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内镜像及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丁成华;方华珍;查青林;胡珂;程绍民;王朝晖;章文春;盘莉;尚姝

关键词:舌象变化, 胃食管反流病,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内镜像、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11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舌象,并与患者胃镜像及Hp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舌色淡白、红、暗红(绛)、紫的变化对应胃粘膜苍白水肿、充血、红斑、糜烂的改变;Hp感染阳性率与舌苔的关系为黄厚腻、光剥>白厚腻>少或无苔>薄黄>薄白.结论: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内镜像、Hp感染存在相关性,舌色的变化可反映胃粘膜色泽的变化,舌苔变化可反映Hp感染情况.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笔者跟随导师周士源在临床中发现运用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属阴虚夹痰者,具有比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清肺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清肺合剂原方是经我院几代中医师、中药师多年研究,临床长期使用验证,并经多次调整而得的验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凉血消肿、抗癌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癌、肺炎、放射性肺炎引起的咳嗽多痰、胸痛、咳血等症.

    作者:侯桂兰;章红燕;王春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玉屏风散合止嗽散治疗过敏性咳嗽46例

    近年来,笔者用玉屏风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过敏性咳嗽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玉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桂枝加桂汤治疗胸口发冷51例

    笔者自2000年起用桂枝加桂汤治疗胸口发冷51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泮晓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灸、耳压法配合中药泡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82例

    笔者于2003年3月~2005年7月采用耳体针配合中药泡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82例,疗效满意,病人反映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收稿日期:2005-11-15)

    作者:胡涓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尿路结石肾绞痛60例临床观察

    当归芍药散见于<金匮要略>,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白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活血利湿之效,肝脾同治,气血同调,但偏于肝经、血分.原方本为治疗妇人肝脾不和所致的腹中疼痛,现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如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妊娠腹痛、先兆流产、妊娠水肿、附件炎等,内科的慢性胃炎、胆囊炎、慢性肝炎、肾病水肿、冠心病心绞痛等,耳鼻喉科的过敏性鼻炎、内耳眩晕症,外科的慢性荨麻疹等,只要符合肝郁脾虚之病机,临证皆可灵活运用.笔者自2002年始运用本方治疗尿路结石肾绞痛60例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陈宝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癀片治疗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笔者对2001年4月~2003年4月用我院新癀片治疗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用美洛昔康治疗的患者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建平;喻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康艾注射合并干扰素治疗肾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在干扰素治疗肾癌过程中的减毒作用.方法:对比康艾注射液配合干扰素与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肾癌45例,对其减少干扰素副反应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加用康艾注射液组的流感样症状(发热、寒战、头痛、乏力)、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等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艾注射液可降低干扰素的副作用,效果良好.

    作者:马波;汪中扬;孙祥宙;吴荣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隔蒜艾灸治疗蝮蛇咬伤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隔蒜艾灸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方法:6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用隔蒜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症状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隔蒜艾灸治疗蝮蛇咬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

    作者:喻文球;王万春;严张仁;李金娥;谌莉媚;王丹;李燕芳;邹国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益比奥治疗25例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验方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低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益比奥)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RA)的疗效.方法:将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补充铁剂、叶酸及益比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补肾益气生血方.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Hct有显著上升(P<0.01),Scr、BUN则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Hb、Hct有上升(P<0.01),而Scr、BUN则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Hb、Hct治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cr、BUN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西药较单纯应用西药更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RA,补肾益气生血方可节省EPO药物剂量,保护残存肾功能.

    作者:赵红;朱志伟;贺琲珺;孙有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慢性下肢溃疡2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顽固性下肢溃疡的疗效.方法:以荆芥连翘汤加减局部浸泡治疗.结果:治愈16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2%.结论: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顽固性下肢溃疡疗效好.

    作者:刘学清;曾抗;兰海梅;陈宝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从《伤寒论》辨析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癌前病变,西医治疗远期疗效不佳,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应用<伤寒论>经方及针灸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疗效,本文从<伤寒论>辨治下利思想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方法,以期为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赵天平;吴焕淦;刘慧荣;施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4例

    笔者自2001年5月~2004年10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124例,并与西药西沙必利治疗117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卓立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机制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全方由黄芪、当归组成,二药用量之比为5:1,为经典的气血双补名方,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该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治疗贫血的相关药理研究亦十分活跃,实验研究资料丰富.

    作者:童延清;侯火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化瘀行气平喘方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喘45例临床报道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以发作性咳嗽、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尤以3~6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常于春秋两季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笔者自拟化瘀行气平喘方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喘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喆暾;张鸣;黄雄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1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1例加用针刺治疗;对照组29例服西沙比利治疗,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1%,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何润明;黄应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颈椎病的综合治疗

    颈椎病为临床多发、常见病,作者自2002年6月~2005年4月采用手法结合药物、理疗治疗颈椎病有完整资料的共167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昊;李泳高;陈品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针并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6例

    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们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景红梅;钟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疏肝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疏肝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CAA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疏肝方加减联合康力龙、左旋咪唑和654-2片;对照组仅服用以上西药,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缓解率50%,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缓解率26.66%,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观察指标看,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恢复均较对照组好;骨髓增生也较对照组活跃(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CD+4细胞增高,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上升;IFN-α、IL-2水平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疏肝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

    作者:周红;王沁;江志生;许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是真尴尬,还是自风流

    中医,西医,都是以人体生理病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古代的科学,而西医是现代科学.从古代到今天,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中医、西医可谓是殊途同归,总有一天会走到一起--中西医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医学形态.去年出版的<当中医遇上西医>,有一些观点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