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立媛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我国报道[1]占所有胸腔积液的40%.目前治疗疗效多不甚理想,我们用高聚生(原商品名高聚金葡素)加顺铂,向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明显疗效,且毒副反应未增加.
作者:陈金平;程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著名老中医王国三,学识渊博,深谙医术,许多领域均有独到之处.我们侍诊在侧,聆听教诲,获益颇多.就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治疗而言,所涉脏腑为肺、脾、肾,其发展变化规律,王老认为当分4型,即脾肺气虚湿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虚衰型.而脾虚又是各型中的共性,所以治疗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正常运化功能,这是病愈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现分别叙述如下.
作者:王洪林;张雪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对比中药骨增合剂和甲氨喋呤(MTX)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97例AS病员随机分为两组,骨增合剂组93例,MTX组104例.两组均联合使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美洛昔康分散片7.5 mg,1次/日.结果:骨增合剂组总有效率80.6%,MTX组总有效率76.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增合剂的药物不良反应为16.9%,MTX不良反应为4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骨增合剂治疗AS和MTX相比,疗效相似,而安全性好.
作者:周正球;吴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芪贞七莦散组成:北芪15 g,龙胆草10 g,淫羊藿10g,猪苓15 g,蛇舌草30 g,菟丝子15 g,鹿衔草20g,虎杖20 g,贯众15 g,茵陈3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5个月.
作者:曾金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外贴膏药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作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娄海波;楼丽华;赵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6岁,于2003年4月24日在幼儿园练舞蹈时,不慎额部撞击墙面,当时仅感额部疼痛,几天后,出现多部位刺痛,时觉头部、胸背部、手心和脚底针刺感,为时短暂,但出现频繁.于5月6日就诊某医院,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不等.诊断:寰枢椎半脱位可疑.予牵引与手法治疗.1周后,未见病情好转.5月16日转院治疗,再次摄片检查,确诊为寰枢椎半脱位,住院治疗.采用颈围固定,牵引推拿等方法,但效果仍欠佳.
作者:周才生;祁金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人在既往学习<伤寒论>理论的同时,结合骨伤临床实践,日久形成了一点个人的认识与心得体会,略述于下:
作者:涂兴明;徐必达;苏燕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解脲支原体(UU)引起男性泌尿生殖系感染而导致男子不育症所占比例较高,单纯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自2001年11月~2004年9月,我科采用萆薢五味消毒饮治疗UU感染性男性不育症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李承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人于2001~2003年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频发早搏69例,效果比较理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9例中,男性48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30岁者15例,30~40岁者32例,40~60岁者10例,60岁以上者12例.69例患者均系我科住院病人.其中冠心病22例,肺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心肌炎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其它原因者4例.
作者:张珍先;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古往今来,保持旺盛的意志、充沛的精力、超人的记忆思维力为每个人所企望.历代不少中医学家也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料,本文试图通过对历代益智药物和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为益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线索.
作者:刘维宾;刘维政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消瘀抗瘤方对晚期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观察8周后两组血液流变学以及血瘀证有关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液粘度降低(P<0.05),症状好转.结论:消瘀抗瘤方能改善血瘀证症状及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
作者:连强;李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疗效及其机理探讨.方法:采用针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32例,并设药物治疗组30例作为对照.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6.88%,显愈率(痊愈+显效)81.25%;药物组有效率86.67%,显愈率53.33%,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检验,P<0.05).结论:针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神经、精神症状.
作者:钟英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医体征研究应立足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作为临床体征研究的重要部分,必须首先确立辨证体征体系的基本框架,界定重要的体征概念和范围,重视辨证体征的特征及内在规律.
作者:阎昭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自患者角膜缘上或下方取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移植到胬肉切除部位,术后使用中药退翳灵以阻止胬肉复发.结果:79例116只眼中有78例115只眼自觉症状消失,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胬肉未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可靠,取材方便,无排异性,防止了胬肉的复发.
作者:刘锋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笔者曾遇1例顽固性湿疹,后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杨某某,男,70岁,退休工人,2004年8月5日就诊.患者1年前从大理到丽江老家居住,食牦牛肉后出现双手前臂、双小腿起红色丘疹,散在小水疱,瘙痒剧烈.经丽江地区医院、诊所等多处诊为湿疹,经中西医内服、外洗及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显,反复发作.1周前无明显诱因上症加重,右小腿下1/3并足部轻度浮肿,予西医输液5天治疗(具体不详),
作者:蒋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现代中医根据历代文献论述,结合现代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生学和实验医学等的研究成果,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可用四个字概括:毒、虚、痰、瘀.现将癌毒的病因、病机概念及其在恶性肿瘤的预防、治疗上的意义探析如下:
作者:李俊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其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故称为小儿秋季腹泻.由于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用抗生素多无效.王海龙老师从事临床诊治工作30多年,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诊治可谓灼见粲然,足以启迪后学.介绍如下:
作者:喻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症状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中夹有粘液脓血为特征.其病程较长,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具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特点,临床上较难治愈.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菌、免疫抑制、对症治疗等方法.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理想疗效.
作者:冯静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妊娠剧吐发生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了,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急剧上升有关.中医学认为妊娠呕吐的发病机理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作者:刘淑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