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尿路结石肾绞痛60例临床观察

陈宝国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 尿路结石, 肾绞痛, 中医药疗法
摘要:当归芍药散见于<金匮要略>,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白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活血利湿之效,肝脾同治,气血同调,但偏于肝经、血分.原方本为治疗妇人肝脾不和所致的腹中疼痛,现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如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妊娠腹痛、先兆流产、妊娠水肿、附件炎等,内科的慢性胃炎、胆囊炎、慢性肝炎、肾病水肿、冠心病心绞痛等,耳鼻喉科的过敏性鼻炎、内耳眩晕症,外科的慢性荨麻疹等,只要符合肝郁脾虚之病机,临证皆可灵活运用.笔者自2002年始运用本方治疗尿路结石肾绞痛60例取得显著效果.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慢性下肢溃疡2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顽固性下肢溃疡的疗效.方法:以荆芥连翘汤加减局部浸泡治疗.结果:治愈16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2%.结论: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顽固性下肢溃疡疗效好.

    作者:刘学清;曾抗;兰海梅;陈宝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疼的常见原因.到目前为止,其病机尚不明确,比较公认的观点有机械刺激学说、炎症刺激学说、自体免疫学说[1]等.近年来有关中药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韩艳;白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

    笔者以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一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内镜像及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内镜像、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11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舌象,并与患者胃镜像及Hp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舌色淡白、红、暗红(绛)、紫的变化对应胃粘膜苍白水肿、充血、红斑、糜烂的改变;Hp感染阳性率与舌苔的关系为黄厚腻、光剥>白厚腻>少或无苔>薄黄>薄白.结论: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内镜像、Hp感染存在相关性,舌色的变化可反映胃粘膜色泽的变化,舌苔变化可反映Hp感染情况.

    作者:丁成华;方华珍;查青林;胡珂;程绍民;王朝晖;章文春;盘莉;尚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是真尴尬,还是自风流

    中医,西医,都是以人体生理病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古代的科学,而西医是现代科学.从古代到今天,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中医、西医可谓是殊途同归,总有一天会走到一起--中西医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医学形态.去年出版的<当中医遇上西医>,有一些观点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AO肩锁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常因直接暴力作用于肩峰所引起,临床十分常见.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AO肩锁钩钢板治疗Allman[1]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11例,其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廖志坚;于建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化瘀行气平喘方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喘45例临床报道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以发作性咳嗽、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尤以3~6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常于春秋两季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笔者自拟化瘀行气平喘方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喘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喆暾;张鸣;黄雄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扑朔迷离的《圣散子方》

    有这样一部医书,正文部分不过区区数页,其内容也仅一首药方而已,但它曾名满天下,却又很快销声匿迹.它从颠峰跌至谷底的命运,是中国医学史上一极有名的公案,但很多人却未曾见过这部书.扑朔迷离,引起人们多少遐想.这部书就是<圣散子方>.

    作者:伊广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清肺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清肺合剂原方是经我院几代中医师、中药师多年研究,临床长期使用验证,并经多次调整而得的验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凉血消肿、抗癌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癌、肺炎、放射性肺炎引起的咳嗽多痰、胸痛、咳血等症.

    作者:侯桂兰;章红燕;王春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1.54%,明显高于对照组64.41%,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正骨推拿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作者:范德辉;刘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桂枝加桂汤治疗胸口发冷51例

    笔者自2000年起用桂枝加桂汤治疗胸口发冷51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泮晓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隔蒜艾灸治疗蝮蛇咬伤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隔蒜艾灸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方法:6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用隔蒜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症状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隔蒜艾灸治疗蝮蛇咬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

    作者:喻文球;王万春;严张仁;李金娥;谌莉媚;王丹;李燕芳;邹国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机制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全方由黄芪、当归组成,二药用量之比为5:1,为经典的气血双补名方,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该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治疗贫血的相关药理研究亦十分活跃,实验研究资料丰富.

    作者:童延清;侯火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4例

    笔者自2001年5月~2004年10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124例,并与西药西沙必利治疗117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卓立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伍炳彩治湿病验案拾萃

    伍炳彩教授,江西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三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四十余年,学验俱丰.长期坚持临床实践,在内、妇、儿科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被选为伍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在整理伍老临证医案时,颇有心得,兹将其治疗湿病验案略举一、二,以飨同道:

    作者:周茂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参苏饮病机主证辨析及与小青龙汤的比较

    从五版到七版<方剂学>教材中,参苏饮和小青龙汤作为主方或附方,在辛温解表剂、扶正解表剂中都有论述,二方在临床上也颇多使用.在以上各版的教材中,对于参苏饮的主证论述皆为: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对病机的论述皆为:脾肺气虚,外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方证以外有风寒,见发热恶寒、无汗表实,内有寒饮停肺为辨证要点;而小青龙汤主证为:外寒内饮证或日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其病机为:素有寒饮,脾肺必虚,水津不化,聚湿成饮,今复感风寒,外邪引动内饮,水寒相搏,肺失宣降,水饮内迫外溢,而发诸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每当讲到此方时,不少学生易将参苏饮和小青龙汤证相混淆.也有学生提出,此方证既然与小青龙证相似,只是有无气虚或气虚轻重而已,是否可仿照张仲景之习惯,在小青龙汤中配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或配人参、生姜、白术、炙甘草,这样既可辛温发汗解表实,温肺化饮治痰饮,又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杜绝生痰之源.可见各版<方剂学>教材,对参苏饮和小青龙汤证病因病机的论述,已造成了学生对此二方认识上的混乱.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教材中有关参苏饮方证的病因病机作一详细剖析,并将参苏饮证与小青龙汤证作一鉴别,以正视听.

    作者:耿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滋肝肾祛痰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68例分析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祛痰化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采取以滋补肝肾为主,佐以祛痰化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68例.结果:治疗68例,基本恢复22例,显著进步25例,愈显率69.12%.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期以肝肾阴亏为主要病机特点,滋补肝肾、祛痰化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何宇峰;苏秀群;李国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指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指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谊深;谢胜;张云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本人自2002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门江平;甘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从《伤寒论》辨析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癌前病变,西医治疗远期疗效不佳,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应用<伤寒论>经方及针灸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疗效,本文从<伤寒论>辨治下利思想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方法,以期为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赵天平;吴焕淦;刘慧荣;施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