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城镇和农牧区、病区和非病区碘盐及碘缺乏病病情分析

李素梅;张志忠;贾海澄;于广军;沈薇;田守丽;程香云

关键词:碘缺乏病, 碘盐, 城镇, 农牧区, 病区, 非病区
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城镇、农牧区、病区、非病区碘盐和碘缺乏病现状.方法对1997年全区碘缺乏病中期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制盐的碘化效果较粉碎盐好,但在内蒙古由于生活习惯,有50%以上居民食用粉碎盐.城镇碘盐合格率高于农牧区,但因为多数城镇为历史非病区,碘盐普及时间短,故儿童甲肿率仍偏高.结论经过多年防治,病区儿童甲肿率已下降到5%以下,可粗制碘盐的质量尚有待提高.非病区碘盐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但需要有可持续性的保障机制.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内蒙古砷中毒病区的应用

    目的判明砷中毒病区水中以砷为主的各种复杂化学成份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预测砷中毒发病率.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进行研究.结果首次建立了内蒙古砷中毒病区水砷与砷中毒关系的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结论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和仿真功能,用模型预测砷中毒发病率有较高的精度,绝对误差为0.57,因此,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林年丰;汤洁;杨建强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彩超与CT联合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应用

    目的报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彩超与CT联合检查,对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的超声显像及CT扫描进行分析.结果 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8例累及双侧叶,引起不规则、不对称肿大,超声诊断的显像率较CT扫描高.结论应用彩超和CT联合诊断,可以克服各自仪器性能所造成的不足,起到互补的作用;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刘晓杰;张艳华;郑秀兰;关承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地方性氟中毒神经系统病理学研究进展

    氟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损害越来越被广大研究者所重视.早在1937年shoutt首先报道地方性氟中毒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的表现.1972年Franke,1982年上官存民陆续报道地方性氟中毒合并神经系统受损的病例.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及听神经、尺神经.研究者通过光镜、电镜、扫描电镜的观察,对高氟所致的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理研究,临床诊断及防治提出了理论根据.

    作者:聂志文;黄长青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潜慢型克山病患者柯萨奇B组病毒特异性IgM的检测

    目的研究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潜、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CVB1-6IgM和CVB1-6IgG进行检测.结果①潜在型、慢型克山病组血清CVB1-6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28.57%vs7.5%,P<0.05),但明显低于心肌炎组(60.00%,P<0.05).②潜、慢型克山病组血清CVB1-6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38.10%vs7.5%,P<0.05),但与心肌炎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病区潜、慢型克山病患者有CVB感染存在.

    作者:邱芬;徐仓宝;宋鸿彬;刘作功;王亚文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原因的假设

    目的为探索急型克山病患者在较同步的短时间内暴死原因,拟提出一个假设,为科学研究建议一个方向.方法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了解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前重要的症状、体征,并与动物T-2毒素急性中毒实验中所出现的症状、体征进行比较.结果文献调查发现:1.急型克山病患者会在一个比较同步的短时间内发生暴死;2.患者死亡前有严重的呕吐,甚至混有胆汁;3.患者极度干渴,索饮大量凉水;4.出现一系列休克体征,如:血压进行性下降甚至到零,脉搏微弱、快速,直到扪不到.而这些症状在动物急性镰刀菌毒素中毒致死过程中亦是常见的,二者非常类似.结论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的原因很可能是摄入霉变粮食中镰刀菌毒素急性中毒后,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

    作者:杨进生;张理汉;朱杰荣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利川市克山病的流行及其病因探讨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发于黑龙江省克山县,遂因地命名为克山病.1969年8月利川县克山病暴发流行,经充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而证实.后被全国克山病病因座谈会定为克山病病区,为湖北唯一克山病区.现将近30年来本市克山病流行状况报告如下并试作其病因探讨.

    作者:陈佐贤;覃吉永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硒和碘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生长及原癌基因产物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硒、碘及两者联用对新生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培养基中加入不同剂量碘(40μg/ml、80μg/ml、120μg/ml)、硒(0.25μg/ml、0.50μg/ml、0.75μg/ml)及碘+硒,37℃CO2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突起长度.以免疫组化法测原癌基因c-fos蛋白产物表达.结果各加药组细胞大小、突起长度和原癌基因c-fos蛋白产物表达皆较对照组增大,但在体外培养未看到硒碘协同作用.结论碘、硒和两者联用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生长和原癌基因c-fos蛋白产物表达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雪;苏敏;李广元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锌对豚鼠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钙通道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锌对动作电位平台期的作用及锌与慢钙通道之间的关系.方法借助常规玻璃微电极技术和微机实时分析的方法,观察低钙、异搏定和锌对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电活动的作用.结果低钙、异搏定和锌对静息电位(RP)和动作电位峰值(APA)均无明显作用,但可使超射(OS)和大去极化速率(Vmax)降低;并影响心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使动作电位时程显著缩短,尤其是复极达峰值电位50%和10%的时程差(APD50-10)缩短更明显.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低钙、异搏定和锌均主要通过影响动作电位平台期而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的缩短与平台期的缩短是一致的,可见锌能阻断慢通道、降低钙离子内向电流,锌具有异搏定样慢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作者:李哲泓;吴惠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尿碘水平变化

    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碘代谢,我们采用恒温消解方法测定了85例不同病期老年COPD患者尿碘,并与20例健康老人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宝刚;孙文钊;马霄男;张伟兵;刘颖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1997年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实验室尿碘外质控样测定结果评价

    为配合做好'97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做为监测工作技术准备和质量保障工作的一部分,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专门制备发放了实验室检测所需的各种质控样品,并依此在监测工作开始前对各有关实验室测定质量进行了评价.本文仅报道尿碘外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盐碘全面TSH外质控样品的测定结果见另文报道.

