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怡;任刚;黄群;杨改红;刘校妃;袁金斌;罗小泉;陈海芳;严志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用胶囊中铬的含量。方法:采用德国质量标准DIN53314方法提取胶囊中的铬,加入二苯基卡巴肼显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用胶囊中铬含量。结果:在0.1~2 mg? L-1范围内,铬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回收率为99.53%,RSD为1.44%(n=9)。结论:本法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灵敏度高。
作者:肖俊辉;周玉生;郑自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推拿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食管反流早产儿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推拿,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食管24小时pH值各项指标及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检测观察组pH<4的反流总时间明显减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后观察组pH<4长于5min的次数明显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观察组长反流时间明显减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推拿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云海;张水堂;文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免疫性疾病,继发肾功能衰竭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期,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腹膜后纤维化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唐斯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清空膏是李东垣所创,用于治疗偏正头痛。针对头痛的病因病机,阐明了清空膏治疗的机理,有益于补充临床治疗头痛思路。
作者:唐思诗;林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根据IgA肾病的临床症候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血尿”、“水肿”、“腰痛”、“肾风”、“虚劳”等范畴。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肾元亏虚为本,湿、热为标,淤血内结贯穿始终。辨证时当首辨分期,再辨主证、次证;先辨正虚,再辨邪实。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分为辨证论治、专法专方、中成药及中药制剂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个方面。
作者:宋欢;倪道磊;金伟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石菖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石菖蒲中提取挥发油,通过优化程序升温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联用技术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其中的25个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3.27%,其中6种成分在石菖蒲的相关GC-MS分析中未见报道。结论:石菖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2.60%)、异丁香酚甲醚(2.35%)、α-细辛醚(32.18%)、β-细辛醚(54.73%)。
作者:唐怡;任刚;黄群;杨改红;刘校妃;袁金斌;罗小泉;陈海芳;严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观察舒血宁穴位注射在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膝关节WOMAC评分。结果:舒血宁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华玉平;凌敏;代树程;胡零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灸标本兼治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疲劳综合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标本兼治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在增强患者体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明显提高了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向荣;姚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探讨了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桂枝在该方中具有解表散邪,助阳化气,辛以润燥,平冲降逆的功能,在调节水液代谢方面起至关重要作用,主要用于表证未解,气不化津、津液不布,水湿内停所致的水湿病。
作者:李珊珊;吴晶晶;丁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型)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同对照组患者的67.74%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状况,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对伍炳彩教授运用清暑益气汤合人参蛤蚧散临床验案的研究,阐述清暑益气汤合人参蛤蚧散的临床证治,奠定其在临床运用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彭辉;伍建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人文精神,历经数千年涤荡依然显现出自身独特的现代价值。但是,其多年来遭遇的坎坷影响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此,须采取设立文化机构、打造人才队伍、加强宣传教育、健全管理机制等措施,促使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这些措施中,设立文化机构是前提,打造人才队伍是核心,加强宣传教育是关键,健全管理机制是基础,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又相互促进。
作者:彭恩胜;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尿道综合征是指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膀胱和尿道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组非特异性症候群,现统一命名为膀胱过度活动症[1]。目前尚未清楚其发病的具体病因,西医也未找到特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因而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临床辨治该病时常从脾论治,现阐述如下。
作者:章美玲;陈宝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补肾调冲法”立法的通脉大生片对排卵障碍型不孕( ASR)大鼠卵巢FSHR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9日龄SD大鼠,给予颈背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建立肾虚ASR大鼠模型,根据大鼠阴道涂片结果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组。灌胃5周后处死,取卵巢,计算卵巢指数。荧光定量RT-PCR检测计算各组大鼠卵巢FSHR 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FSHR mRNA表达量比较,模型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FSHR mRNA表达量比较,通高组、右归丸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中组、来曲唑组均上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通低组升高,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通高、中组FSHR mRNA表达量上调幅度明显高于通低组,尤以通中组显著。结论:通脉大生片可治疗肾虚排卵障碍型不孕,其机制与调节FSHR mRNA的表达水平,提高卵巢反应性有关。
作者:温莹莹;傅春华;弓丽华;黄金珠;周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微创经筋针刀镜诊疗技术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予美洛昔康、秋水仙碱、碳酸氢钠等)。微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微创针刀镜关节腔置药及经筋刀微创松解。对研究病例治疗前后的血沉、CRP、血尿酸、关节疼痛VAS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微创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筋针刀镜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学勇;刘炬;董亮;熊玮玮;吴頔;张细凤;姬森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在对彭胜权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验案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出现频次高的症状,并以此领会其辨治思路,进行辨证、立法、选方、用药。
作者:唐亚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何晓晖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临床工作,坚持“胃肠一体”观,倡导“四辨一体”脾胃病诊疗模式,学验俱丰,疗效卓著。根据《灵枢?胀论》“胃之五窍”理论,何教授从脾胃论治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五窍疾病,临床每获良效。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临床,令人得以启迪。
作者:颜志清;江训猛;刘爱平;何晓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就牛黄的种类与来源进行综述,对牛黄的代用品进行介绍,同时总结牛黄及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后续更好的利用牛黄作一铺垫。
作者:易长胜;廖坤;易俊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饲喂高脂高糖高盐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建立代谢综合征( MS)大鼠模型,为该疾病的研究探索合理可靠的建造模型方法,也为该疾病的药物疗效研究提供一个动物模型平台。方法:8周龄SD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高脂高糖高盐联合链脲佐菌素( STZ)组,高脂高糖高盐组和空白组。每组25只。每4周末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腹围、血压、空腹血糖,于第16周末测血脂( TG、HDL-C),评价成模情况。结果:高脂高糖高盐联合STZ组和高脂高糖高盐组大鼠的体质量、腹围、血压、空腹血糖、TG与空白组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脂高糖高盐联合STZ组成模率为69.6%,高脂高糖高盐组成模率为32%,两组间成模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饲喂高脂高糖高盐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小剂量空腹注射可建立较为稳定的代谢综合征( MS)大鼠模型。
作者:丁娜娜;刘莉;张良;郑南;柳广周;谢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早期宫腔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妊娠早期宫腔积血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B超改变。结果:总有效率高达95%,40例中30例经用药后治愈,B超示宫腔内孕囊旁不规则无回声区消失,且临床症状消失。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早期宫腔积血疗效显著。
作者:周莹;艾雯;蒋贵林;李中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