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陈有法
随着中医眼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眼病运用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几种常见眼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罗金艳;朱伟;洪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在的中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这是社会的普遍看法.为什么会这样认为?除了中医在人格精神、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变异外,在技术层面的异化恐怕是主要的原因.中医技术的异化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针灸的时间疗法早记载于<内经>,是中医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四季阴阳节律的针灸疗法;月节律,月盈月亏的针灸疗法;昼夜阴阳节律的时间疗法.<内经>中关于时间疗法的论述对临床治疗很有指导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并应用于现代临床.
作者:白云来;刘汉山;邓江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胶原蛋白酶髓核化学溶解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治疗方法,不能忽视其各种并发症,这种疗法的效果在早期尤其是注射后1~2个月为明显.
作者:曾启龙;贺咏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0~2005年我地区甲型副伤寒流行,我们对院内住院患者应用益原承气汤配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笔者自2004年8月~2005年12月采用丹参首乌山楂汤治疗高脂血症61例,并设血脂康对照组34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哲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临床常见久咳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久咳的疗效仍不满意.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但尚处在前瞻性研究阶段,故探讨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临床上从整体观念出发,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治疗本证,略有心得,兹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作者:张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医认为经行乳房胀痛是由肝郁气滞,脉络不畅,或肝肾阴虚,脉络失养,以致经前、经后或经行期间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痛作痒,甚至不能触衣的病变.肝郁证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患者较多,在肝郁证的治疗方面,中医药是有长足的优势.
作者:黄洁;张巧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病案患者,女,12岁,因患感冒,全身酸痛,下肢无力,体温39℃,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入院治疗.给予注射用穿琥宁16 mg(兰州大得利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50503)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30滴.2分钟后,患者出现心悸、头晕,5分钟后患者面部、颈部的皮肤粘膜充血、潮红,伴有大汗,浑身无力,血压急剧下降至零.
作者:丁利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银翘散加味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银翘散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病毒唑片,连续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率86.8%;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4例,有效率64.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银翘散加味冶疗玫瑰糠疹疗效好,毒副作用少.
作者:徐忠良;钟坚;张琏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玻璃体积血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促进积血的吸收、减少玻璃体内积血残留、防治机化物产生、预防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均有重要临床价值.因此探求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是防盲治盲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随师采用早期活血化瘀中药,同时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重症玻璃体积血,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贾站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通过对<伤寒论>肝乘脾证、肝乘肺证针刺期门的分析,学习了张仲景根据五行生克进行辨证治疗的诊治思路,探讨了其选穴严谨、取穴精当的用针特点,总结了<伤寒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补充了对<伤寒论>部分学术精神的理解.
作者:王炳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小儿目眨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西医疗效不满意.笔者近年采用自拟蝎蝉止痉汤治疗小儿目眨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克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张小萍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教学名师,家学渊远,多年来一直立足于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学验俱丰,尤其善长应用中医并结合西医理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我们有幸侍诊在侧,现将导师在治疗消化系统时使用的对药经验作一总结,以期有助于临床.
作者:曾江涛;肖卫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舒丽启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口服舒丽启能.
作者:刘向津;张燕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多发生在颜面部,如治疗欠妥,每易留下疤痕、色素沉着等而影响以后的美观.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肺胃湿热、郁滞不散所致,在治疗上主张以清化湿热,凉血消痤为法.笔者用经方泻心汤加味内服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途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系膜细胞(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积聚,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扩张,是肾小球硬化的主要特点[1].
作者:朱晓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支气管哮喘至今仍无根治方法,激素仍是本病一线防治药物,但是大剂量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哮喘症状获得缓解的同时也常常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临床上有部分哮喘患者,常因撤停激素,导致哮喘发作或加重,病情反复,恶性循环,形成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dependent asthma SDA),对其治疗目前仍然较棘手,已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大课题.兹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吴寒;史锁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们于2002~2004年间,试用针刺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德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轻、中度)49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用四联疗法(苦参素胶囊+左旋咪唑+乙肝疫苗+潘生丁),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服用乙肝宁颗粒,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49例,基本治愈10例,好转31例,总有率83.67%;对照组30例,基本治愈5例,好转13例,总有率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组37例(75.5%);对照组16例(53.3%).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HBeAg转阴:治疗组30例(61.2%);对照组11例(36.7%).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治疗组30例(61.2%);对照组11例(36.7%).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中度)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乙肝宁冲剂.
作者:李慎勤;邹金生;易安鸣;林亚;胡勤辉;熊媛媛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