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肾降浊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5例

虞挺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 益肾降浊汤, 尿白蛋白排泄率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糖尿病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但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益肾降浊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腰痛以及大腿后侧及小腿前外后侧疼痛、麻木、肌力下降;根性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笔者自2003年起在电针基础上采用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患者50例,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田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癌久咳辨治经验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临床常见久咳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久咳的疗效仍不满意.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但尚处在前瞻性研究阶段,故探讨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临床上从整体观念出发,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治疗本证,略有心得,兹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作者:张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拟乳胀消方治疗经行乳房胀痛50例

    中医认为经行乳房胀痛是由肝郁气滞,脉络不畅,或肝肾阴虚,脉络失养,以致经前、经后或经行期间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痛作痒,甚至不能触衣的病变.肝郁证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患者较多,在肝郁证的治疗方面,中医药是有长足的优势.

    作者:黄洁;张巧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益原承气汤治疗甲型副伤寒76例

    2000~2005年我地区甲型副伤寒流行,我们对院内住院患者应用益原承气汤配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伤寒论》针刺期门浅析(1)

    通过对<伤寒论>肝乘脾证、肝乘肺证针刺期门的分析,学习了张仲景根据五行生克进行辨证治疗的诊治思路,探讨了其选穴严谨、取穴精当的用针特点,总结了<伤寒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补充了对<伤寒论>部分学术精神的理解.

    作者:王炳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前列腺肿瘤1例

    1 案例患者曹某某,男,86岁.因排尿排便不畅3个月于某医院诊治,肛门指诊扪及前列腺肿块,该院做CT示前列腺肿瘤伴直肠转移.无病理诊断.因年龄较大并有肺心病、冠心病史,且影象学检查已有转移灶,故未手术.患者随即到省肿瘤医院求诊,证实前述诊断,予甲地孕酮口服,未做其他治疗.

    作者:钱琪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药及有效成分对系膜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途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系膜细胞(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积聚,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扩张,是肾小球硬化的主要特点[1].

    作者:朱晓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医学说学派的研究与探讨

    对近年来中医学说学派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从医家学说的起源与形成、汉代张仲景学说、晋隋唐宋医家、金元医家、明清医家、近代医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思路.

    作者:方东行;徐敏;施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附子临证应用经验

    附子,辛、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急病用附子,救病人于危急之际;虚寒病用附子,起沉疴于举手之间,现将多年临证使用附子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刘援;刘国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我们于2002~2004年间,试用针刺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德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激素依赖性哮喘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至今仍无根治方法,激素仍是本病一线防治药物,但是大剂量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哮喘症状获得缓解的同时也常常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临床上有部分哮喘患者,常因撤停激素,导致哮喘发作或加重,病情反复,恶性循环,形成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dependent asthma SDA),对其治疗目前仍然较棘手,已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大课题.兹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吴寒;史锁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眼病概况

    随着中医眼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眼病运用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几种常见眼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罗金艳;朱伟;洪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黄花组方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32例

    目的:探索中药黄花组方外用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弥补西药治疗的不足,降低病残率,促进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的恢复.方法:2组在严格控制糖尿病及感染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方法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弥可保每次500μg,3次/天;维生素B1每次20 mg,3次/天川芎嗪每次100 mg,3次/天.均2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给予中药黄花组方外搽治疗.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1.2%,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3,P<0.05).毒副反应: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除原基础病的改变外,肝肾功能等无异常变化.结论:黄花组方外搽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佳,方法简便易行,安全,病人无痛苦,易接纳.

    作者:黄琪;喻康野;彭辉;何玲;张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拐在下肢骨折康复中的应用

    拐是骨科下肢骨折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临床实践证明,在下肢骨折时,正确、合理地使用拐,对加速骨折愈合,早期恢复肢体功能,防止骨折畸形发生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拐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章掌兰;朱友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析四物汤在妇科方剂中的引申变化

    四物汤出自<和剂局方>,是治疗血虚血滞的代表方剂.该方由当归、地黄、芍药、川芎四味药组成,方中当归活血调经,地黄滋阴补血,芍药养血柔肝,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四药伍用,功能补血调血,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其重点尤在于养血调肝.由于女子以血为用,以肝为先天,故该方临床上又为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剂,以该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可衍变为许多治疗妇科疾病之方,本文仅就妇科临床常用方剂作一浅析.

    作者:彭莉莉;谭秀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谈《内经》中针灸的时间疗法

    针灸的时间疗法早记载于<内经>,是中医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四季阴阳节律的针灸疗法;月节律,月盈月亏的针灸疗法;昼夜阴阳节律的时间疗法.<内经>中关于时间疗法的论述对临床治疗很有指导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并应用于现代临床.

    作者:白云来;刘汉山;邓江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重症玻璃体积血中西医结合治疗18例

    玻璃体积血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促进积血的吸收、减少玻璃体内积血残留、防治机化物产生、预防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均有重要临床价值.因此探求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是防盲治盲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随师采用早期活血化瘀中药,同时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重症玻璃体积血,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贾站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案患者,女,12岁,因患感冒,全身酸痛,下肢无力,体温39℃,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入院治疗.给予注射用穿琥宁16 mg(兰州大得利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50503)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30滴.2分钟后,患者出现心悸、头晕,5分钟后患者面部、颈部的皮肤粘膜充血、潮红,伴有大汗,浑身无力,血压急剧下降至零.

    作者:丁利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简论中医的异化(三)

    现在的中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这是社会的普遍看法.为什么会这样认为?除了中医在人格精神、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变异外,在技术层面的异化恐怕是主要的原因.中医技术的异化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丹参首乌山楂汤治疗高脂血症61例

    笔者自2004年8月~2005年12月采用丹参首乌山楂汤治疗高脂血症61例,并设血脂康对照组34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哲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