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丽;胡生海;张海礁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顽固而痛苦的疼痛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其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骤然发生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患者常描述成撕裂样、触电样、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以三叉神经第二、第三支发生率高.疼痛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舌部为明显.绝大多数为单侧性,半数以上在上唇外侧、鼻翼、颊部、舌等处有明显的触发点(扳机点).饮食、说话、洗脸、风吹均可引起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1].
作者:卢泳;陈日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儿菖某,女,4岁.呃逆3年余,生后约半岁即开始呃逆,呃逆连声,声短而频,反复发作,每日发作数次,且每于感冒受凉、情绪变化后发作或反复.曾多次在多家医院治疗,给予查全消化道钡餐、HP抗体、头部CT、全胸片、心电图、血常规等均示无异常,予西药及中药治疗后效果不佳.患儿既往无异常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及其它遗传性疾病.2004年5月1日前来我院就诊时,呃逆阵作,一日数次,无胃脘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舌淡苔白,脉缓.查体:神智清楚,精神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予方药:丁香6 g,柿蒂6 g,谷、麦芽各10 g,川楝子10 g,白豆蔻3 g,柴胡3 g,薄荷6 g,木香6 g.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服.
作者:李琳;郁晓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指患者以不明原因出现全身疲倦感为主的综合征.由于近年来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1997年至2003年间诊治的3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分析如下:
作者:王纪贵;姚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阑尾脓肿某男,72岁.持续右下腹痛3天入院.经体检、化验、B超等检查后诊为阑尾脓肿.包块约4cm×5 cm大小,触痛明显.未进院时,曾用头孢类抗生素3天,效不显著.进院后,用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静脉点滴给药3天,腹痛有减轻,但包块消退的进度不大,仍有3 cm×3 cm大小.患者不愿接受静脉用药,遂改中药:败酱草10 g,苡仁10 g,冬瓜仁10 g,蒲公英10 g,地丁10 g,黄芪10 g,红花6 g,生大黄6 g(后下),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剂后复查,腹痛基本消失,右下腹隐约可触及食指尖大小包块.原方继服3剂后症状消失.
作者:张有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2年9月以来,我科用自拟舒肝和胃方治疗慢性胃炎186例,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86例患者均为2002年9月电子胃镜检查出的569例中随机抽取的病例,其中男73例,女113例;年龄小21岁,大62岁,其中21~30岁7例,31~50岁129例,50岁以上50例;病史短者月余,长者5~6年;农民181例,教师3例,其他2例;并胆汁反流性17例、糜烂性49例、萎缩性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胃脘胀满作痛、暖气、泛酸、纳差、脉弦等.
作者:谢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将7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48~81(65)岁;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6~79(63.5)岁.两组在病种、病情、病程及溃疡面积、深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邵海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持续半年以上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预测,慢性疲劳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从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功能、增强体力以达到抗御和消除疲劳.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以调节脾胃为主,治疗CFS 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定志丸是明末傅仁宇纂辑的<审视瑶函>中的方剂.该方由远志、石菖蒲、党参、茯神组成.笔者将定志明目饮(系我科在定志丸基础上加味研制而成)用于眼科临床,结合托吡卡胺滴服液治疗青少年近视,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洪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现有年轻化趋势.该病症状复杂,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多年来,我们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各型颈椎病386例,并进行疗效观察比较,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秀强;杨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3年初开始,我们用十珍益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慢性再降)3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9~75岁不等,平均年龄41.1岁;病程长15年,短8个月.
作者:丁舸;张慧;刁军成;胡伟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据统计,糖尿病已成为继意外伤害和肿瘤之外的又一大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证,它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限于种种原因,目前对糖尿病的防治尚难尽如人意.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就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作者:何木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在2001年7月~2003年6月,采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艳丽;胡生海;张海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抗精子抗体(AsAb)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孕的影响十分复杂.随着生殖免疫研究的进展,免疫性不孕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sAb阳性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国馨;韩延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小儿咳喘性疾病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此,我们研制了小儿咳喘合剂与西药结合治疗小儿咳喘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对胃脘痛诊治略具心得,现陈述于下.1清热涤痰、疏肝和胃法
作者:管荫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采用中医辨证为主,配合口服萘普生治疗癌性发热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经临床、X线、内镜、B超、CT及病理等多项综合检查确诊,且排除感染性发热、经抗生素治疗1周无效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病种:肝癌8例,肺癌6例,胃癌、乳腺癌各5例,胰腺癌、结肠癌、恶性淋巴瘤各2例.体温每日超过37.8℃,平均(38.9±0.92)℃,持续10~14天以上.中医辨证分型:虚证发热8例,实证发热6例,虚实夹杂型发热18例.
作者:李俊玉;李付强;王钦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胸腰椎骨折早期常出现严重的腹胀、便秘、腹痛等症状,其所造成的痛苦往往甚于创伤本身.因此,对这类症状的处理不容忽视.作者以大成汤加减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48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勇;苏培基;伍中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热象明显,具有化燥伤阴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由于温病病因的特殊性,故易于造成阴液亏虚的病理特点,并且这一病理常贯穿温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温病的治疗中,养阴法是一个主要的治法,历代医家在温病治疗中也特别重视养阴.清代温病大师吴鞠通创立的增液汤,由于其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而在<温病条辨>诸多方剂中都得以灵活化裁,配伍运用,成为温病养阴法的基本方.现就增液汤在<温病条辨>方中的配伍运用特点试作探讨,有不确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作者:王礼凤;彭玉兰;江红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体表淋巴结结核占肺外结核的首位,是外科常见病,但疗效差,易复发,是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我院1998~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淋巴结结核31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冯斌;鲁艳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4年3月中医病房收治肝硬化腹水病人68例均采取中医治疗为主,西医对症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东方;丁永象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