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胃气、存津液在肝癌化疗栓塞后综合征中的应用

姬华;范亚硕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后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摘要:近年来,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TACE)已成为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大部分经过化疗和栓塞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的表现.Chuang氏等将上述症状称为栓塞后综合征[1].我科自2001~2003年根据中医理论中保胃气的治则,对TACE患者采用传统食疗、针灸、耳穴贴敷等方法以减轻栓塞后综合征的程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频发早搏69例

    本人于2001~2003年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频发早搏69例,效果比较理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9例中,男性48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30岁者15例,30~40岁者32例,40~60岁者10例,60岁以上者12例.69例患者均系我科住院病人.其中冠心病22例,肺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心肌炎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其它原因者4例.

    作者:张珍先;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伤寒论》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体会

    本人在既往学习<伤寒论>理论的同时,结合骨伤临床实践,日久形成了一点个人的认识与心得体会,略述于下:

    作者:涂兴明;徐必达;苏燕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初探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不孕发生率为30%~40%.此病一般见于育龄妇女,以经期及行经前后下腹部胀痛、肛门坠胀、疼痛剧烈、进行性加剧,经量过少或过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肖美满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青黛散加味治疗尿布皮炎42例

    发生在尿布遮盖部位的局限性皮炎叫尿布皮炎,是婴儿的常见病,我们应用青黛散加味治疗尿布皮炎42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雨;杨红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糖尿病(DM)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药理及实验研究表明,血液粘度的增高与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积极改善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防治DM慢性并发症有效途径之一[1].笔者采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44例Ⅱ型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洁;张洪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79例分析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自患者角膜缘上或下方取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移植到胬肉切除部位,术后使用中药退翳灵以阻止胬肉复发.结果:79例116只眼中有78例115只眼自觉症状消失,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胬肉未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可靠,取材方便,无排异性,防止了胬肉的复发.

    作者:刘锋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成角定点旋转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6岁,于2003年4月24日在幼儿园练舞蹈时,不慎额部撞击墙面,当时仅感额部疼痛,几天后,出现多部位刺痛,时觉头部、胸背部、手心和脚底针刺感,为时短暂,但出现频繁.于5月6日就诊某医院,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不等.诊断:寰枢椎半脱位可疑.予牵引与手法治疗.1周后,未见病情好转.5月16日转院治疗,再次摄片检查,确诊为寰枢椎半脱位,住院治疗.采用颈围固定,牵引推拿等方法,但效果仍欠佳.

    作者:周才生;祁金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骨伤油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骨伤油的制备及应用.方法:对骨伤油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该制剂工艺简单,设计合理,稳定性好,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骨伤油制剂可消肿止痛,祛腐生肌,对烫、火伤疗效显著.

    作者:冯韵琴;吴爱荣;汤聘珊;梁惠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顽固性湿疹1例

    笔者曾遇1例顽固性湿疹,后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杨某某,男,70岁,退休工人,2004年8月5日就诊.患者1年前从大理到丽江老家居住,食牦牛肉后出现双手前臂、双小腿起红色丘疹,散在小水疱,瘙痒剧烈.经丽江地区医院、诊所等多处诊为湿疹,经中西医内服、外洗及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显,反复发作.1周前无明显诱因上症加重,右小腿下1/3并足部轻度浮肿,予西医输液5天治疗(具体不详),

    作者:蒋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食饵性腹泻8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食饵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中医辨证分型并以保和丸、参苓白术散为主随证加减,配合中药脐敷、西药复方地芬诺酯片口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96.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食饵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姚金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育龄妇女泌尿道感染68例

    泌尿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因滥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因素,导致泌尿道感染的细菌更加复杂,且耐药性日渐增强,治疗亦日渐棘手,为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和再感染,自拟益气解毒汤配合抗生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黄柳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芪贞七莦散加减治疗乙型肝炎体会

    芪贞七莦散组成:北芪15 g,龙胆草10 g,淫羊藿10g,猪苓15 g,蛇舌草30 g,菟丝子15 g,鹿衔草20g,虎杖20 g,贯众15 g,茵陈3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5个月.

    作者:曾金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王海龙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经验介绍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其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故称为小儿秋季腹泻.由于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用抗生素多无效.王海龙老师从事临床诊治工作30多年,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诊治可谓灼见粲然,足以启迪后学.介绍如下:

    作者:喻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慢性结肠炎临床用药浅识

    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症状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中夹有粘液脓血为特征.其病程较长,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具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特点,临床上较难治愈.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菌、免疫抑制、对症治疗等方法.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理想疗效.

    作者:冯静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医复兴之路何在?(四)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萆薢五味消毒饮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性男性不育症36例临床观察

    解脲支原体(UU)引起男性泌尿生殖系感染而导致男子不育症所占比例较高,单纯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自2001年11月~2004年9月,我科采用萆薢五味消毒饮治疗UU感染性男性不育症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李承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小儿发热30例

    发热是小儿常见症状,不论外感、内伤,均极易引起发热甚至壮热,若高热不退还易引发小儿惊风、抽搐,甚则危及小儿生命,故及早辨证施治尤为重要,笔者于2003年10月~2004年10月以益气养阴法治疗该病3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立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癌毒的病因病机及临证治法的概念探析

    现代中医根据历代文献论述,结合现代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生学和实验医学等的研究成果,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可用四个字概括:毒、虚、痰、瘀.现将癌毒的病因、病机概念及其在恶性肿瘤的预防、治疗上的意义探析如下:

    作者:李俊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体征浅谈

    中医体征研究应立足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作为临床体征研究的重要部分,必须首先确立辨证体征体系的基本框架,界定重要的体征概念和范围,重视辨证体征的特征及内在规律.

    作者:阎昭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痛必应方治疗再发性腹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疏肝理脾、清热祛湿为治法的腹痛必应方治疗再发性腹痛综合征(RA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6~12岁RAPS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4例,服腹痛必应方)和西药对照组(27例,用培菲康散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为70.3%,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腹痛必应方治疗再发性腹痛综合征有效、安全.

    作者:陈晓刚;沈凌;胡小英;李宜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