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鸿富;林钟香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自2003~2005年应用温胆汤治疗失眠症46例,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Ⅲ度褥疮的方法.方法:用手术刀对Ⅲ度褥疮边缘做放射状切口,疮面敷以冰蜜生肌膏直到疮面愈合.结果:38例老年Ⅲ度褥疮病人经过一段治疗后,褥疮均治愈.结论:放射状切口与冰蜜生肌膏联合治疗褥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且经济、容易实行.
作者:张雪鹏;易洪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是艾灸疗法中的一种灸法,它是指用艾柱或艾卷,在穴位上施灸,以致灸后局部化脓、结痂、脱落形成瘢痕,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艾灸方法.然而,由于瘢痕灸有疼痛、留瘢痕等缺点,目前临床上使用不多,甚至舍弃不用,这对于有显著疗效的瘢痕灸疗法来说是一种遗感.
作者:陈日新;康明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明确速力菲及速力菲联合止嗽散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的疗效.方法:87例由ACEI引起咳嗽的病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速力菲联合止嗽散组)32例,B组(速力菲组)29例,C组(必嗽平组)26例,均在继续服用原ACEI药物基础上进行治疗,比较用药3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愈12例,好转17例,有效率90.63%;B组治愈7例,好转15例,有效率75.86%;C组好转1例,有效率3.85%.A组与B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1).结论:补铁剂(速力菲)能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所致的咳嗽,速力菲联合止嗽散与单用速力菲疗效相近.
作者:徐海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皮肤病.笔者自2004年2月~2005年6月采用海艾汤外洗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并与采乐洗剂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敏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温阳益血治闭经曹某某,女,33岁,2002年9月17日初诊.既往月经正常来潮,婚后顺产一男孩.近两年由于工作紧张,睡眠不足,觉精力日差,怕冷,四肢不温.今年3月月经来潮,4月注射黄体酮3支后来潮,量少色淡.
作者:朱炳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强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予强胃消痞汤治疗;对照组40例,予西沙比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作者:介世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单兆伟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病症研究四十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耳提面命,获益菲薄.今择其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经验简介于后,以飨同道.
作者:张小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从1999年2月~2005年7月,笔者对偏头痛应用加味半夏天麻汤治疗8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晏招兰;温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风止痛之功,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红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五更泄泻一病,前人多责之于肾阳虚弱,脾失温养所致,以温养脾肾法治疗大多有效,但也会碰到效果不理想的病人.作者在临床中发现用温养脾肾法无效的五更泄泻病人多伴有胸胁胀闷、嗳气、脉弦等肝郁表现,故考虑其腹泻可能为肝郁犯脾,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采用疏肝理脾法治疗,获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焕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导师洪广祥对肺系疾病诊治造诣颇深,经方运用灵活自如.我跟随导师学习多年,深感其用经方治疗咳嗽之妙,下笔写来,略解一二,恐不尽其全意,但求能给同仁有所启发.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白头翁汤合栀子豉汤治漏下邵某,29岁,2005年7月25日初诊.今年出现月经紊乱,2月13日来潮,30天未净,经服药之后方净;之后停经4个多月,经服安宫黄体酮片后,月经于6月23日方来,5天净,7月15日阴道出血,至今10余天未净,色暗,量一般,夹少量血块,今日血量已少,小腹偶有下坠感.
作者:马大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4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在常规中西药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对照组20例,仅用常规西药治疗,疗效均为6周,于治疗前后检验患者空腹血糖及全血粘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能提高糖尿病的疗效.
作者:钟之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误诊是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本质所作的错误判断,或因此而导致误治[1].临床常见的中医误诊在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漏误诊断、错误诊断和延误诊断三类.以下结合临床举例分析几种误诊情况:
作者:杨海燕;刘新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入肺肝脾经.有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之功效.现就择举几例临床验案,以冀同道斧正.
作者:林章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十味安神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用自拟十味安神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46例,用西药地西泮、谷维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80.4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临床痊愈病例停药1个月后病情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11.11%;对照组复发率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十味安神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肝肾阴虚、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虚证失眠疗效可靠,且无药物依赖性.
作者:秦艳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反复发生的偏侧头痛为特征.笔者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立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小儿时期的多发病,尤其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据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RRTI诊断标准[1],将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儿童,定名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简称复感儿.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有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的趋势.
作者:程燕;陈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