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第2、4、8周末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黛力新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占国;王慧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合中药蜡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38例服以加味桃红四物汤合中药蜡疗外敷,用法1日2次,7日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38例给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 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3mL局部封闭,1周1次,治疗4个疗程.就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两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经Ridit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合中药蜡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安全、显著.
作者:丁雪勇;万小明;余兆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常规法联合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法治疗,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IgG、IgA、IgM、C3、C4水平变化及中医症候疗效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免疫功能及中医症候疗效(P<0.05,P<0.01).结论:疏肝活血法可以改善心绞痛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小燕;邹国辉;余功;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以擅长温病而著称于世,后世对吴氏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阐述颇多,而较少提及他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本文择选吴氏运用意疗的典型案例,对吴鞠通的意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整理和简要分析.
作者:吴剑浩;熊为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心悸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常规治疗药物有限,且药物本身具有较多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往往寻求中医药治疗薛一涛教授在总结前人组方用药之经验基础上,用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热,在临床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方面获得不错效果.
作者:高洪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居八大名方之首的小柴胡汤,临床适用于因少阳枢机不利引起的表里营卫失和、阴阳气血不调之症.其不仅可用于治疗各种内科病症,治疗儿科杂病也是不可多得的良方.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心得体会,对此方治疗儿科病证做一综述.
作者:朱玲;喻闽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平调寒热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组中药平调寒热法治疗,对照组予得舒特治疗.记录服药后两周及四周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调寒热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戴朝明;靳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眼科的常见病之一,可导致视力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本文对国内近年来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谢晓春;洪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以“激痛点”为标志性特点的慢性软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激痛点是形成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理因素,同时亦是其病理产物,常累及肌肉、筋膜、肌腱等部位,表现为颈部、肩部、腰背部肌肉固定压痛、牵涉痛、抽搐反应甚至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该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而针灸以其安全、有效、简便、无副作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镇痛方面疗效显著,现将针刺治疗该病1例报道如下.
作者:蒋珊珊;初晓辉;杨佃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Th1/Th2漂移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大鼠用弗氏佐剂进行造模,随机分成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三组,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经处理后,观察T-bet和GATA-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脾脏细胞中T-bet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存在着显著性意义(P<0.01),艾灸组和西药组T-bet表达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脾脏细胞中GATA-3表达较正常组降低,差异存在着显著性意义(P<0.05);艾灸和西药组中脾脏细胞中GATA-3表达较正常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艾灸可能通过抑制RA大鼠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降低T-bet转录,促进GATA3转录,调整Th1/Th2功能失衡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周志刚;颜春明;张学强;覃肯;郭业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回神颗粒对缺血性卒中脑海马区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回神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取45只Wistar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脑I/R组、回神颗粒治疗组,缺血2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不同时间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S100B蛋白,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脑I/R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P<0.05),回神颗粒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I/R组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回神颗粒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回神颗粒可能通过减少S100B蛋白表达、抗凋亡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史伟教授是广西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冬令时节善用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独到.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在制定膏方时主张君以培本,重在脾肾;臣以祛邪,重在湿瘀;佐以安神,重在养心;同时遵循三因制宜法则.
作者:郑水燕;谢丽萍;庞汉添;史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白术不同炮制品对脾虚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方法:采用炭末标记法,对白术不同炮制品作用于番泻叶致泻的脾虚小鼠的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炮制品能明显抑制脾虚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与生白术组比较,各炮制组能抑制脾虚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结论:白术炮制品比生白术能进一步抑制脾虚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
作者:翁萍;王文凯;张晓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疗效,笔者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专法治疗等方面论述了目前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情况.
作者:李云红;沈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改善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直肠癌化疗后疲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化疗,观察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通过Piper疲乏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疲乏情况.结果:观察组疲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中药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疲乏.
作者:刘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造影定位下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配合自主功能锻炼治疗中早期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造影X线透视定位下将玻璃酸钠2mL、1%利多卡因1mL和复方倍他米松1mL注入关节腔内,1周1次,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肩关节疼痛均得到缓解,肩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56例中优37例,良16例,差3例.结论: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配合患者自主功能锻炼,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和恢复肩关节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卢峰;晏新;钱锟;陈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古人云:百病多由痰作祟.胸痹心痛的发病多与痰密切相关.本文具体介绍刘玉洁教授从寒痰凝滞,痰浊痹阻,气虚痰阻,气血虚损、痰瘀交阻辨证,从痰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
作者:曹洋;冀照俊;孟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调肝活血稳压颗粒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成观察组:调肝活血稳压颗粒联合厄贝沙坦片组(35例);对照组:厄贝沙坦组(25例).观察组:调肝活血稳压颗粒,上午、下午各1袋温服,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早1片.对照组: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早1片.每周随访2次,4周后治疗达到显效者维持至结束;未达显效者则观察组:调肝活血稳压颗粒,上午、下午各1袋,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早1片,美托洛尔片12.5mg,早、晚各1次;对照组: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早1片,美托洛尔片12.5mg,早、晚各1次.治疗时间为24周.结果:24周后观察组血压由(160.9±9.4)/(100.4±4.7) mmHg分别降至(124.9±7.5)/(85.0±3.8) mmHg;对照组血压由(160.3±9.4)/(100.7±4.7) mmHg分别降至(129.4±9.7)/(87.3±3.9) mmHg.结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调肝活血稳压颗粒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徐小章;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奔豚气以病人常自觉有气自小腹上冲于胸为主症,常伴头晕、心烦、失眠等症.笔者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奔豚气,取得满意疗效.典型病例:袁某,女,36岁,农民工,四川南充人,2014年11月11日就诊.患者诉8个多月前因家庭不睦,抑郁寡欢,常自觉有气自小腹上冲于胸,头晕,伴呕恶、心烦、失眠.现患者日眠仅4 ~5h,常自觉有气自小腹上冲于胸,苦闷不堪,头晕,伴呕恶,无寒热往来.面赤,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月经先期,二十日一行,量多色紫红有块,胸胀闷不舒.带下多黄臭.舌红苔黄,脉细弦.
作者:夏卫明;钟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临床特点的常见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年来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糖尿病由多基因与环境共同诱发,其复杂病因学决定了糖尿病治疗的复杂性.目前主要基于单靶点开发的糖尿病药物治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改善多个器官组织功能,从而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其并发症,长期使用副作用小,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优势.药理研究显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中药药效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类和皂甙类.本文就近年来应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进行整理综述.单味中药以临床应用较多的苦瓜、人参、葛根和黄连为代表.复方中临床应用广泛的六味地黄丸和经方新用的葛根芩连汤复方将被重点阐述.
作者:史秀明;徐国良;黎宇;涂珺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