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徐英霞;邓雪梅;李胜涛
本文整理、归纳、总结了国内近年来中医外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法及相关理论,从针灸、手法、理疗等方面对国内中医外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进行阐述。结果发现中医外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值得推广。
作者:李波霖;周宾宾;张鸿升;金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确立板蓝根中多糖寡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量板蓝根中多糖寡糖含量。结果:供试液在1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好,对板蓝根中多糖寡糖含量的测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板蓝根中多糖含量随醇沉浓度增大而降低。结论:苯酚-硫酸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可作为检测板蓝根多糖寡糖含量的优选方法。
作者:曾金娣;刘微;谢茵;罗晓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复方冠心舒有效组分细胞给药实验模型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和筛选有效组分的佳配伍。方法:对于复方冠心舒的有效组分,根据原来的基本配比,设计出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配比方案,对不同配比下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心舒有效组分的配比组合具有对抗心肌细胞A/R的作用。结论:复方冠心舒有效组分的佳配伍效果优于其它配伍;在冠心舒有效组分佳配伍组合方案中,分别除去三者中任何一味,冠心舒有效组分对抗心肌细胞A/R的作用显著减弱。
作者:陈俊杰;张馨瑜;谌燕;杨世林;范玫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早在《黄帝内经》年代,古人就很重视饮食,《黄帝内经》有大量篇幅对饮食加以论述,《素问》提出养生之道必须谨调五味,才能长有天命,为后世饮食养生体系奠基之作。笔者结合《内经》,将饮食养生归纳为其与生理病理、食量、食物四气五味、季节、梦相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治疗与宜忌。
作者:彭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胶囊对CHL细胞株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对其遗传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HL细胞培养技术,设妇科千金胶囊不同剂量对CHL细胞进行体外染毒,观察其致CHL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变化。结果:在5000、2500、1250μg/mL不同测试剂量浓度下,无论24h及48h收集细胞,并在+S9与-S9两种测试条件下,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各剂量组、溶剂对照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妇科千金胶囊在本试验所确定的5000μg/mL测试剂量浓度内,初步认为无诱发CHL染色体畸变作用。
作者:刘丹卓;赵新广;尤昭玲;左之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加龙骨牡蛎汤类方共有4首,如《伤寒论》中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闷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这是伤寒误下,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的证治。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下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主之”。这是伤寒误用火法,亡心阳而惊狂的证治。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这是伤寒误治致心阳虚烦躁的证治。还有《金匮要略》虚劳篇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这是阴阳两虚,遗精梦交的证治。以上各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惊狂、烦躁、卧起不安、失精梦交等精神情志方面的症状。
作者:杨扶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守方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慢性疾病的方法之一,临床运用时,辨证准确是关键,且医家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守方。
作者:杨芸峰;浦斌红;张群;张妤;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颈椎病是指颈椎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相应症状、体征的病症。西医多采用激素与脱水、局封介入或镇痛药物等治疗,笔者运用经方治疗3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书浩;曾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9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温针组29例、中药组36例、针药组34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3个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温针组、中药组、针药组均能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积分(P<0.05),针药组优于温针组、中药组(P<0.05),温针组与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针药组优于温针组(P<0.05),温针组优于中药组(P<0.05);复发率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肝健脾针法是一种高效、无不良反应、低复发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滨滨;张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介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李祥云教授治疗妇科出血症的临床经验。
作者:周琦;张琼;李祥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就老年人血浊发病的病因病机特点进行总结探讨,认为老年人血浊的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但机体衰老造成的五脏虚损是其根本原因,具有易致痰致瘀、变证繁多的发病特点。
作者:刘传谦;刘德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在常规西医抗生素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大黄、芒硝外敷的疗效。方法:将8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按照阑尾周围脓肿常规西医抗生素保守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外敷。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腹痛腹胀缓解、脓肿变小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比单纯应用抗生素效果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淑红;黄孟娟;江小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服用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血脂、全血粘滞度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 )水平的变化,从内皮细胞保护功能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心绞痛型)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补阳还五汤观察组( A组)40例、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 B组)。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7.5%、77.5%,对照组分别为52.5%、52.5%、42.5%,观察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硝酸甘油停减量大于等于50%的患者占87.5%,对照组为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全血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CE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和中医证候,减少硝酸甘油服用次数,改善心电图疗效,降低血脂、全血粘滞度指标及循环内皮细胞个数,并有明确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作者:曾建斌;陈章生;陈智军;杨军平;刘中勇;何怀阳;刘涛;伍建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酸钠结合下肢熏洗方与单纯应用玻璃酸钠对瘀血阻滞型膝痹病治疗的差异。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106例瘀血阻滞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4例,采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结合下肢熏洗方行膝关节熏洗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采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酸钠结合下肢熏洗方治疗瘀血阻滞型膝痹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邵加龙;陆健泉;薛锦标;蔡春岳;黄凯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金伟研究员是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氏脉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金氏脉学创始人。他从医40年,临床经验丰富,经过多年对脉学深入研究,创立了独特的“金氏脉学”。笔者对金伟先生的“金氏脉学”理论及诊断疾病的独特方法进行了初步整理,以期对传统脉学的提高和发展起到借鉴和参考意义。
作者:罗腾月;金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寒性脓胸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对我院几年来收治的2例寒性脓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冲洗胸腔,并予阳和汤加减口服。结果:治疗3个月后痊愈。结论:中药结合闭式引流治寒性脓胸疗效好、病程短、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吕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确定减味寿胎丸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比色法测定寿胎丸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减味寿胎丸中总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芦丁对照品在0.112~0.56mg/mL内线性良好( r=0.9998),回流提取减味寿胎丸总黄酮的佳条件: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10,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0.5h。结论:本提取工艺简单、合理、稳定,重复性好,可为减味寿胎丸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秀明;罗颂平;冯婷;方家;陈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肾衰)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3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泄浊汤组治疗32例,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31例,观察每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泄浊汤组为96.9%,优于对照组80.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泄浊汤组治疗后在降低中医症候积分、BUN和Scr以及升高Ccr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在降低中医症候积分、BUN、Scr 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升高Ccr 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泄浊汤组降低Scr的作用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 P>0.05),但在降低中医症候积分、BUN及升高Ccr方面皆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提示泄浊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同时能改善BUN、Scr、Ccr指标,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
作者:邵思思;任丽雯;黄蔚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