    作者:刘颖;苏明;于钧;魏红联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砷与脂质过氧化的研究进展

    砷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毒作用机理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脂质过氧化(LP)学说在阐述砷毒作用机理上成为热点,这里将近年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富君;孙贵范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黑龙江省胃癌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胃癌发病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胃癌的发病有地理分布的特点[1],不同地区微量元素的分布有较大差异,胃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癌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并可作为胃癌诊断、复发、转移的判断指标[2,3],本文测定了胃癌患者血清中Cu、Zn、Fe、Mn、Ca含量及Ca/Zn比值,以探讨微量元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庞达;刘凤玉;邓中慧;孙金霞;曲宏岩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大骨节病考察报告及防制策略

    目的考察当地自然状况,病情现状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制订大骨节病防制策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壤塘县地形复杂,海拔高,气候寒冷.病情较重,以成年病人为主,儿童病患甚少.结论提出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制方针.具体措施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和改种经济作物为主,同时应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作者:卫生部赴壤塘扶贫考察组流调小组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大骨节病自然消长与硒元素关系的研究

    为了探讨大骨节病病情自然消长的变化与硒元素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82~1997年对河南省大骨节病区儿童病情及发硒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红阳;杨改霞;黄培新;郑学修;王道顺;黄文豪;崔才磊;刘景国;夏仲禹;李月梅;张广鑫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新疆1997年县(市)级碘盐监测分析

    目的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疆1997年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现况,并为全面评估防治效果和制定防治决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逐级汇总上报的方法;首先由各地在规定时间内依照批质量保障抽样法(LAQS)在加碘企业、零售店、居民户进行抽样,统一采用定量滴定法检测,结果汇总后逐级上报.结果新疆1997年县、市级共检测盐样941批,其中合格782批(83.10%);各抽检点的合格率分别为加碘企业(83.46%)、零售点(91.56%)、居民户(71.38%),不同抽检层次间批合格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新疆碘盐合格率虽较1996年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距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还有差距,尤其应重视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的提高.

    作者:王锋锐;徐训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基因诊断技术在致龋菌检测中的应用

    龋病被WHO列为三个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龋病的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属兼性厌氧或微需氧菌,本菌被公认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其致龋机制在于该菌能利用宿主口腔中的蔗糖合成葡聚糖,其中一部分为不溶于水的葡聚糖,这种多糖是牙菌斑的主要成份.变链菌可代谢这些多糖产生各种酸,从而使牙齿造成破坏[1].在我国龋病的发病率为40%左右,其主要病原菌-变链菌的检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一般依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免疫血清分型,不但准确性差而且费时.

    作者:康雪梅;王晓萍;冯维佳;于景翠;路娟;刘彦;王柏秋;傅松滨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原位RT-PCR法检测柯萨奇B病毒RNA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定位检测细胞或组织中柯萨奇B病毒RNA的原位RT-PCR方法(直接法).方法对柯萨奇B病毒(1~6型)感染HeLa细胞,经核酸酶(DNase和RNase)处理后的病毒感染HeLa细胞以及非感染的HeLa细胞进行原位RT-PCR检测.结果经扩增后,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呈蓝黑阳性信号;并且这种阳性信号经RNase A作用而消失,却不受DNase作用的影响;而非感染的HeLa细胞则不着色.结论原位RT-PCR法可特异地检测柯萨奇B病毒感染HeLa细胞中的病毒RNA,是一种特异和敏感的定位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研究该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及其与克山病等相关疾病的关系.

    作者:张凤民;赵德超;郭淑元;郭彩玲;谷鸿喜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内蒙古城镇和农牧区、病区和非病区碘盐及碘缺乏病病情分析

    目的了解内蒙古城镇、农牧区、病区、非病区碘盐和碘缺乏病现状.方法对1997年全区碘缺乏病中期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制盐的碘化效果较粉碎盐好,但在内蒙古由于生活习惯,有50%以上居民食用粉碎盐.城镇碘盐合格率高于农牧区,但因为多数城镇为历史非病区,碘盐普及时间短,故儿童甲肿率仍偏高.结论经过多年防治,病区儿童甲肿率已下降到5%以下,可粗制碘盐的质量尚有待提高.非病区碘盐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但需要有可持续性的保障机制.

    作者:李素梅;张志忠;贾海澄;于广军;沈薇;田守丽;程香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柯萨奇病毒B3在心肌疾病中作用的分子基础

    柯萨奇病毒B3在心肌病中的作用与其基因组的特定核酸序列有关,其毒性尤其决定于5′端非编码区的第234位核苷酸上的碱基(是U还是C);可能与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可能与柯萨奇病毒B3无毒株在特定条件下(缺硒)的遗传突变有关;柯萨奇病毒B3蛋白与硒蛋白的结构有相似性.

    作者:黄振武;夏弈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大鼠肝细胞核T3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低大鼠肝核T3受体特性的变化,为阐明甲状腺激素对肝细胞核T3受体的作用提供实验资料.方法用0.5%NaClO4诱导大鼠甲状腺功能低下,采用该室建立起来的T3和离体肝细胞核结合实验的方法,观察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大鼠肝核T3受体的影响.结果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肝核T3受体的亲合常数(Ka)增加,大结合容量(MBC)明显下降,T3受体占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且MBC与血清T3、T4呈正相关.结论肝核T3受体的数目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与控制,甲状腺激素对肝脏的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核T3受体的结合容量,而非通过改变受体占位率来实现的.

    作者:肖建英;刘用璋;朱燕凌;高淑贤;王翠瑶;马克玲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