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外胆管狭窄195例

靳怀安;周振理

关键词:肝外胆管狭窄, 中西医结合疗法, 内镜治疗, 胆肠内引流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外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方法:195例全部经中药治疗,其中内镜介入治疗139例,开腹手术85例,腹腔镜手术44例.结果:治愈153例,好转35例,有效率为96.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外胆管狭窄疗效肯定,内镜介入治疗针对良性病变及部分恶性病变引发肝外胆管狭窄病人优势明显.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膜样痛经中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膜样痛经是由于黄体功能不足,引起孕激素分泌功能低下,致子宫内膜分泌不佳不能分解而呈整快排出,及子宫平滑肌收缩力过强,或不协调收缩引起.以经行腹痛剧烈,甚至发生痛厥,直到子宫内膜呈大块腐肉样物随经血排出后疼痛始缓而得名.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育.本病属于功能性痛经范畴.归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源于先天禀赋薄弱或房劳多产,绝大多数属肾虚血瘀,在妇科临床中并不鲜见,且治疗较为棘手.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温经助阳、活血化瘀方法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已经证实对膜样痛经有着可靠的疗效.兹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曹慧;卢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加味四逆散配合针刺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40例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配合针刺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对比两组对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配合针刺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地生;方名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目前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特点、发病率、发病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菌群失调性腹泻研究进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菌群失调性腹泻发生率约为5%~30%,与使用抗生素种类、联合用药数量及疗程、采用医疗干预措施、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控制关键.

    作者:项涛;陈远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胆囊切除术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相关关系

    胆囊切除术一直作为急性胆囊炎和有症状的胆石症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嘈杂、呕吐胆汁等症状,既往归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1],但我们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许多患者存在胆汁反流现象,并胃粘膜损伤.为了了解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我们收集了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胃镜检查发现有胆汁反流胃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胆囊切除术与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平;王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曹式丽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经验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已得到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吾师曹教授总结近40年行医经验,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取得较好疗效.1 中药内服法辨证治疗慢性肾衰

    作者:边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从《难经经释》看徐大椿的治学特点

    徐大椿乃我国清代著名医家,于医理造诣颇深,临证亦不同凡响,其所著《难经经释》在历代《难经》注本中亦是较好的一种.从该书中探讨和挖掘徐氏治学特点,以期对后来研究者略有启发.

    作者:赵晶;刘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50例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的全身症候群.由于CFS病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治疗CFS 5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华文;曾小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蒲地蓝消炎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蒲地蓝消炎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以甲醇-水-冰醋酸(50∶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 nm.结果:黄芩苷在5.3~58.4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04%(RSD=0.93%).结论:此法准确、快速、精密度好,可作为该产品的主要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廖建春;屈蓉;田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原发性脑室出血20例预后探讨

    原发性脑室出血并不多见,正确及时地选择适的治疗方法,对预后意义重大,现将我院2004~2005年的108例脑出血中原发性脑出血2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预后.

    作者:黄海;宋淑琴;谢琼英;郭金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崇尚经典探幽发微——伍炳彩学术经验初探

    伍炳彩教授、主任中医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熟读经典,且多有发挥.本人有幸师承伍老,兹就其学术经验略述一二:1 学好经典是中医的基本功

    作者:周茂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化积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56例

    目的:观察化积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予化积口服液治疗,对照组(56例)予多酶片加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进食量及尿D-木糖排泄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36%,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增加进食量及提高尿D-木糖排泄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与对照组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化积口服液对小儿厌食症有效.

    作者:吴继红;王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肝气郁结型不孕症的中西医认识

    不孕症是全世界关注的人类自身生殖健康问题,在不孕因素中,女方因素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导致不孕的原因相当复杂,除了生殖健康方面的病因外,还与患者本人的心理因素有关,目前心理因素对不孕妇女的影响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心理因素所致女性不孕症,即中医学中肝气郁结型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施治稍作浅析.

    作者:程慧琴;杨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通脉补肾法对冠心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通脉补肾法对冠心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补肾的中药,两组均治疗3月.测定6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II型前胶原(PCIII)、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含量的改变.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CⅢ、LN、HA含量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脉补肾法能显著降低患者PCIII、LN、HA浓度,提示中药在改善冠心病心肌纤维化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潮;王健;叶秀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调强放疗联合中药治疗初治鼻咽癌21例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中药治疗对初治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2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9例,Ⅳa期4例;13例行单纯根治性放疗,8例行放、化综合治疗.患者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实施IMRT,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0 Gy.对于Ⅲ和Ⅳ期患者,在IMRT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5-Fu化疗1~2周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联合中药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0、Ⅰ、Ⅱ、Ⅲ级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情况为:皮肤2、16、2、1例,口腔0、5、17、9例,口干1、16、4、0例,咽0、4、16、1例,骨髓抑制16、6、2、1例,经对症处理均未影响正常放射治疗.17例病灶完全缓解,4例病灶部分缓解.结论:IMRT在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中药可减轻放疗毒副反应.

    作者:廖瑜露;胡爱民;黎治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胸膜外血肿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后,在肋骨正斜位片上,胸膜外血肿对肋骨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肋骨正斜位片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出现胸膜外血肿,其中17例第一次摄片均未发现肋骨骨折,复查时发现肋骨骨折,3例多次复查未发现肋骨骨折.结论:外伤患者,在肋骨正斜位片上出现胸膜外血肿均应提示骨折的可能性.

    作者:廖爱民;简小同;周武;郑斌;黄礼军;陈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参乌冠心冲剂治疗心脏X综合征34例

    目的:观察参乌冠心冲剂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心脏X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组口服参乌冠心冲剂,疗程为2个月,观察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运动试验情况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参乌冠心冲剂对心脏X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元莹;郭茂松;赵新广;郭文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随着药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药物研究已进入制剂创新的时代,如缓释和控释制剂等越来越备受人们的青睐.缓控释制剂在药剂学的发展进程中为第三代制剂,属于现代给药系统.这种制剂由于克服了频繁给药的弊端,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体内药物有效浓度,从而可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及药物载体的修饰等,更为药剂工作者在缓控释制剂领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着我国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宋娟;潘金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千柏鼻炎分散片中大黄酚的含量

    千柏鼻炎分散片由千里光、卷柏、羌活、决明子、麻黄、川芎、白芷七味中药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至的鼻塞,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见上述症候者.由于方中盐酸麻黄碱,及异欧前胡素含量较低,实验条件不易控制,决明子为方中主药,有效成分明确,笔者选择测定决明子的大黄酚含量建立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决明子中大黄酚的含量,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庄妍;曾文丽;朱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加味小陷胸汤散剂治疗胆石症47例

    笔者从2000年以来,选用《伤寒论》之小陷胸汤为主方,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味,制成散剂,治疗胆石症4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徐人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王绍和用虫类药治疗阳痿经验

    王绍和先生(1914~1996)在从医的六十多年里擅治男性病,常有灵方特色,笔者侍诊近三十年间受益颇深,今将王老先生以虫类药治疗阳痿的经验简介如下:1 壮阳暖肾的蜻蜓

    作者:王兆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