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花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顽固性直肠和结肠溃疡性炎症.临床以慢性腹痛(左下腹或小腹痛为主),腹泻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作者:王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采用抗早孕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终止早孕,具有使用方便、成功率高、痛苦小的优点,但药流后的不良反应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从2000年3月~2003年2月,我们用宫宁煎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68例,与未服中药组临床比较,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琴;李承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以火针治疗腕踝伤筋疾患,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共55例,均为男性,年龄为18~35岁;平均年龄23岁;发病在1周以内的38例,1周以上3个月以内10例,3月以上7例;一侧腕关节25例,一侧踝关节23例,双侧踝关节5例,一侧腕关节伴一侧踝关节2例.诊断标准:有训练外伤史,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均无骨折.
作者:林道庞;刘延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日,因参与一项有关古医籍整理研究的课题,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翻阅<育宁堂颐世方书>.在该书扉页,见到该书捐赠者著名医史学家、藏书家范行准先生的亲笔题记,不禁感慨系之.题记笔锋劲峭,行文流畅,正是范先生中年意气风发时的手笔.近年来,我在多方留心收集范先生的遗文佚札,见到这篇题记,真是惊喜莫名.题记不长,但很有意思,对于了解一代藏书家的收藏心迹,我相信是很有帮助的.不敢自秘,现照录如下,俾便大家了解.
作者:伊广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2~78岁,平均67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中风,病情基本稳定,神志清楚,其中脑梗死27例,脑出血13例.均表现排尿完全不能控制,尿常规、尿培养无明显异常,排除泌尿系器质性疾病及中风之前有尿失禁症状者.
作者:李小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故又称青年扁平疣,影响美观.由于西医无特效药物,疗效不理想,所以大多数病人转入中医治疗.近年来笔者使用二妙散加味治疗扁平疣,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神经衰弱系临床常见疾病,病患之苦,疗效之差,常为医者、患者所难堪.为提高该病治疗之效果,笔者自2001年以来,用枣味安神汤治疗神经衰弱,共5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绍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不孕症的原因很多,但无排卵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中医辨证多由肾虚所致.为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我们从2000年9月至2002年10月,应用自拟补肾促孕汤合克罗米芬(CC)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邦萍;郭瑛;尹丽;刘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所有不孕症人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据报道,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占不孕患者总数的30%以上[1],且随着近年来性传播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宫腔操作次数的增加、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因素,本病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其多由于炎症期大量炎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引起输卵管内膜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管腔粘连而阻塞不通,或受周围瘢痕组织的牵引而完全闭塞,使得精子和卵子不得相遇而致不孕.
作者:伏荣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家世业中医,良师益友不乏其人,按说我学习祖国医学应该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我因立志不早,用心不专,以致学习过程中,虽然有过一些收获,还是走了不少弯路!据实写来,或许对有志于斯道的青年会有一些帮助!
作者:姚荷生;姚梅龄;刘英锋;姚芷龄;刁军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近10年来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病人2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2年10月~2002年10月共收治冠状突骨折病人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小12岁,大42岁,平均24.5岁;左10例,右16例;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7例,合并有其他损伤19例(其中桡骨小头骨折7例、肘关节脱位6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肱骨外髁骨折1例、上尺桡关节分离1例、尺骨鹰嘴骨折1例、肱骨髁上骨折1例、1例同时合并桡骨小头骨折及肘关节后脱位).
作者:吴志红;胡立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8年7月~2002年10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25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建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足跟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顽固性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易复发,疗效欠满意,近年来有报道足跟部细小神经支的卡压是导致足跟痛的主要原因,局部封闭皮神经是临床上治疗足跟痛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应用局部封闭跟内、外侧皮神经支治疗足跟痛3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余璋;李海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认为,对中医临床诸症、疑难杂症的治疗,需辨病辨症相结合,通过全面分析,辨明疾病的本质,遣方用药才有特色.现将运用变法治疗4则案例介绍如下:
作者:章关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温胆汤出自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心气不足、胆虚不宁的良方.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以温胆汤加减治疗肝厥、不寐、宿食获效显著.兹介绍病例3则如下:
作者:程喜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8年6月至2002年3月,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耳鸣、耳聋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铁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发热患者陈某某,男,65岁,肺癌术后.症见:烦热汗出,上半身烧灼感,下半身恶寒,以膈以上烦热甚,汗出量多而不恶寒,失眠,少气,乏力,纳差,舌淡、苔黄厚而干,脉右大于左.中医辨证:虚劳(阴虚湿热).治以滋阴清利湿热.拟当归六黄汤加减.处方:当归、生地、熟地、黄芩、牡蛎、桑叶各30 g,黄芪50 g,黄连10 g,黄柏15 g,山萸肉15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寒热症状明显缓解,10剂后诸恙皆缓.继以调治1月,诸症均除.
作者:李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慢性重症肝炎治疗难度大,易发生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困惑.近年来笔者运用清热利湿、通腑排毒法,自拟重肝方配合肠道水疗,治疗36例,取得较好疗效,兹报告如下:
作者:谢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肾气衰弱、五脏亏损、阴阳失调所致,应用针灸治疗可振奋阳气,达阳生阴,调补五脏,平衡阴阳,调理五脏之志,使精神情志活动趋于正常而痊愈.
作者:汪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从中医理论肝的生理病理出发,探讨癌症疼痛的机理,认为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和肝之阴阳气血不足是导致癌症疼痛的主要原因,并对其临床常见证型进行从肝论治.
作者:黎壮伟;陈锐深 刊期: 2004年第01期