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冬华;王炜;万贤亮;唐衍芳;涂水生;熊建平
2003年6月~2006年4月,我院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近端骨折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42岁;胫腓骨远端骨折14例,近端11例;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7例,砸伤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4天.
作者:江平频;张新武;黄志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们用归肾丸合热敏灸治疗卵巢早衰3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2005年7月~2007年7月就诊于江西省中医院门诊的卵巢早衰患者,年龄28~40岁,平均(34.56±5.14)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18.56±13.18)个月.
作者:蒋贵林;王转丽;刘晓燕;王晨媛;黄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性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按年龄层次及病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用活血化瘀法,对照组40例用三七片.2组均每月连服15日,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4.6%,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25%,总有效率77.5%.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性功血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罗娟珍;潘兆兰;黄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笔者在临床中常运用痰瘀同治之法,治疗内科杂症屡获良效,滋介绍数则如下:1 脂肪肝(胁痛)章某某,男,47岁,农民,2006年4月21日初诊.右胁部疼痛伴乏力、纳差、便溏3月余.某医院彩超检查示:肝外形增大,右肝斜径17.2 cm,形态饱满,肝回声细密,后场回声衰减,血管网模糊不清.
作者:张铁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周围性面瘫,现代医学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针灸治疗病种之一,疗效肯定.但临床上针对急性期面瘫出现耳后或面部红肿热痛,甚至疱疹的面瘫患者,单纯的针灸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疗程长,后遗症恢复慢,部分患者不能完全痊愈,甚至出现倒错现象,笔者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合针灸对该类面瘫患者的早期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金水;聂容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吾师李远实主任中医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诵习岐黄,后考入江西中医学院,临床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3年,亲聆教诲,受益良多,兹将老师学术经验略述于下:
作者:甘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腹部绞痛,是急腹症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以输尿管结石为多见.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扩张程度与结石所在部位的判断定位准确.现将我院2003年6月~2006年8月经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所致输尿管扩张的218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冯燕平;冯永福;何晓静;李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邵荣世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内科,尤精脾胃.本人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老师脾胃病用药经验略举一二,以餐同道.
作者:顾庆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腰椎骨质增生症为中老年常见多发的慢性关节病.我们运用温针灸治疗本病20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00例,男94例,女106例;年龄21~79岁,其中21~39岁27例,40~49岁51例,50~59岁64例,60~69岁38例,70~79岁20例.
作者:宋南昌;万福英;徐涵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临床表现1.1 诊断依据术后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如术后8小时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 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 ml,即可诊断尿潴留.1.2 症状患者自觉下腹部憋胀不适,或有疼痛,每有排尿感而欲解不能.若因盆丛神经损伤所致,多数并无逼尿感,亦无膀胱膨胀和疼痛感,可有下腹不适感.
作者:胡晓阳;曹荣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半身汗出的特点是指以鼻脐为正中线,一侧汗出,一侧无汗者.笔者以中医药治疗本病1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6~59岁,病程5~12年.辨证分为5型,其中阳明热盛证2例,肝经郁热证4例,阴虚内热证5例,气血两虚证4例,阳气亏虚证3例.
作者:谢华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笔者用黄连温胆汤加减着重从痰论治本病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中风患者104例,年龄50~70岁,男81例,女23例,其中脑梗死82例,脑出血10例,脑栓塞1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诊断参照全国第3次脑血管学术会议所定标准.
作者:王玉;谢玲;苏再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介绍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手术技巧.方法:对2001年3月~2006年3月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450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2个月.除在术中有3例神经根牵拉损伤、2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引起下肢麻木、2例硬脊膜撕裂、脑脊液外漏、皮肤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无并发症.临床疗效有优422例(93.8%),良25例(5.5%),差3例(0.7%),优良率99.3%.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掌握好适应症基础上,其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吕一;王龙剑;余兆仲;傅宏;徐国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四逆散出自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此方为和解剂中调和肝脾的常用代表方剂之一.方中用柴胡,和解少阳,使枢机运转而郁热透达;芍药、甘草,以调理肝脾,则土木得和,气机流畅.同时,柴胡与枳实同用,可以升清降浊;芍药与甘草同用,可以缓急舒挛.合而成方,可散气血之郁滞,宣气机之不畅,从而使表里得和,肝脾两调.笔者运用此方为主应用于临床,随症加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举门诊四则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肖旺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将自制硅胶压迫引流管应用于痔术后大出血,止血效果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4~66岁,平均45岁.均为痔术后继发性大出血,其中痔注射4例,痔剥扎术后6例.入院3例血压低于60/40 mmHg,本组患者均无凝血机制障碍.
作者:李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现任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名誉校长的傅淑清教授是江西省名中医,全国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对于儿科疾病的诊治,可谓得心应手,笔者有幸跟师学习.2007年5~8月期间,老师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喘嗽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小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们用欧维婷软膏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40例获得较好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共收治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年龄46~77岁,病程1周~1年,平均8.8个月;绝经年限8个月~25年,平均(6.44±6.78)年.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5 mm.
作者:姚美珍;赵慧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腹压突然增加时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是女性常见病.其轻、中度首选非手术治疗.笔者采用隔盐灸神阙、关元、中极、三阴交,配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道如下:
作者:杨林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80年代初,作为文革后首届中医学院在校生,根据组织安排,我随江苏名老中医、南通市第二医院陈伯涛主任医师学习,获益不浅,毕生难忘.先生对仲景学说有独特研究,在经方今用方面颇有造诣.而今业师仙逝,缅怀之余,惟愿其学术为后人光大,才是对先生好的纪念,是故今将当年在业师悉心指导下,于古方今用之临床体会整理一二,掇拾于兹:
作者:程大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在小儿全身骨折中多见,其发病率占儿童上肢骨折的50%~60%左右,发病率高峰在5~8岁,易并发肘内翻、关节僵直、肌间隔综合征等.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我科近3年来主要依据小儿骨骼生长发育特点,采用闭合复位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恒青;赵吉祥;熊名副;李韶辉;肖锐;胡永恒;朱磊智;潘仕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