后世对吴氏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阐述颇多,而较少提及他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本文择选吴氏运用意疗的典型案例,对吴鞠通的意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整理和简要分析.
作者:吴剑浩;熊为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回神颗粒对缺血性卒中脑海马区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回神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取45只Wistar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脑I/R组、回神颗粒治疗组,缺血2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不同时间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S100B蛋白,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脑I/R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P<0.05),回神颗粒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I/R组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回神颗粒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回神颗粒可能通过减少S100B蛋白表达、抗凋亡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合中药蜡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38例服以加味桃红四物汤合中药蜡疗外敷,用法1日2次,7日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38例给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 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3mL局部封闭,1周1次,治疗4个疗程.就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两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经Ridit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合中药蜡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安全、显著.
作者:丁雪勇;万小明;余兆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对太阳中风属太阳表虚之虚证观点提出质疑.从太阳表虚证溯源、太阳中风证属性为实两个方面分析仲景对太阳中风的虚实原意.认为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治法方药、疗效反应均证明太阳中风为表实证.
作者:王建康;鲍平波;徐程;蒋雪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白术不同炮制品对脾虚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方法:采用炭末标记法,对白术不同炮制品作用于番泻叶致泻的脾虚小鼠的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炮制品能明显抑制脾虚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与生白术组比较,各炮制组能抑制脾虚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结论:白术炮制品比生白术能进一步抑制脾虚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
作者:翁萍;王文凯;张晓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温通止痛贴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方法:收集腰3横突综合征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复方南星止痛膏,观察组予温通止痛贴,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及有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温通止痛贴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翔;王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改善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直肠癌化疗后疲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化疗,观察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通过Piper疲乏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疲乏情况.结果:观察组疲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中药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疲乏.
作者:刘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以“激痛点”为标志性特点的慢性软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激痛点是形成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理因素,同时亦是其病理产物,常累及肌肉、筋膜、肌腱等部位,表现为颈部、肩部、腰背部肌肉固定压痛、牵涉痛、抽搐反应甚至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该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而针灸以其安全、有效、简便、无副作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镇痛方面疗效显著,现将针刺治疗该病1例报道如下.
作者:蒋珊珊;初晓辉;杨佃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200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经过随机分组,将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乳房穴位按摩的产妇为观察组,将单纯实施乳房穴位按摩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在首次乳汁溢出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感觉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首次泌乳时间提前(P<0.05),泌乳量增加,乳房胀痛,疼痛减轻.结论: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具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减少乳汁淤积,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通过临床研究此方法能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熊继华;芦盛贞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