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寒论》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体会

涂兴明;徐必达;苏燕娴

关键词:<伤寒论>, 中医骨伤科
摘要:本人在既往学习<伤寒论>理论的同时,结合骨伤临床实践,日久形成了一点个人的认识与心得体会,略述于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素E1注射液联合软肝灵冲剂治疗肝硬化顽固性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软肝灵冲剂治疗肝硬化顽固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顽固性黄疸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前列腺素E1注射液+软肝灵冲剂)30例,对照组(苦黄注射液+熊胆胶囊)32例,观察两组治疗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46.9%.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软肝灵冲剂治疗肝硬化伴顽固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艳;郑艳华;王建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清热解毒祛湿法治疗肾小球肾炎体会

    近年来,湿热在各类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湿热伤肾是肾小球肾炎病机的一个基本环节,且贯穿于整个肾病病程的始终,因此本人认为清热解毒祛湿法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基本大法.现论证如下:

    作者:张赛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慢性结肠炎临床用药浅识

    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症状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中夹有粘液脓血为特征.其病程较长,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具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特点,临床上较难治愈.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菌、免疫抑制、对症治疗等方法.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理想疗效.

    作者:冯静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食饵性腹泻8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食饵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中医辨证分型并以保和丸、参苓白术散为主随证加减,配合中药脐敷、西药复方地芬诺酯片口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96.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食饵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姚金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育龄妇女泌尿道感染68例

    泌尿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因滥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因素,导致泌尿道感染的细菌更加复杂,且耐药性日渐增强,治疗亦日渐棘手,为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和再感染,自拟益气解毒汤配合抗生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黄柳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保胃气、存津液在肝癌化疗栓塞后综合征中的应用

    近年来,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TACE)已成为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大部分经过化疗和栓塞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的表现.Chuang氏等将上述症状称为栓塞后综合征[1].我科自2001~2003年根据中医理论中保胃气的治则,对TACE患者采用传统食疗、针灸、耳穴贴敷等方法以减轻栓塞后综合征的程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姬华;范亚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痛必应方治疗再发性腹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疏肝理脾、清热祛湿为治法的腹痛必应方治疗再发性腹痛综合征(RA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6~12岁RAPS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4例,服腹痛必应方)和西药对照组(27例,用培菲康散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为70.3%,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腹痛必应方治疗再发性腹痛综合征有效、安全.

    作者:陈晓刚;沈凌;胡小英;李宜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黄芪煎液熨烫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褥疮82例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要的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常发生于长期卧床病员以及危重病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疾病的转归,所以在临床上对褥疮进行及时得当的治疗是临床皮肤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我们采用黄芪煎液熨烫,配以红外线照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峰;王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青黛散加味治疗尿布皮炎42例

    发生在尿布遮盖部位的局限性皮炎叫尿布皮炎,是婴儿的常见病,我们应用青黛散加味治疗尿布皮炎42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雨;杨红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成角定点旋转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6岁,于2003年4月24日在幼儿园练舞蹈时,不慎额部撞击墙面,当时仅感额部疼痛,几天后,出现多部位刺痛,时觉头部、胸背部、手心和脚底针刺感,为时短暂,但出现频繁.于5月6日就诊某医院,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不等.诊断:寰枢椎半脱位可疑.予牵引与手法治疗.1周后,未见病情好转.5月16日转院治疗,再次摄片检查,确诊为寰枢椎半脱位,住院治疗.采用颈围固定,牵引推拿等方法,但效果仍欠佳.

    作者:周才生;祁金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频发早搏69例

    本人于2001~2003年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频发早搏69例,效果比较理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9例中,男性48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30岁者15例,30~40岁者32例,40~60岁者10例,60岁以上者12例.69例患者均系我科住院病人.其中冠心病22例,肺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心肌炎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其它原因者4例.

    作者:张珍先;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萆薢五味消毒饮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性男性不育症36例临床观察

    解脲支原体(UU)引起男性泌尿生殖系感染而导致男子不育症所占比例较高,单纯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自2001年11月~2004年9月,我科采用萆薢五味消毒饮治疗UU感染性男性不育症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李承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癌毒的病因病机及临证治法的概念探析

    现代中医根据历代文献论述,结合现代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生学和实验医学等的研究成果,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可用四个字概括:毒、虚、痰、瘀.现将癌毒的病因、病机概念及其在恶性肿瘤的预防、治疗上的意义探析如下:

    作者:李俊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芪贞七莦散加减治疗乙型肝炎体会

    芪贞七莦散组成:北芪15 g,龙胆草10 g,淫羊藿10g,猪苓15 g,蛇舌草30 g,菟丝子15 g,鹿衔草20g,虎杖20 g,贯众15 g,茵陈3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5个月.

    作者:曾金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长腿石膏托加弹力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68例

    我院骨科近年来采用长腿石膏托加弹力圈外固定,结合临床辨证分期内服中药,对68例髌骨骨折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兴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指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间歇性的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症候群.我科2004年应用六味安消胶囊(银涛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6例,并与应用莫沙比利组对照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青;樊俊芳;毛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聚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我国报道[1]占所有胸腔积液的40%.目前治疗疗效多不甚理想,我们用高聚生(原商品名高聚金葡素)加顺铂,向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明显疗效,且毒副反应未增加.

    作者:陈金平;程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伤寒论》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体会

    本人在既往学习<伤寒论>理论的同时,结合骨伤临床实践,日久形成了一点个人的认识与心得体会,略述于下:

    作者:涂兴明;徐必达;苏燕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初探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不孕发生率为30%~40%.此病一般见于育龄妇女,以经期及行经前后下腹部胀痛、肛门坠胀、疼痛剧烈、进行性加剧,经量过少或过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肖美满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医复兴之路何在?(四)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