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李懿;蒋泽先
食管贲门失驰缓症是以食管下端括约肌松驰异常及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为特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病以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反流、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笔者自2000年10月-2008年12月,笔者运用启膈散加减 治疗本病1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丹峰;田剑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康复锻炼治疗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方法:将肩、肘关节功能障碍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结合康复锻炼组30例和单纯康复锻炼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刀结合针刀后的康复锻炼组在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及总体临床疗效的显愈率上优于单纯康复锻炼组.结论:针刀结合针刀后的康复锻炼疗法适合于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
作者:万明智;祁本杰;邓江华;侯新聚;徐光春;舒程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笔者用热敏灸治疗采用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后出现顽固性头昏病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罗某,女性,46岁,广州人.于2006年使用131碘治疗甲亢2个疗程后T3、T4、TSH均恢复正常.
作者:涂成文;刘伟华;喻国雄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掌指骨、跖趾骨骨折以前大多以手法复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外固定或手术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由于骨折部位出血,周围组织损伤,内外固定后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常导致掌指骨、跖趾骨关节过长时间废用.组织粘连、挛缩、甚至强直,进而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作者:郑新斌;顾小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吾师伍炳彩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师承名中医姚荷生先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40多年,笔者有幸伺诊于侧,今整理其临床从湿论治肝病验案2则供同道指正.
作者:魏明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狭窄、椎关节错位与滑移、钩突关节处骨赘伸入椎间孔等,都可引起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从而刺激或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患者担心手术治疗影响工作生活,而乐于选择非手术治疗.
作者:李长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优选四臣止咳颗粒处方药材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岩白菜素、甘草酸、绿原酸3种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乙醇浓度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活性成分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结论:该工艺活性成分的提取率高、合理可行,适用于四臣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
作者:钟绍金;王光发;廖正根;韩锡镇;梁新丽;赵国巍;张南;尼玛次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脑梗死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治疗.结果:12例均有程度不等的症状减轻,时间25-60天,平均45天.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李长如;陈灵敏;周海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总结介绍了陶晓华教授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治疗胃阴方虚、脾阳不足、肝郁脾虚、中焦阻塞、食滞地等各型脾胃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章道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94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用中药和西医常规治疗.按4级疗效标准评定口腔黏膜糜烂充血面积,计算总体疗效.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的有效率.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3.6%,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短期疗效显著.
作者:蒋李懿;蒋泽先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导师陈少春师从已故国家级名中医何子淮,现任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中医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妇科杂病.笔者有幸侍诊,受益颇多.陈师治疗妇科疾病,不拘泥于调补肝肾,更注重脾胃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玫桦;刘佳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相关条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
作者:姚荷生;姚梅龄;伍炳彩;肖德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芒果苷和阿魏酸的HPLC含测方法,以完善酸枣仁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18∶82);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 mL/分;柱温:30 ℃;进样量:8μL.结果::芒果苷和阿魏酸分别在44.86-897.6 ng (R2=0.999 6)和6.616-132.3 ng (R2=0.999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4%、99.73%.RSD分别为1.11%、1.3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酸枣仁糖浆中芒果苷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蓉;季巧遇;谢文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葛根芩连汤原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导师李新民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多年,常应用此方治疗小儿泄泻,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郑琳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考察力加寿片长期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力加寿片高、中、低剂量组(剂量为54.04、27.02、13.51 ɡ/㎏)和对照组,连续给药6个月后处死动物进行指标检测.结果:各剂量组动物的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长、血液学、血液生化及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也未见异常的组织学病理改变.结论:力加寿片长期应用不会产生蓄积性中毒反应.
作者:冷红文;李剑琦;吴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除湿胃苓汤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为健脾除湿的基础方,笔者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以此方[苍术(炒)9 g,厚朴(姜炒)9 g,陈皮9 g,猪苓9 g,泽泻9 g,赤茯苓9 g,白术(土炒) 9 g,滑石9 g,防风9 g,山栀子(生研) 9 g,木通各9 g,肉桂3 g,甘草(生)各3 g.上12味以水1 500 mL,煎取600 mL,分2次服]为主治疗多种疾病,常有满意的疗效,现将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穆志娟;刘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熟地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本草>言其入手足厥﹑少阴经,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补阴降火、滋阴安神、滋阴助阳、滋补肾阴、封填骨髓、滋补阴血、滋阴平喘、补养脾阴、通利血脉、固齿乌须等等.
作者:陈琴;兰佳;陈丹;曾琴;杨光华;娄雷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早年学习<儒门事亲>时,发现子和先生的医论及治疗手段确实独树一帜,其中将眩晕等诸疾列于风疾,主以汗吐之法.将病在膈上者定为寒痰,以独圣散吐之即可.由于当时临床经验有限,对于使用吐法来治疗眩晕证有诸多疑惑,认为难以用于临床之中.
作者:米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胞汤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妊娠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注射米非司酮建立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从Pd1(妊娠第1日) 至Pd7,中药组每日给予补胞汤中药灌胃1 mL(0.4g生药/mL),假模型组和模型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Pd4 上午7-8时,模型组和中药组皮下注射米非司酮注射液0.1 mL(浓度为0.8 mg/mL)1次,制成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假模型组注射等量丙二醇.Pd5 上午9:30-10:00每组各取6只小鼠,处死取全子宫,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情况,免疫组化采用SP 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PR、ER的含量.于Pd7 计数各组小鼠着床胚泡数.结果:模型组子宫内膜表面未见明显的胞饮突发育,表现为增生早期的子宫内膜变化,中药组可见完全发育的胞饮突,发育形态明显超前于模型组,接近假模型组;模型组ER、PR表达水平(0.103±0.098,0.113±0.032)显著低于假模型组(0.161±0.091,0.162±0.054)(P <0.05),中药组ER、PR表达水平(0.153±0.101,0.147±0.067)显著高于模型组(0.103±0.098,0.113±0.032)(P<0.05);模型组胚泡着床数(6.5±1.29)显著低于假模型组(15.3±1.37)(P<0.001),中药组胚泡着床数(13.8±1.5)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胞汤方中药能明显改善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发育,并显著提高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以促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进而终提高胚泡着床率.
作者:陈志梅;马大正;雷丽红;孙云;王新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脑血康颗粒中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采用RP-HPLC法测定脑血康颗粒中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含量,色谱柱:Diamousil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及0.1 mol/L的乙酸钠溶液分别为流动相A、B,流速:1.0 mL/分,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梯度洗脱.结果: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87 52-2.188 0 μg(r= 0.999 9)、0.080 72-2.018 0 μg(r=0.999 9);回收率(n=9)分别为100.5%(RSD=1.8%),100.3%(RSD=2.4%).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干扰小,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脑血康颗粒的质量.
作者:郑盈莹;万林春;王栋;许妍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