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敏点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康明非;陈日新;田宁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热敏点, 针灸疗法, 艾灸
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点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5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样本,随机分配到热敏点灸治疗组和针+罐+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为10天一疗程,共治疗1疗程(包括不足10天痊愈者),采用国际公认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观察以上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热敏点灸治疗组与针+罐+TDP对照组积分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治疗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为20.00%、73.33%,对照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为0、15.00%,两组显愈率93.33%、15.00%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治疗组有效以上病例治疗天数平均为(3.18±1.59)天,对照组为(7.00±2.47)天,二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热敏点灸治疗MPS的疗效远优于针+罐+TDP的综合疗法.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状切口与冰蜜生肌膏联合治疗褥疮38例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Ⅲ度褥疮的方法.方法:用手术刀对Ⅲ度褥疮边缘做放射状切口,疮面敷以冰蜜生肌膏直到疮面愈合.结果:38例老年Ⅲ度褥疮病人经过一段治疗后,褥疮均治愈.结论:放射状切口与冰蜜生肌膏联合治疗褥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且经济、容易实行.

    作者:张雪鹏;易洪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疏肝理脾法治疗五更泄泻73例

    五更泄泻一病,前人多责之于肾阳虚弱,脾失温养所致,以温养脾肾法治疗大多有效,但也会碰到效果不理想的病人.作者在临床中发现用温养脾肾法无效的五更泄泻病人多伴有胸胁胀闷、嗳气、脉弦等肝郁表现,故考虑其腹泻可能为肝郁犯脾,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采用疏肝理脾法治疗,获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焕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强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

    目的:观察强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予强胃消痞汤治疗;对照组40例,予西沙比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作者:介世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顽固性荨麻疹1例

    临证中遇到顽固性、难治疗的荨麻疹患者不少,使用常规的西医对症治疗,对一部分患者往往效果不佳,而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竟获良效,兹录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儿科住院一典型病例如下:

    作者:刘志文;黄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100例

    2004年6月~2005年8月,我采用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100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福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伍炳彩运用温胆汤经验

    伍炳彩教授是我院名老中医,临床以见病知源,辨证准确著称.他善用成方治疗内科疑难疾病.其中温胆汤就是他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陈皮、枳实、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陈皮行气消痰;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大枣、甘草益脾和胃,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化痰,和胃清胆之功.伍老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显著,现略举一二介绍如下:

    作者:余晓清;伍建光;侯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胃肠功能障碍

    腹部手术后早期常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及生活质量.现总结我院2000年以来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并与单纯用西医治疗者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贺咏宁;郭一民;贺熙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悸的中医治疗

    心悸包括惊悸、怔仲,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也是多种疾病中的常见症状.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黎鸿富;林钟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合Vitc治疗新生儿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30例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合Vit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在300例新生儿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对有心肌损害的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1~2mL/(kg·d)合Vitc 200mg/(kg.d)静滴,每日1次,连用7天;对照组仅用能量合剂.结果:两组治疗和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合Vitc是新生儿HIE重症致心肌损害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程莲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偏头痛84例

    从1999年2月~2005年7月,笔者对偏头痛应用加味半夏天麻汤治疗8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晏招兰;温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仙鹤草临床应用举隅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入肺肝脾经.有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之功效.现就择举几例临床验案,以冀同道斧正.

    作者:林章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水肿治验2例

    病案1.张某某,女,58岁,2000年10月18日就诊.发病急,恶寒,微热,咳嗽气喘,全身水肿,以颜面部为甚,全身关节疼痛,无汗,口不渴,尿色微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素有慢支肺心病史.证属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治以解表发汗,宣肺利水,用麻黄加术汤加味治疗.

    作者:江进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医临床误诊例析

    误诊是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本质所作的错误判断,或因此而导致误治[1].临床常见的中医误诊在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漏误诊断、错误诊断和延误诊断三类.以下结合临床举例分析几种误诊情况:

    作者:杨海燕;刘新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90例临床分析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1];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8%~10%,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3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西比灵(氟挂利嗪)合并内服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该病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木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位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35例

    目的:观察复位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经X线和CT确诊的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应用复位手法治疗,3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经治1~3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5.71%,随访1年复发8例.结论:复位手法直接作用于寰枢椎关节,纠正寰枢椎的相对错移,恢复颈椎稳定性,显著改善颈项部活动,解除椎动脉及颈髓受压症状,疗效肯定.

    作者:高月江;刘汉山;胡继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洪广祥妙用经方治咳嗽

    导师洪广祥对肺系疾病诊治造诣颇深,经方运用灵活自如.我跟随导师学习多年,深感其用经方治疗咳嗽之妙,下笔写来,略解一二,恐不尽其全意,但求能给同仁有所启发.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速力菲联合止嗽散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所致咳嗽32例

    目的:明确速力菲及速力菲联合止嗽散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的疗效.方法:87例由ACEI引起咳嗽的病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速力菲联合止嗽散组)32例,B组(速力菲组)29例,C组(必嗽平组)26例,均在继续服用原ACEI药物基础上进行治疗,比较用药3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愈12例,好转17例,有效率90.63%;B组治愈7例,好转15例,有效率75.86%;C组好转1例,有效率3.85%.A组与B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1).结论:补铁剂(速力菲)能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所致的咳嗽,速力菲联合止嗽散与单用速力菲疗效相近.

    作者:徐海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症46例

    笔者自2003~2005年应用温胆汤治疗失眠症46例,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40例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风止痛之功,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红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单兆伟教授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拾萃

    单兆伟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病症研究四十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耳提面命,获益菲薄.今择其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经验简介于后,以飨同道.

    作者:张小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