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艳
中医,西医,都是以人体生理病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古代的科学,而西医是现代科学.从古代到今天,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中医、西医可谓是殊途同归,总有一天会走到一起--中西医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医学形态.去年出版的<当中医遇上西医>,有一些观点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伍炳彩教授,江西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三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四十余年,学验俱丰.长期坚持临床实践,在内、妇、儿科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被选为伍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在整理伍老临证医案时,颇有心得,兹将其治疗湿病验案略举一、二,以飨同道:
作者:周茂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自2001年5月~2004年10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124例,并与西药西沙必利治疗117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卓立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验方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低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益比奥)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RA)的疗效.方法:将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补充铁剂、叶酸及益比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补肾益气生血方.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Hct有显著上升(P<0.01),Scr、BUN则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Hb、Hct有上升(P<0.01),而Scr、BUN则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Hb、Hct治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cr、BUN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西药较单纯应用西药更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RA,补肾益气生血方可节省EPO药物剂量,保护残存肾功能.
作者:赵红;朱志伟;贺琲珺;孙有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用玉屏风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过敏性咳嗽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玉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肩锁关节脱位常因直接暴力作用于肩峰所引起,临床十分常见.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AO肩锁钩钢板治疗Allman[1]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11例,其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廖志坚;于建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联合思密达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5例腹泻小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七味白术散联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单用思密达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止泻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止泻时间(41.3±11.5)小时;对照组总有效率73.8%,止泻时间(68.5±20.2)小时,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提高思密达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作用.
作者:褚家秀;曾艺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从五版到七版<方剂学>教材中,参苏饮和小青龙汤作为主方或附方,在辛温解表剂、扶正解表剂中都有论述,二方在临床上也颇多使用.在以上各版的教材中,对于参苏饮的主证论述皆为: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对病机的论述皆为:脾肺气虚,外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方证以外有风寒,见发热恶寒、无汗表实,内有寒饮停肺为辨证要点;而小青龙汤主证为:外寒内饮证或日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其病机为:素有寒饮,脾肺必虚,水津不化,聚湿成饮,今复感风寒,外邪引动内饮,水寒相搏,肺失宣降,水饮内迫外溢,而发诸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每当讲到此方时,不少学生易将参苏饮和小青龙汤证相混淆.也有学生提出,此方证既然与小青龙证相似,只是有无气虚或气虚轻重而已,是否可仿照张仲景之习惯,在小青龙汤中配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或配人参、生姜、白术、炙甘草,这样既可辛温发汗解表实,温肺化饮治痰饮,又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杜绝生痰之源.可见各版<方剂学>教材,对参苏饮和小青龙汤证病因病机的论述,已造成了学生对此二方认识上的混乱.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教材中有关参苏饮方证的病因病机作一详细剖析,并将参苏饮证与小青龙汤证作一鉴别,以正视听.
作者:耿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疼的常见原因.到目前为止,其病机尚不明确,比较公认的观点有机械刺激学说、炎症刺激学说、自体免疫学说[1]等.近年来有关中药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韩艳;白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笔者跟随导师周士源在临床中发现运用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属阴虚夹痰者,具有比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祛痰化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采取以滋补肝肾为主,佐以祛痰化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68例.结果:治疗68例,基本恢复22例,显著进步25例,愈显率69.12%.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期以肝肾阴亏为主要病机特点,滋补肝肾、祛痰化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何宇峰;苏秀群;李国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隔蒜艾灸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方法:6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用隔蒜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症状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隔蒜艾灸治疗蝮蛇咬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
作者:喻文球;王万春;严张仁;李金娥;谌莉媚;王丹;李燕芳;邹国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癌前病变,西医治疗远期疗效不佳,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应用<伤寒论>经方及针灸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疗效,本文从<伤寒论>辨治下利思想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方法,以期为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赵天平;吴焕淦;刘慧荣;施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有这样一部医书,正文部分不过区区数页,其内容也仅一首药方而已,但它曾名满天下,却又很快销声匿迹.它从颠峰跌至谷底的命运,是中国医学史上一极有名的公案,但很多人却未曾见过这部书.扑朔迷离,引起人们多少遐想.这部书就是<圣散子方>.
作者:伊广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肛肠科从1993年6月以来,采取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800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肖慧荣;万顺兰;徐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指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谊深;谢胜;张云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痰是体内水湿津液代谢异常停聚而成的病理产物.举凡外感六淫,邪阻气化,津液积聚,可凝结为痰;或内伤七情,郁结不解,气不布津,聚而成痰;或贪酒无常、饮食失节,湿热熏蒸,灼津为痰;或体虚劳倦,房室过度,元气大伤,水谷水化,可反留为痰等.痰形成后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子,阻碍经脉气血运行,影响气机升降出入,害及五脏六腑.妇科病痰证是由于痰直接侵犯或间接通过脏腑经络气血影响胞宫、胞脉以及冲任督带,使其生理功能异常,导致的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带下病、妇科杂病等病证.
作者:周福霞;宋镇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对2001年4月~2003年4月用我院新癀片治疗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用美洛昔康治疗的患者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建平;喻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1例加用针刺治疗;对照组29例服西沙比利治疗,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1%,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何润明;黄应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根据临床观察,外感咳嗽采用西药抗菌消炎,止咳化痰,不少病人或咳减而难以痊愈,或全然无功,尤其是病毒感染所致者.有的病人,为图方便,服用市售止咳化痰中成药,此等药物或含收敛镇咳药,或含养阴柔润药,或含清热解毒药,对外感病邪为患者,或闭门留寇,或冰伏病邪,引邪入里.因此往往使咳嗽缠绵日久,甚至2~3月不愈者亦非少见.笔者随陈瑞春教授临证,见陈师治外感咳嗽疗效颇佳,总结如下.
作者:胡珂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